菏泽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B)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6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Mn-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 杨万里《戏笔》中写道“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属于碱式盐
C.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先不冒气泡,后冒气泡
D. 食物腐败、Fe(OH)3胶体的制备、植物光合作用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2. 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红磷和白磷是同素异形体,而和不是同素异形体
C. 等质量的和含氧原子数目相同
D. 和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
3. 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B. 新制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防止其见光分解
C. 保存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
D. 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4.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含NA个H2SO4分子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可制得0.5mol SO 2
C. 15.6 g 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0.5mol NO和0.5mol O2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
5. 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I2+SO2+2H2O=H2SO4+2HI;2FeCl2+Cl2=2FeCl3;2FeCl3+2HI=2FeCl2+2HCl+I2
A. I->Fe2+>Cl->SO2 B. Cl->Fe2+>SO2>I-
C. Fe2+>I->Cl->SO2 D. SO2>I->Fe2+>Cl-
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
B. 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C. 铜与浓硝酸溶液反应: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病:
7. 下列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
A. B. C. D.
8.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 除去CO2中的HCl 实验室制氨气 排水法收集NO
A. A B. B C. C D. D
9. 为了防止钢铁零件生锈,常采用化学处理使钢铁零件表面生成的致密保护层——“发蓝”。化学处理过程中其中一步的反应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钢铁零件“发蓝”实质上是使铁表面钝化
B. 上述反应中,铁被氧化
C. 的氧化性大于的氧化性
D. 反应中转移电子,生成还原产物
10. 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 X是NH3,Y是水
B. X是SO2,Y是NaOH浓溶液
C. X是CO2,Y是稀硫酸
D. XHCl,Y是NaNO3稀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某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可能含有,某研究小组欲测定其中的浓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则试剂X可以是( )
A. (酸化)溶液 B. 溶液
C. 新制氯水 D. 溶液
12. 某工业生产中有一主要反应:,其中中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氧化剂为,还原剂为
B. 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和
C. 当转移电子时,有参加反应
D. 氧化性
13. 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实验
记录 A 无色 黄色 无现象 无色溶液
B 红色 浅绿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C 红色 黄色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D 无色 浅绿色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A. A B. B C. C D. D
14. 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反应 实验结论
A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 具有还原性
B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 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
具有还原性
C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铁单质具有还原性
D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蓝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具有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15. 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 mol/L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V≥100 mL
B. 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一定为2.24 L
C. 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3.6 g<m<9.6 g
D. 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4 mol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像。下图是钠的价类二维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二维图中缺失①中某种淡黄色固体能做供氧剂的原因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氢化钠()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可做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3)实验室需要配制溶液,需称取固体_______g;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写出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溶液常因温度过高而分解含有少量,除去杂质的方法为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7. 七水合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或饲料添加剂,颜料及电子工业的原材料。某同学设计了利用工业烧渣并采用如图流程来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烧渣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有:,_______。
(2)加入的试剂X是:_______,写出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
A. B. C. D.
(3)若需检验还原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有,可选择的方法是取2~3mL试液,在其中滴加_______溶液(填名称),当_______时(填实验现象),说明溶液中存在。
(4)从溶液中得到产品,应进行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5)利用工业烧渣还可以制得一种重要的净水剂,其基本原理是先由烧渣制得氢氧化铁,再将氢氧化铁与、烧碱在40℃反应,即可制备,其中被还原成,此方法称为“湿法”。请写出湿法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8. 黄铜矿()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冶炼侗的反应为。
(1)若中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填代号)
a. 高空排放 b. 用于制备硫酸
c. 用纯碱溶液吸收制 d. 用浓硫酸吸收
(3)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并探究与溶液的反应,所需仪器如下。
①其中装置A产生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请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装置E中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9. 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十分丰富。请根据以下工业制硝酸的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酸雨 b. 沙尘暴 c. 光化学烟雾 d. 白色污染
(2)是重要含氮化合物,写出氨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氧化炉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吸收塔中发生反应共转移个电子,则参加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4)将过量的铜置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微热,充分反应后,放出两种气体,写出生成N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生成NO、的体积比为,则分别生成NO、的两个反应中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20.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探究和比较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有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D_______。
(4)小组中甲同学认为和氯水都有漂白性,若二者混合使用,漂白性会更强。为验证甲同学的推断,在同温同压下,他们同时将和等体积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菏泽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B)(答案版)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6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Mn-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 杨万里《戏笔》中写道“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属于碱式盐
C.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先不冒气泡,后冒气泡
D. 食物腐败、Fe(OH)3胶体的制备、植物光合作用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答案】D
2. 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红磷和白磷是同素异形体,而和不是同素异形体
C. 等质量的和含氧原子数目相同
D. 和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
【答案】C
3. 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B. 新制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防止其见光分解
C. 保存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
D. 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答案】C
4.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含NA个H2SO4分子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可制得0.5mol SO 2
C. 15.6 g 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0.5mol NO和0.5mol O2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
【答案】C
5. 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I2+SO2+2H2O=H2SO4+2HI;2FeCl2+Cl2=2FeCl3;2FeCl3+2HI=2FeCl2+2HCl+I2
A. I->Fe2+>Cl->SO2 B. Cl->Fe2+>SO2>I-
C. Fe2+>I->Cl->SO2 D. SO2>I->Fe2+>Cl-
【答案】D
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
B. 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C. 铜与浓硝酸溶液反应: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病:
【答案】D
7. 下列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
A. B. C. D.
【答案】C
8.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 除去CO2中的HCl 实验室制氨气 排水法收集NO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9. 为了防止钢铁零件生锈,常采用化学处理使钢铁零件表面生成的致密保护层——“发蓝”。化学处理过程中其中一步的反应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钢铁零件“发蓝”实质上是使铁表面钝化
B. 上述反应中,铁被氧化
C. 的氧化性大于的氧化性
D. 反应中转移电子,生成还原产物
【答案】D
10. 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 X是NH3,Y是水
B. X是SO2,Y是NaOH浓溶液
C. X是CO2,Y是稀硫酸
D. XHCl,Y是NaNO3稀溶液
【答案】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某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可能含有,某研究小组欲测定其中的浓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则试剂X可以是( )
A. (酸化)溶液 B. 溶液
C. 新制氯水 D. 溶液
【答案】BC
12. 某工业生产中有一主要反应:,其中中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氧化剂为,还原剂为
B. 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和
C. 当转移电子时,有参加反应
D. 氧化性
【答案】AC
13. 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实验
记录 A 无色 黄色 无现象 无色溶液
B 红色 浅绿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C 红色 黄色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D 无色 浅绿色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14. 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反应 实验结论
A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 具有还原性
B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 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
具有还原性
C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铁单质具有还原性
D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蓝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具有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AC
15. 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 mol/L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V≥100 mL
B. 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一定为2.24 L
C. 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3.6 g<m<9.6 g
D. 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4 mol
【答案】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像。下图是钠的价类二维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二维图中缺失①中某种淡黄色固体能做供氧剂的原因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氢化钠()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可做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3)实验室需要配制溶液,需称取固体_______g;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写出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溶液常因温度过高而分解含有少量,除去杂质的方法为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 (2). -1价 (3). 还原剂 (4). 10.0 (5). 偏低 (6). (7).
17. 七水合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或饲料添加剂,颜料及电子工业的原材料。某同学设计了利用工业烧渣并采用如图流程来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烧渣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有:,_______。
(2)加入的试剂X是:_______,写出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
A. B. C. D.
(3)若需检验还原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有,可选择的方法是取2~3mL试液,在其中滴加_______溶液(填名称),当_______时(填实验现象),说明溶液中存在。
(4)从溶液中得到产品,应进行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5)利用工业烧渣还可以制得一种重要的净水剂,其基本原理是先由烧渣制得氢氧化铁,再将氢氧化铁与、烧碱在40℃反应,即可制备,其中被还原成,此方法称为“湿法”。请写出湿法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 (1). (2). D (3). (4). 硫氰酸钾 (5). 溶液变为红色(血红色) (6).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7).
18. 黄铜矿()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冶炼侗的反应为。
(1)若中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填代号)
a. 高空排放 b. 用于制备硫酸
c. 用纯碱溶液吸收制 d. 用浓硫酸吸收
(3)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并探究与溶液的反应,所需仪器如下。
①其中装置A产生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请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装置E中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1). 、 (2). bc (3). (4). d (5). e (6). c (7). b (8). 生成淡黄色沉淀 (9).
19. 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十分丰富。请根据以下工业制硝酸的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酸雨 b. 沙尘暴 c. 光化学烟雾 d. 白色污染
(2)是重要含氮化合物,写出氨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氧化炉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吸收塔中发生反应共转移个电子,则参加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4)将过量的铜置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微热,充分反应后,放出两种气体,写出生成N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生成NO、的体积比为,则分别生成NO、的两个反应中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答案】 (1). ac (2). (3). (4). (5). (6).
20.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探究和比较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有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D_______。
(4)小组中甲同学认为和氯水都有漂白性,若二者混合使用,漂白性会更强。为验证甲同学的推断,在同温同压下,他们同时将和等体积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3). (4). (5). B中褪色的品红溶液又恢复成红色 (6). D无明显现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