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课件(共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课件(共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26 15:58:29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湘教版
初中地理
学习目标
(1)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1.贵州地处
东部,地势
,地形以

为主,
地貌广布,地表
,属
气候,冬

,湿润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等地质灾害和


等气象灾害。
3.贵州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现象严重,产生的原因是
分布广,土层较

开荒,过度
、过度

坡开垦等,造成
加剧。石漠化治理措施是封山
,人工

改良、坡耕地

4.贵州是
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有
之称。
贵州充分发挥
优势
,优先发展
,深度开发

5.贵州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如
瀑布、织金洞等。
自主学习检测
云贵高原
西高东低
山地
高原
喀斯特
崎岖
亚热带季风


多雨
滑坡
泥石流
干旱
冰冻
冰雹
石漠化
石灰岩

毁林
放牧
樵采

水土流失
育林
种草
草地
改梯田
长江以南
西南煤海
水火互济
火电
水电
黄果树
导入
多彩贵州
喀斯特地貌
黄果树瀑布
遵义会议会址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贵州
28?
N
26?
N
1.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2)地形特征
2.读图贵州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表崎岖。主要地形区为云贵高原。
河流多为自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2)地形特征
3.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
活动
贵州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贵州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复杂。
4.贵州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叫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什么影响?
活动
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加剧了地表的崎岖。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2)地形特征
溶洞
天坑
暗河
喀斯特地貌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3)气候特征
中国年气候类型分布图
冬温夏凉,湿润多雨。
5.读图,说一说贵州属于哪种气候?具有怎样的特征?
活动
新课教学
6.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
贵阳
重庆
长沙
武汉
上海
1.比较贵阳、重庆、长沙、武汉、上海五个城市的纬度位置的高低。
2.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四个城市,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贵阳纬度最低
海拔高,气温低。
3.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
纬度较低,导致冬季较为温和;
海拔较高,导致夏季较为凉爽。
认同
一、自然地理概况
(3)气候特征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4)河流特征
7.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
1.找出贵州主要的河流:乌江、北盘江、清水江等,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
自西向东流
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其主要原因。
降水丰富,水量大;
3.贵州降水丰富,
但省内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渗漏;
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
流经高原、山地,取水难度大,成本高。








地形崎岖,水位落差大。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5)自然资源
8.读图,说一说贵州有哪些资源?
活动
矿产资源:
煤、汞、铝土、磷、重晶石等。
水能资源:
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等。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新课教学
自主
学习
阅读教材94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3)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气象灾害:干旱、冰冻、冰雹
山体滑坡
泥石流
石漠化现象严重
自然原因:贵州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较薄;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容易遭受水流的冲刷侵蚀,从而造成基岩大面积裸露。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垦殖,破坏植被;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新课教学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新课教学
思考1:石漠化现象严重会带来哪些危害?
◆生态环境恶化;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
◆贫困加剧,影响经济发展。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新课教学
思考2:贵州应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
◆控制人口规模;
◆转变发展模式;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新课教学
自主
学习
阅读教材95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采取了哪些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实施了哪些生态工程?
生态恢复措施: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生态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
封山育林
人工种草
草地改良
梯田耕作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新课教学
贵州的石漠化治理
贵州针对石漠化山区普遍存在的水源不足、经济困难、灾害频繁、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稳步解决石漠化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问题。二是通过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大幅度提高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改善、恢复和重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加石漠化地区农民的收入。三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推动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石漠化地区的人地关系。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贵州初步构建了长江和珠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屏障,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阅读右边资料,说一说贵州治理石漠化现象,采取了哪些社会经济措施?
一是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
二是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
三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新课教学
石漠化治理前
石漠化治理后
贫困山区石漠化现象严重
居民进行异地搬迁
迁到山下坝子里安家落户
从事农副业生产、脱贫致富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新课教学
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生态移民。山上退耕还林还草,农民搬迁到坝子里发展生态经济林草业,获得水果、中草药和畜牧产品,提高了收入。
(1)图示中的农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这种方式能否普遍推广?
(2)除了图示中的措施,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植树种草,改善环境,改善交通,发展多种农业经营。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新课教学
1.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省内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缺水的问题。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降水多渗漏到地下。
贵州河流流经高原、山地,两岸是高山,中间是峡谷,取水难度大,成本高。
对策和建议: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控制水土流失,巩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推进生态、节水农业等措施,还要修建水窖,节约用水等。
(1)水资源利用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新课教学
2.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了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分组讨论这种农业开发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山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
山腰坡地采取生物措施,修建梯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
缓坡山麓地带,种草养畜,形成感到保持水土的又一道防线;
开工厂从事农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效益,脱贫致富;
种好五谷杂粮填饱肚子,推动“帽子”“带子”和“毯子”工程的实施,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协调发展。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新课教学
(2)能源利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1: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有“江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其四个县、区、特区都是富煤地区。
(1)描述贵州煤炭资源的特征。
(2)分析贵州开发水电的优势条件。
(3)近年来,贵州能源开发发展迅速。贵州能源开发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材料2: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
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水位落差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充分发挥“水火互济”的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新课教学
(3)大力发展旅游业
贵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与遗迹。黎平会议、镇远会议、猴场会议、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以“追忆红色岁月,重走长征之路”为主题,设计一条贵州省红色旅游线路。
四度赤水——娄山关战役——遵义会议会址——强渡乌江——猴场会议会址——镇远战役——黎平会议会址
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山地、高原
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
D
B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
4.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D
A
课堂检测
5.读贵州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邻省。

_______,②
_________。
(2)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河流。

________,④
_________。
(3)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城市。

_________,⑥
_________,⑦
_________。
其中,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省会,
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煤炭工业基地,
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
(4)贵州省位于______________(地形区)之上,地势___________。
四川
云南
北盘江
乌江
贵阳
遵义
六盘水



云贵高原
西高东低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课时检测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教学设计
课题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学会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重点
1.
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
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难点
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与贵州有关的图片导语:你知道这些著名的旅游地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吗?(贵州)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学生欣赏图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过渡:要了解贵州,就必须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首先,来了解贵州省在哪里?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活动:1.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2)地形地势活动:
2.读图贵州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活动:
3.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活动:
4.贵州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叫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什么影响?(3)气候特征活动:5.读图,说一说贵州属于哪种气候?具有怎样的特征?
活动:6.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比较贵阳、重庆、长沙、武汉、上海五个城市的纬度位置的高低。2.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四个城市,主要原因是什么?3.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4)河流特征活动:7.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贵州主要的河流:乌江、北盘江、清水江等,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其主要原因。3.贵州降水丰富,
但省内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5)自然资源活动:8.读图,说一说贵州有哪些资源?过渡:贵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当地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自然灾害。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4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1)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2)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3)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播放视频:贵州省石漠化现象严重思考1:石漠化现象严重会带来哪些危害?思考2:贵州应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过渡:贵州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因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为了协调当地人地关系,贵州应采取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5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采取了哪些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实施了哪些生态工程?阅读右边资料(见课本95页阅读资料)说一说贵州治理石漠化现象,采取了哪些社会经济措施?活动: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图示中的农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这种方式能否普遍推广?(2)除了图示中的措施,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过渡: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贵州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水资源和耕地资源不足。贵州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1)水资源利用活动:1.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省内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缺水的问题。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活动:2.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了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分组讨论这种农业开发模式的内涵及意义。(2)能源利用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材料1: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有“江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其四个县、区、特区都是富煤地区。材料2: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1.描述贵州煤炭资源的特征。2.分析贵州开发水电的优势条件。3.近年来,贵州能源开发发展迅速。贵州能源开发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大力发展旅游业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贵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与遗迹。黎平会议、镇远会议、猴场会议、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以“追忆红色岁月,重走长征之路”为主题,设计一条贵州省红色旅游线路。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贵州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地形区为云贵高原。(2)河流多为自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学生分析问题并回答。活动3:贵州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贵州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复杂。活动4: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加剧了地表的崎岖。学生读图,归纳出贵州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征:冬暖夏凉,湿润多雨。学生读图,分析表格,回答问题。1.贵阳纬度最低2.海拔高,气温低。3.认同,纬度较低,导致冬季较为温和;海拔较高,导致夏季较为凉爽。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多为自西向东流2.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崎岖,水位落差大。3.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流经高原、山地,取水难度大,成本高。学生读图,回答问题:矿产资源有:煤、汞、铝土、磷、重晶石等。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冻、冰雹。2.石漠化现象严重3.自然原因:贵州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较薄;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容易遭受水流的冲刷侵蚀,从而造成基岩大面积裸露。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垦殖,破坏植被,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1.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加剧,影响经济发展。2.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回答问题:生态恢复措施: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生态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生态移民。山上退耕还林还草,农民搬迁到坝子里发展生态经济林草业,获得水果、中草药和畜牧产品,提高了收入。(2)植树种草,改善环境,改善交通,发展多种农业经营。学生分析讨论,回答问题:1.对策和建议: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控制水土流失,巩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推进生态、节水农业等措施,还要修建水窖,节约用水等。2.山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山腰坡地采取生物措施,修建梯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缓坡山麓地带,种草养畜,形成感到保持水土的又一道防线;开工厂从事农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效益,脱贫致富;种好五谷杂粮填饱肚子,推动“帽子”“带子”和“毯子”工程的实施,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协调发展。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贵州煤炭资源丰富,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2.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水位落差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3.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充分发挥“水火互济”的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学生阅读材料,读图分析,回答问题:四度赤水——娄山关战役——遵义会议会址——强渡乌江——猴场会议会址——镇远战役——黎平会议会址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会描述一个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通过读地形图,让学生学会总结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谚语,读图比较等方式,熟悉和理解贵州的地形和地势特征。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贵州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读图,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地势特征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视频形象直观,有助于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读图分析,熟悉贵州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分析、讨论,了解贵州的水资源状况。通过分析、讨论,解贵州的立体农业模式及其意义。培养学生通过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读图、分析、讨论,了解贵州的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堂提升
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C.山地、盆地
D.山地、高原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4.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5.读贵州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邻省。①
_______,②
_________。(2)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河流。③
________,④
_________。(3)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城市。⑤
_________,⑥
_________,⑦
_________。其中,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省会,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煤炭工业基地,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4)贵州省位于______________(地形区)之上,地势___________。
学生当堂练习
通过练习中的信息,反馈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
学生跟随老师总结本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湘教版地理八下第八章第4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难点: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方法】
读图法、视频展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使用】
教材图文及教师搜集整理的相关地理图片、视频等等。
【教学过程】
1.贵州地处
东部,地势
,地形以

为主,
地貌广布,地表
,属
气候,冬

,湿润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等地质灾害和


等气象灾害。
3.贵州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现象严重,产生的原因是
分布广,土层较

开荒,过度
、过度

坡开垦等,造成
加剧。石漠化治理措施是封山
,人工

改良、坡耕地

4.贵州是
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有
之称。
贵州充分发挥
优势
,优先发展
,深度开发

5.贵州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如
瀑布、织金洞等。
二、探究展示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活动:1.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2)地形特征
活动:2.读图贵州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活动:3.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
活动:4.贵州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叫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什么影响?
(3)气候特征
活动:5.读图,说一说贵州属于哪种气候?具有怎样的特征?
活动:6.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比较贵阳、重庆、长沙、武汉、上海五个城市的纬度位置的高低。
2.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四个城市,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
(4)河流特征
活动:7.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贵州主要的河流:乌江、北盘江、清水江等,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
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其主要原因。
3.贵州降水丰富,
但省内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
(5)自然资源
活动:8.读图,说一说贵州有哪些资源?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4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3)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思考1:石漠化现象严重会带来哪些危害?
思考2:贵州应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5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采取了哪些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实施了哪些生态工程?
阅读下边资料,说一说贵州治理石漠化现象,采取了哪些社会经济措施?
贵州的石漠化治理
贵州针对石漠化山区普遍存在的水源不足、经济困难、灾害频繁、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稳步解决石漠化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问题。二是通过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大幅度提高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改善、恢复和重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加石漠化地区农民的收入。三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推动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石漠化地区的人地关系。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贵州初步构建了长江和珠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屏障,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活动: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图示中的农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这种方式能否普遍推广?
(2)除了图示中的措施,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利用
1.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省内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缺水的问题。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活动:2.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了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分组讨论这种农业开发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2)能源利用
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1: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有“江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其四个县、区、特区都是富煤地区。
材料2: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1.描述贵州煤炭资源的特征。
2.分析贵州开发水电的优势条件。
3.近年来,贵州能源开发发展迅速。贵州能源开发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大力发展旅游业
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贵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与遗迹。黎平会议、镇远会议、猴场会议、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以“追忆红色岁月,重走长征之路”为主题,设计一条贵州省红色旅游线路。
三、提升反馈:
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山地、高原
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大
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
4.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滑坡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5.读贵州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邻省。①
_______,②
_________。
(2)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河流。③
________,④
_________。
(3)填写图中代号表示的贵州主要城市。

_________,⑥
_________,⑦
_________。其中,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省会,
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煤炭工业基地,______(代号)表示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
(4)贵州省位于______________(地形区)之上,地势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云贵高原
西高东低
山地
高原
喀斯特
崎岖
亚热带季风


多雨
2.滑坡
泥石流
干旱
冰冻
冰雹
3.石漠化
石灰岩

毁林
放牧
樵采

水土流失
育林
种草
某地
改梯田
4.长江以南
西南煤海
水火互济
火电
水电
5.黄果树
二、探究展示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活动1: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
(2)地形特征
活动2:(1)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表崎岖。主要地形区为云贵高原。(2)河流多为自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活动3:贵州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贵州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复杂。
活动4: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加剧了地表的崎岖。
(3)气候特征
活动5: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活动6:
1.贵阳纬度最低
2.海拔高,气温低。
3.认同。纬度较低,导致冬季较为温和;海拔较高,导致夏季较为凉爽。
(4)河流特征
1.自西向东流
2.
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崎岖,水位落差大。3.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流经高原、山地,取水难度大,成本高。
(5)自然资源
活动7:1.
矿产资源:煤、汞、铝土、磷、重晶石等。2.
水能资源: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等。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
(1)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干旱、冰冻、冰雹。
(2)石漠化现象严重
(3)自然原因:贵州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较薄;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容易遭受水流的冲刷侵蚀,从而造成基岩大面积裸露。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垦殖,破坏植被;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
思考1: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加剧,影响经济发展。
思考2: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自主学习:
生态恢复措施: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生态工程措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
阅读资料:
社会经济措施:
一是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
二是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
三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
活动:
(1)生态移民。山上退耕还林还草,农民搬迁到坝子里发展生态经济林草业,获得水果、中草药和畜牧产品,提高了收入。
(2)植树种草,改善环境,改善交通,发展多种农业经营。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利用
活动1:对策和建议: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控制水土流失,巩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推进生态、节水农业等措施,还要修建水窖,节约用水等。
活动2:
山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
山腰坡地采取生物措施,修建梯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
缓坡山麓地带,种草养畜,形成感到保持水土的又一道防线;
开工厂从事农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效益,脱贫致富;
种好五谷杂粮填饱肚子,推动“帽子”“带子”和“毯子”工程的实施,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协调发展。
(2)能源利用
活动:
1.贵州煤炭资源丰富,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
2.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水位落差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3.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充分发挥“水火互济”的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3)大力发展旅游业
活动:四度赤水——娄山关战役——遵义会议会址——强渡乌江——猴场会议会址——镇远战役——黎平会议会址
三、提升反馈
1.D
2.B
3.D
4.A
5.(1)四川
云南
(2)北盘江
乌江
(3)贵阳
遵义
六盘水



(4)云贵高原
西高东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