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湘教版
初中地理
学习目标
(1)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1.贵州地处
东部,地势
,地形以
、
为主,
地貌广布,地表
,属
气候,冬
夏
,湿润
。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
等地质灾害和
、
、
等气象灾害。
3.贵州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现象严重,产生的原因是
分布广,土层较
;
开荒,过度
、过度
、
坡开垦等,造成
加剧。石漠化治理措施是封山
,人工
、
改良、坡耕地
。
4.贵州是
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有
之称。
贵州充分发挥
优势
,优先发展
,深度开发
。
5.贵州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如
瀑布、织金洞等。
自主学习检测
云贵高原
西高东低
山地
高原
喀斯特
崎岖
亚热带季风
暖
凉
多雨
滑坡
泥石流
干旱
冰冻
冰雹
石漠化
石灰岩
薄
毁林
放牧
樵采
陡
水土流失
育林
种草
草地
改梯田
长江以南
西南煤海
水火互济
火电
水电
黄果树
导入
多彩贵州
喀斯特地貌
黄果树瀑布
遵义会议会址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贵州
28?
N
26?
N
1.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活
动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2)地形特征
2.读图贵州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表崎岖。主要地形区为云贵高原。
河流多为自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2)地形特征
3.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
活动
贵州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贵州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复杂。
4.贵州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叫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什么影响?
活动
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加剧了地表的崎岖。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2)地形特征
溶洞
天坑
暗河
喀斯特地貌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3)气候特征
中国年气候类型分布图
冬温夏凉,湿润多雨。
5.读图,说一说贵州属于哪种气候?具有怎样的特征?
活动
新课教学
6.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
贵阳
重庆
长沙
武汉
上海
1.比较贵阳、重庆、长沙、武汉、上海五个城市的纬度位置的高低。
2.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四个城市,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贵阳纬度最低
海拔高,气温低。
3.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
纬度较低,导致冬季较为温和;
海拔较高,导致夏季较为凉爽。
认同
一、自然地理概况
(3)气候特征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4)河流特征
7.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
1.找出贵州主要的河流:乌江、北盘江、清水江等,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
自西向东流
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其主要原因。
降水丰富,水量大;
3.贵州降水丰富,
但省内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渗漏;
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
流经高原、山地,取水难度大,成本高。
乌
江
清
水
江
北
盘
江
地形崎岖,水位落差大。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5)自然资源
8.读图,说一说贵州有哪些资源?
活动
矿产资源:
煤、汞、铝土、磷、重晶石等。
水能资源:
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等。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新课教学
自主
学习
阅读教材94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3)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气象灾害:干旱、冰冻、冰雹
山体滑坡
泥石流
石漠化现象严重
自然原因:贵州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较薄;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容易遭受水流的冲刷侵蚀,从而造成基岩大面积裸露。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垦殖,破坏植被;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新课教学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新课教学
思考1:石漠化现象严重会带来哪些危害?
◆生态环境恶化;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
◆贫困加剧,影响经济发展。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新课教学
思考2:贵州应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
◆控制人口规模;
◆转变发展模式;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新课教学
自主
学习
阅读教材95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采取了哪些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实施了哪些生态工程?
生态恢复措施: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生态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
封山育林
人工种草
草地改良
梯田耕作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新课教学
贵州的石漠化治理
贵州针对石漠化山区普遍存在的水源不足、经济困难、灾害频繁、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稳步解决石漠化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问题。二是通过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大幅度提高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改善、恢复和重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加石漠化地区农民的收入。三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推动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石漠化地区的人地关系。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贵州初步构建了长江和珠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屏障,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阅读右边资料,说一说贵州治理石漠化现象,采取了哪些社会经济措施?
一是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
二是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
三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新课教学
石漠化治理前
石漠化治理后
贫困山区石漠化现象严重
居民进行异地搬迁
迁到山下坝子里安家落户
从事农副业生产、脱贫致富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新课教学
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活
动
生态移民。山上退耕还林还草,农民搬迁到坝子里发展生态经济林草业,获得水果、中草药和畜牧产品,提高了收入。
(1)图示中的农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这种方式能否普遍推广?
(2)除了图示中的措施,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植树种草,改善环境,改善交通,发展多种农业经营。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新课教学
1.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省内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缺水的问题。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活
动
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降水多渗漏到地下。
贵州河流流经高原、山地,两岸是高山,中间是峡谷,取水难度大,成本高。
对策和建议: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控制水土流失,巩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推进生态、节水农业等措施,还要修建水窖,节约用水等。
(1)水资源利用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新课教学
2.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了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分组讨论这种农业开发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活
动
山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
山腰坡地采取生物措施,修建梯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
缓坡山麓地带,种草养畜,形成感到保持水土的又一道防线;
开工厂从事农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效益,脱贫致富;
种好五谷杂粮填饱肚子,推动“帽子”“带子”和“毯子”工程的实施,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协调发展。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新课教学
(2)能源利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活
动
材料1: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有“江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其四个县、区、特区都是富煤地区。
(1)描述贵州煤炭资源的特征。
(2)分析贵州开发水电的优势条件。
(3)近年来,贵州能源开发发展迅速。贵州能源开发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材料2: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
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水位落差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充分发挥“水火互济”的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活
动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新课教学
(3)大力发展旅游业
贵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与遗迹。黎平会议、镇远会议、猴场会议、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以“追忆红色岁月,重走长征之路”为主题,设计一条贵州省红色旅游线路。
四度赤水——娄山关战役——遵义会议会址——强渡乌江——猴场会议会址——镇远战役——黎平会议会址
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山地、高原
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
D
B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
4.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D
A
课堂检测
5.读贵州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邻省。
①
_______,②
_________。
(2)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河流。
③
________,④
_________。
(3)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城市。
⑤
_________,⑥
_________,⑦
_________。
其中,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省会,
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煤炭工业基地,
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
(4)贵州省位于______________(地形区)之上,地势___________。
四川
云南
北盘江
乌江
贵阳
遵义
六盘水
⑤
⑦
⑥
云贵高原
西高东低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课时检测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教学设计
课题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单元
八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学会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重点
1.
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
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难点
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与贵州有关的图片导语:你知道这些著名的旅游地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吗?(贵州)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学生欣赏图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过渡:要了解贵州,就必须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首先,来了解贵州省在哪里?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活动:1.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2)地形地势活动:
2.读图贵州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活动:
3.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活动:
4.贵州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叫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什么影响?(3)气候特征活动:5.读图,说一说贵州属于哪种气候?具有怎样的特征?
活动:6.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比较贵阳、重庆、长沙、武汉、上海五个城市的纬度位置的高低。2.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四个城市,主要原因是什么?3.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4)河流特征活动:7.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贵州主要的河流:乌江、北盘江、清水江等,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其主要原因。3.贵州降水丰富,
但省内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5)自然资源活动:8.读图,说一说贵州有哪些资源?过渡:贵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当地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自然灾害。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4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1)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2)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3)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播放视频:贵州省石漠化现象严重思考1:石漠化现象严重会带来哪些危害?思考2:贵州应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过渡:贵州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因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为了协调当地人地关系,贵州应采取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5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采取了哪些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实施了哪些生态工程?阅读右边资料(见课本95页阅读资料)说一说贵州治理石漠化现象,采取了哪些社会经济措施?活动: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图示中的农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这种方式能否普遍推广?(2)除了图示中的措施,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过渡: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贵州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水资源和耕地资源不足。贵州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1)水资源利用活动:1.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省内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缺水的问题。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活动:2.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了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分组讨论这种农业开发模式的内涵及意义。(2)能源利用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材料1: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有“江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其四个县、区、特区都是富煤地区。材料2: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1.描述贵州煤炭资源的特征。2.分析贵州开发水电的优势条件。3.近年来,贵州能源开发发展迅速。贵州能源开发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大力发展旅游业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贵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与遗迹。黎平会议、镇远会议、猴场会议、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以“追忆红色岁月,重走长征之路”为主题,设计一条贵州省红色旅游线路。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贵州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地形区为云贵高原。(2)河流多为自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学生分析问题并回答。活动3:贵州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贵州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复杂。活动4: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加剧了地表的崎岖。学生读图,归纳出贵州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征:冬暖夏凉,湿润多雨。学生读图,分析表格,回答问题。1.贵阳纬度最低2.海拔高,气温低。3.认同,纬度较低,导致冬季较为温和;海拔较高,导致夏季较为凉爽。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多为自西向东流2.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崎岖,水位落差大。3.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流经高原、山地,取水难度大,成本高。学生读图,回答问题:矿产资源有:煤、汞、铝土、磷、重晶石等。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冻、冰雹。2.石漠化现象严重3.自然原因:贵州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较薄;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容易遭受水流的冲刷侵蚀,从而造成基岩大面积裸露。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垦殖,破坏植被,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1.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加剧,影响经济发展。2.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回答问题:生态恢复措施: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生态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生态移民。山上退耕还林还草,农民搬迁到坝子里发展生态经济林草业,获得水果、中草药和畜牧产品,提高了收入。(2)植树种草,改善环境,改善交通,发展多种农业经营。学生分析讨论,回答问题:1.对策和建议: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控制水土流失,巩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推进生态、节水农业等措施,还要修建水窖,节约用水等。2.山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山腰坡地采取生物措施,修建梯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缓坡山麓地带,种草养畜,形成感到保持水土的又一道防线;开工厂从事农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效益,脱贫致富;种好五谷杂粮填饱肚子,推动“帽子”“带子”和“毯子”工程的实施,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协调发展。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贵州煤炭资源丰富,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2.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水位落差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3.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充分发挥“水火互济”的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学生阅读材料,读图分析,回答问题:四度赤水——娄山关战役——遵义会议会址——强渡乌江——猴场会议会址——镇远战役——黎平会议会址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会描述一个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通过读地形图,让学生学会总结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谚语,读图比较等方式,熟悉和理解贵州的地形和地势特征。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贵州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读图,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地势特征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视频形象直观,有助于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读图分析,熟悉贵州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分析、讨论,了解贵州的水资源状况。通过分析、讨论,解贵州的立体农业模式及其意义。培养学生通过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读图、分析、讨论,了解贵州的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堂提升
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C.山地、盆地
D.山地、高原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4.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5.读贵州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邻省。①
_______,②
_________。(2)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河流。③
________,④
_________。(3)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城市。⑤
_________,⑥
_________,⑦
_________。其中,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省会,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煤炭工业基地,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4)贵州省位于______________(地形区)之上,地势___________。
学生当堂练习
通过练习中的信息,反馈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
学生跟随老师总结本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湘教版地理八下第八章第4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难点: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方法】
读图法、视频展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使用】
教材图文及教师搜集整理的相关地理图片、视频等等。
【教学过程】
1.贵州地处
东部,地势
,地形以
、
为主,
地貌广布,地表
,属
气候,冬
夏
,湿润
。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
等地质灾害和
、
、
等气象灾害。
3.贵州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现象严重,产生的原因是
分布广,土层较
;
开荒,过度
、过度
、
坡开垦等,造成
加剧。石漠化治理措施是封山
,人工
、
改良、坡耕地
。
4.贵州是
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有
之称。
贵州充分发挥
优势
,优先发展
,深度开发
。
5.贵州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如
瀑布、织金洞等。
二、探究展示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活动:1.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2)地形特征
活动:2.读图贵州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活动:3.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
活动:4.贵州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叫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什么影响?
(3)气候特征
活动:5.读图,说一说贵州属于哪种气候?具有怎样的特征?
活动:6.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比较贵阳、重庆、长沙、武汉、上海五个城市的纬度位置的高低。
2.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四个城市,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
(4)河流特征
活动:7.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贵州主要的河流:乌江、北盘江、清水江等,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
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其主要原因。
3.贵州降水丰富,
但省内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
(5)自然资源
活动:8.读图,说一说贵州有哪些资源?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4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3)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思考1:石漠化现象严重会带来哪些危害?
思考2:贵州应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5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采取了哪些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实施了哪些生态工程?
阅读下边资料,说一说贵州治理石漠化现象,采取了哪些社会经济措施?
贵州的石漠化治理
贵州针对石漠化山区普遍存在的水源不足、经济困难、灾害频繁、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稳步解决石漠化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问题。二是通过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大幅度提高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改善、恢复和重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加石漠化地区农民的收入。三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推动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石漠化地区的人地关系。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贵州初步构建了长江和珠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屏障,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活动: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图示中的农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这种方式能否普遍推广?
(2)除了图示中的措施,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利用
1.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省内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缺水的问题。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活动:2.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了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分组讨论这种农业开发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2)能源利用
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1: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有“江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其四个县、区、特区都是富煤地区。
材料2: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1.描述贵州煤炭资源的特征。
2.分析贵州开发水电的优势条件。
3.近年来,贵州能源开发发展迅速。贵州能源开发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大力发展旅游业
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贵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与遗迹。黎平会议、镇远会议、猴场会议、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以“追忆红色岁月,重走长征之路”为主题,设计一条贵州省红色旅游线路。
三、提升反馈:
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山地、高原
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
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
4.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5.读贵州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邻省。①
_______,②
_________。
(2)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河流。③
________,④
_________。
(3)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城市。
⑤
_________,⑥
_________,⑦
_________。其中,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省会,
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煤炭工业基地,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
(4)贵州省位于______________(地形区)之上,地势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云贵高原
西高东低
山地
高原
喀斯特
崎岖
亚热带季风
暖
凉
多雨
2.滑坡
泥石流
干旱
冰冻
冰雹
3.石漠化
石灰岩
薄
毁林
放牧
樵采
陡
水土流失
育林
种草
某地
改梯田
4.长江以南
西南煤海
水火互济
火电
水电
5.黄果树
二、探究展示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活动1: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
(2)地形特征
活动2:(1)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表崎岖。主要地形区为云贵高原。(2)河流多为自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活动3:贵州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贵州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复杂。
活动4: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加剧了地表的崎岖。
(3)气候特征
活动5: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活动6:
1.贵阳纬度最低
2.海拔高,气温低。
3.认同。纬度较低,导致冬季较为温和;海拔较高,导致夏季较为凉爽。
(4)河流特征
1.自西向东流
2.
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崎岖,水位落差大。3.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流经高原、山地,取水难度大,成本高。
(5)自然资源
活动7:1.
矿产资源:煤、汞、铝土、磷、重晶石等。2.
水能资源: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等。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
(1)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干旱、冰冻、冰雹。
(2)石漠化现象严重
(3)自然原因:贵州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较薄;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容易遭受水流的冲刷侵蚀,从而造成基岩大面积裸露。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垦殖,破坏植被;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
思考1: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加剧,影响经济发展。
思考2: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自主学习:
生态恢复措施: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生态工程措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
阅读资料:
社会经济措施:
一是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
二是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
三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
活动:
(1)生态移民。山上退耕还林还草,农民搬迁到坝子里发展生态经济林草业,获得水果、中草药和畜牧产品,提高了收入。
(2)植树种草,改善环境,改善交通,发展多种农业经营。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利用
活动1:对策和建议: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控制水土流失,巩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推进生态、节水农业等措施,还要修建水窖,节约用水等。
活动2:
山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
山腰坡地采取生物措施,修建梯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
缓坡山麓地带,种草养畜,形成感到保持水土的又一道防线;
开工厂从事农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效益,脱贫致富;
种好五谷杂粮填饱肚子,推动“帽子”“带子”和“毯子”工程的实施,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协调发展。
(2)能源利用
活动:
1.贵州煤炭资源丰富,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
2.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水位落差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3.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充分发挥“水火互济”的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3)大力发展旅游业
活动:四度赤水——娄山关战役——遵义会议会址——强渡乌江——猴场会议会址——镇远战役——黎平会议会址
三、提升反馈
1.D
2.B
3.D
4.A
5.(1)四川
云南
(2)北盘江
乌江
(3)贵阳
遵义
六盘水
⑤
⑦
⑥
(4)云贵高原
西高东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