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走向生态文明 课件(共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1 走向生态文明 课件(共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01 11:16: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四章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教学设计
课题
走向生态文明
单元
第四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2.结合资料,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3.结合实例,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重点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难点
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双威度假城图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双威度假城旅游和休闲中心。想一想: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学生思考并回答:废弃矿坑重新美丽的生态环境。
导出生态文明建设
讲授新课
(承接)同学们,马来西亚的成功生态文明建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知识。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影响的程度,受技术条件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共同影响。(图片导入)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图(1)采集渔猎时代(原始社会)
①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②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图片导入)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方式就是渔猎采集图,想一想: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崇拜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基本协调。(2)农业社会时期
①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②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③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图片导入)人类进入农业社会时期图,想一想: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改造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开始明显不协调。(3)工业社会时期
①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②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③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
(图片导入)进入工业时代图,想一想: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征服自然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构成威胁;征服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恶化。(4)不同社会阶段的生产方式、资源基础、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新的社会阶段的出现,都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并伴随着人地关系的演变。
(图片导入)人类社会发展史(5)现代(生态文明
)①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②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图片导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图,想一想: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逐步向生态文明转变;谋求人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走向协调。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图片导入)浙江安吉获评全国首个气候生态县和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
33项气候生态评价指标优良率达97%,综合评定结果为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景观,加上四季润泽、夏夜凉爽、春秋宜人、冬季多雪等气候特色,使得安吉成为避暑、休闲、赏景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活动: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图4.2)。之所以称其为被动屋,是因为它不需要主动向外界索取能源,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和暖气,基本上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就可以使屋内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在理想状态下,被动屋正常运作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合适的材料,只靠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就能保持室温25℃左右,大幅降低冬季采暖与夏季制冷的能耗。
被动屋1991
年源于德国法兰克福。作为低能耗和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被动屋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开始推广。一般而言,被动屋比普通建筑可节省高达90%的能耗,理论上可将采暖和供热能耗降低到零或接近零的水平。(图片导入)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
与主动屋相比,被动屋有用于热量存储的石板地板与墙面;在房屋结构的连接点上减少热能损失,增加大面积高性能玻璃获取太阳能;通过合理的空气流动设计降低能耗等。2.你还能举出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实例吗?湿地保护;绿色食品;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北防护林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
(图片导入)吴忠市坚守生态文明底线图
吴忠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湿地确权试点城市,2013年在全区率先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扎实推进。结合贯彻《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分领域编制多个专项规划,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乡定位、产业布局不协调等问题。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41.2%、20.3平方米;湿地面积达77.38万亩,占全区湿地总面积的24.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容
(图片导入)可持续发展图想一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如何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树立正确观念(图片导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绿色农业(图片导入)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图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3)绿色工业(图片导入)煤矿绿色开采技术和新型绿色矿山开采回填示意图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理。(4)生活方式绿色化(图片导入)现代服务业图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如绿色服务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5)绿色衣、食、住、行(图片导入)尽量避免干洗减少洗涤频次图;选择本地的应季食物图;使用节能灯图;绿色出行图。
让学生看图思考并引出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让学生看图思考并引出采集渔猎时代的特点让学生看图思考并引出农业社会时期的特点让学生看图思考并引出工业社会时期的特点让学生看图思考并引出现代(生态文明
)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
1和2让学生思考并总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让学生结合图文得出特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图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图得出结论学会分析教材的案例
课堂小结
板书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2.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2.结合资料,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3.结合实例,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双威度假城旅游和休闲中心。
双威度假城——隐匿在吉隆坡的“世外桃源”
双威度假城
想一想: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
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影响的程度,受技术条件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共同影响。
原始社会(采集渔猎时代)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1)采集渔猎时代(原始社会)
①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②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想一想: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
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方式就是渔猎采集
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崇拜自然
人与环境的关系基本协调
(2)农业社会时期
①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②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③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时期
想一想: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
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改造自然
人与环境的关系开始明显不协调
(3)工业社会时期
①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②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③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
进入工业时代
想一想: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
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构成威胁。
征服自然
人与环境的关系恶化
(4)不同社会阶段的生产方式、资源基础、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新的社会阶段的出现,都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并伴随着人地关系的演变。
(5)现代(生态文明

①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②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想一想: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逐步向生态文明转变
谋求人地协调
人与环境的关系走向协调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浙江安吉获评全国首个气候生态县
33项气候生态评价指标优良率达97%,综合评定结果为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景观,加上四季润泽、夏夜凉爽、春秋宜人、冬季多雪等气候特色,使得安吉成为避暑、休闲、赏景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
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


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图4.2)。之所以称其为被动屋,是因为它不需要主动向外界索取能源,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和暖气,基本上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就可以使屋内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在理想状态下,被动屋正常运作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合适的材料,只靠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就能保持室温25℃左右,大幅降低冬季采暖与夏季制冷的能耗。
被动屋1991
年源于德国法兰克福。作为低能耗和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被动屋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开始推广。一般而言,被动屋比普通建筑可节省高达90%的能
耗,理论上可将采暖和供热能耗降低到零或接近零的水平。
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
2.你还能举出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实例吗?
与主动屋相比,被动屋有用于热量存储的石板地板与墙面;在房屋结构的连接点上减少热能损失,增加大面积高性能玻璃获取太阳能;通过合理的空气流动设计降低能耗等。
湿地保护;绿色食品;
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北防护林。
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
吴忠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湿地确权试点城市,2013年在全区率先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扎实推进。结合贯彻《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分领域编制多个专项规划,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乡定位、产业布局不协调等问题。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41.2%、20.3平方米;湿地面积达77.38万亩,占全区湿地总面积的24.2%。
吴忠市坚守生态文明底线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容
想一想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社会系统
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物质产品、资金等
劳动、科技等
生活废弃物
环境资源
生产废弃物
环境资源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如何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2.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1)树立正确观念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2)绿色农业
如何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
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
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3)绿色工业
绿色开采
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理
如何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新型绿色矿山开采回填示意图
(4)生活方式绿色化
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如绿色服务业。
如何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
服务过程清洁化
流通领域节能减排
优化运输结构
现代服务业
(5)绿色衣、食、住、行
尽量避免干洗
减少洗涤频次
如何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选择本地的应季食物
使用节能灯
绿色出行


(1)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课堂练习
B
C
3.《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妙玉把梅花瓣上的白雪收集在一个坛子里,埋入地下,几年后再拿出来泡茶喝。而在今天的某些城市,这样的雅趣已不可能有了。煤烟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如果再像妙玉一样收集“纯洁”的水,不知含有多少致癌物质,哪里能喝?有关城市已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下列几种观点,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
B.
先投入大量资金治理,再发展经济
C.
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治理环境
D.
在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课堂同步测试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训练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如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3.下列农业生产行为属于绿色农业的是(  )
A.陡坡开垦    B.大水漫灌
C.秸秆还田
D.大量施用化肥
2019年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第4题。
4.习近平的讲话,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  )
①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②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③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④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人地关系在范畴上含“人”和“地”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间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如图为人地“三元”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人地关系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B.“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合体
C.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取决于“地”
D.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
6.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凸显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为(  )
A.劳动力不足
B.土地价值衰落
C.生态破坏严重
D.人多地少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 青海省图
乙 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
材料一 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1~3级
4级
5级
6级
总面积(平方千米)
1985年
0
9.26
52.13
38.61
11
172
1997年
0
0
48.3
51.7
10
793
材料二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并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1)图甲中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据表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
能力提升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8-9题。
8.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  )
①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 ②过度垦荒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④化肥、农药过度施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10-11题。
10.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1
300米以下地带  
B.1
300~1
900米地带
C.2
500米以上地带
D.1
900~2
500米地带
11.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12.材料一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率为75%,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园所代替,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材料二 浙江安吉县余村三面环山,溪水长流,竹林茶园广布,耕地稀少。安吉县余村在20年前采过石灰岩,建过石灰窑,办过水泥厂,溪流浑浊,烟尘漫天,集体经济一路红火,曾是浙江著名的富裕村。在文明村镇创建过程中,余村结合自身优势,从“卖石头”中脱出来,逐步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不仅是今日余村的“金名片”,而且成为余村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
(1)
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
(2)
简述余村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活动主题是“美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通过集中宣传,广泛凝聚共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和推动社会民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材料二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C 
6.D 
7. 第(1)题,根据表格中数据,B地草场退化的表现有草场总面积减少和优质牧草减少。主要治理措施是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第(2)题,清洁生产模式的环境效益是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是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答案] (1)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
措施: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
(2)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8.D 
9.C
10.A 
11.B
12.第(1)题,结合水土流失的成因,从降水、地形、植被等角度分析,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更高更陡的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园代替,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图中表示高程的颜色变化大,说明地形起伏大,有利于水土流失的形成。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会使山区表层土壤流失,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流失的土壤在太湖淤积,会使其调蓄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降低。第(2)题,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从材料可知本村存在的问题、优势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可以从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发展立体农业、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等方面回答。
答案:(1)原因: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区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集中。危害: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太湖蓄洪调洪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利用低山丘陵,积极发展立体农业;发展茶叶、竹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充分利用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气候和生物资源,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13. 第(1)题,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因此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第(2)题,煤炭开采中的问题——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煤炭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第(3)题,从图形中可知: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等。
[答案] (1)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2)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
(3)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