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27 16: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会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经历和实例的分析、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感悟合理猜想的必要性。
(2)经历研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之间的关系,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与收集数据、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养成质疑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
比热容概念。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活动
教学活动
【导入】
情景1: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国内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
【在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讲授】讲授
【讲授】
问:从小到大,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可适当进行爱劳动、孝敬父母的教育)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
【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景2:烧水
问题:
(1)在烧水过程中,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分别是什么?
(2)在烧水过程中,传递的是哪个物理量?改变的又是哪个物理量???
??说明:通过问题讨论,明确热量是伴随在热传递过程中出现的物理量;它是一个与温度变化有联系的物理量。
情景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两杯液体加热
??问题:液体在温度升高时,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液体的质量、液体升高的温度有关,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这样的问题设置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探究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景4
???(1)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质量的关系
分别把一壶水和半壶水从室温(20℃)烧开,哪个吸收热量多?
结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升高的温度的关系
情景5
????把一壶20?℃水加热到50℃(温水)和加热到100℃,哪个吸收热量多?
结论: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3)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情景6
采用方法:
1、控制: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
2、改变:物质的种类(水和煤油)
3、比较: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看加热时间)
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比水需要的加热时间_____(长/短),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比水吸收的热量____(多/少)。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___(相同/不同)。
??【这三种物质比热容相差大,效果明显,任意选择,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必要的指导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板书1、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说明: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是不同,为了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大小,引进物理量:比热容。
板书2、比热容??符号“c”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oC?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公式:C=?Q/(m*Δt)
(3)单位:焦/(千克·oC)???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测定比热容是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
从比热容表中查找:水的比热容和干泥土的比热容,并讲出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容:4.2×103焦/(千克·oC),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1?o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干泥土的比热容:0.84×103焦/(千克·oC),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o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0.84×103焦。
为什么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的昼夜温差大?(水的比热容较大)
?????????????????????????????
【活动】
【师生探究活动】
一、探究物体吸收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景4
(1)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质量的关系
分别把一壶水和半壶水从室温(20℃)烧开,哪个吸收热量多?
结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升高的温度的关系
情景5
把一壶20 ℃水加热到50℃(温水)和加热到100℃,哪个吸收热量多?
结论: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3)探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情景6
采用方法:
1、控制: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
2、改变:物质的种类(水和煤油)
3、比较: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看加热时间)
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比水需要的加热时间_____(长/短),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比水吸收的热量____(多/少)。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___(相同/不同)。
【这三种物质比热容相差大,效果明显,任意选择,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必要的指导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练习】
练习
1、能量从??????????????的物体传到????????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传到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和???????????。
4、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多少,热量用符号???
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
课后练习
1、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低温物体????????热量。
2、热量是表示在????????过程中,物体???????????????????的多少,热量用符号????表示,
它的国际单位是?????。一根火柴棒完全燃烧大约可放出?????????焦的热量。
3、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热量的多少与???????????有关。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___??? (相同/不同)。
所以,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和??????????有关。
4、????? 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5、水的比热容为4.2×103????????? (填单位),读作??????????????,它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
6、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是?????? ,若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热量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