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件(共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件(共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26 16:02: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设计
课题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其地理位置及范围特征。(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其地理位置及范围特征。(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导语:同学们知道首歌曲涉及的是我国的哪个区域吗?你了解这个地区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
学生欣赏歌曲。
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过渡:黄土高原的环境和发展状况与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和范围活动1:读图,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活动2: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2.说一说,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2)气候特征读图,说一说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具有怎样的气候特征?
(3)地形特征活动1: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思考: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具有怎样的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活动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活动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活动4: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二、传统生活的转变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居住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大都过着简朴的生活。你能说一说这里的衣食住行特征吗?活动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活动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自主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教材正文,填写下表。活动3:.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自主学习:阅读103页教材正文,说一说黄土高原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师总结:治理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活动1: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活动2:阅读材料(见课本104页活动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想一想,老马家搬迁前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议一议,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实施生态移民?师总结:为了使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草)落到实处,只有生态移民,耕才能退,草才能长,林才能兴,沙才能稳等等。自主学习:阅读104页教材正文,完成下列任务。(1)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试举例说明?(2)黄土高原在建设能源基地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区建设,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哪些典型的新区呢?师总结:黄土高原的城市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那里的人们正享受着现代城市文明带来的种种便利。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西部,处于内陆地区。北临内蒙古高原,南临秦岭,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从纬度上看,处于中纬度、北温带。2.包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学生读图,回答问题: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黄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平均海拔较高。(2)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夏季暴雨集中,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使黄土高原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形形态。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活动2:一方面,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另一方面,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更容易受到侵蚀。活动3: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下游:河流泥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活动4:自然原因: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植被覆盖较差。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植被破坏严重,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发言。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活动1:黄土高原黄土广布且深厚,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稀少,建筑材料有限,修建窑洞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但窑洞冬暖夏凉,节省能源。活动2:补充:具有抗病毒、防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感冒和美容等诸多功效。喝醋还能起到醒酒的作用,在感冒频发的季节,用醋来熏蒸居室,以便消毒和预防感冒传染等等。学生阅读课本,填表。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进行发言。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打坝淤地就是在沟里建一座大坝,拦截泥沙,泥沙在坝内淤积成坝地,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是很好的耕地。这样可变荒沟为耕地,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山西煤炭基地和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2)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西安咸阳高新区、兰州新区。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强化读图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通过海拔高度表以及颜色,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通过展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形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特征。通过讨论,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和传统地域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填表,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活巨变。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分析,理解生态建设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提升
一、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1-3题。1.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有(
)A.太原、西安、兰州
B.太原、石家庄、银川C.兰州、郑州、西安
D.呼和浩特、银川、西宁2.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
)A.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二、读“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开凿窑洞做民居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2)你知道以窑洞做民居,有什么优点吗?(3)以窑洞做民居,有哪些弊病?
学生当堂练习
通过练习中的信息,反馈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
学生跟随老师总结本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
自然地理概况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湘教版
初中地理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其地理位置及范围特征。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黄土高原北起
,南至
,西抵
,东到
,是世界上最大的

2.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是
严重,形成
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
等地貌类型。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的自然原因是:黄土结构
,夏季
。人为原因是:
严重。治理措施:



4.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
,优点是造价
,坚固

,适宜居住。
5.建设了
煤炭基地,
与煤炭与油气基地,现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自主学习检测
长城
秦岭
乌鞘岭
太行山
黄土沉积区
水土流失
沟壑纵横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疏松
多暴雨
植被破坏
种树种草
打坝淤地
修筑梯田
窑洞
低廉
耐用
冬暖夏凉
山西
陕西
导入
歌曲《黄土高坡》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黄土高原
1.读图,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西部,处于内陆地区。北临内蒙古高原,南临秦岭,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从纬度上看,处于中纬度、北温带。
青藏高原
华北平原
(1)位置和范围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2.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
(2)说一说,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
包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西

西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2)气候特征
中国年气候类型分布图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3)地形特征
1.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黄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平均海拔较高。
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思考: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具有怎样的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黄土塬
黄土峁
黄土梁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夏季暴雨集中,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使黄土高原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形形态。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
另一方面,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更容易受到侵蚀。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
下游:河流泥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新课教学
一、自然地理概况
4.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植被稀少,许多地方表土裸露…

人口增长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

自然原因: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植被覆盖较差。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植被破坏严重,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
新课教学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居住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大都
过着简朴的生活。你能说一说这里的衣食住行特征吗?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新课教学

小麦
小米
辣椒
咸菜
小麦、杂粮是主食
辣椒、咸菜来佐食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新课教学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传统民居是窑洞
冬暖夏凉隔音好
新课教学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驴车
新课教学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且深厚,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稀少,建筑材料有限,修建窑洞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但窑洞冬暖夏凉,节省能源。
新课教学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


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
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
新课教学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我来补充
山西是煤炭大省,大量燃煤产生一氧化碳。而醋酸具有解消煤气的作用,经常食醋,可以减轻煤气的威胁。除此之外,醋本身就是良品,具有抗病毒、防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感冒和美容等诸多功效。喝醋还能起到醒酒的作用,在感冒频发的季节,用醋来熏蒸居室,以便消毒和预防感冒传染。
新课教学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教材正文,填写下表。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民居
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交通或通信方式
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对内对外联系不便。
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
或住进新窑洞,或搬到高楼房。
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出行方便;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
新课教学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3.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


剪纸
腰鼓
秦腔
新课教学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阅读103页教材正文,说一说黄土高原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01
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
02
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03
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黄土高原治理前
黄土高原治理后
新课教学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新课教学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1.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打坝淤地就是在沟里建一座大坝,拦截泥沙,泥沙在坝内淤积成坝地,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是很好的耕地。这样可变荒沟为耕地,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新课教学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2.阅读材料(见课本104页活动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想一想,老马家搬迁前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议一议,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实施生态移民?
为了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落到实处,必须进行生态移民…

只有人退下来了,耕才能
退,草才能长,林才能兴,沙才能稳,尘才能定…

生活用水、灌溉用水、生活条件、受教育条件、种植、养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课教学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阅读104页教材正文,完成下列任务。
(1)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试举例说明?
山西煤炭基地和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
(2)黄土高原在建设能源基地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区建设,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哪些典型的新区呢?
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西安咸阳高新区、兰州新区。
一、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1-3题。
1.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
有(

A.太原、西安、兰州
B.太原、石家庄、银川
C.兰州、郑州、西安
D.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2.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

A.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
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课堂检测
A
B
D
课堂检测
二、读“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开
凿窑洞做民居的有利自然
条件有哪些?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有
直立性;黄土高原地区气
候比较干燥。
(2)你知道以窑洞做民居,
有什么优点吗?
冬温夏凉

(3)以窑洞做民居,有哪些弊病?
光线不足,阳光不能照进窑洞,窑洞内通风条件差,空气质量不好,雨季容易倒塌,危及人们安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课时检测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湘教版地理八下第八章第5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其地理位置及范围特征。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1.
运用地图,说出其地理位置及范围特征。
2.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
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难点: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法、视频展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使用】
教材图文及教师搜集整理的相关地理图片、视频等等。
【教学过程】
1.黄土高原北起
,南至
,西抵
,东到
,是世界上最大的

2.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是
严重,形成
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
等地貌类型。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的自然原因是:黄土结构
,夏季
。人为原因是:
严重。治理措施:


。4.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
,优点是造价
,坚固

,适宜居住。
5.建设了
煤炭基地,
与煤炭与油气基地,现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二、探究展示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和范围
活动:1.读图,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活动:2.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
2.说一说,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气候
读图,说一说黄土高原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怎样的气候特征?
(3)地形特征
活动:1.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思考: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具有怎样的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活动: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活动: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4.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自由展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居住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大都
过着简朴的生活。你能说一说这里的衣食住行特征吗?
活动: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活动: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
自主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教材正文,填写下表。
活动:3.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自主学习:阅读103页教材正文,说一说黄土高原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活动:1.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阅读材料(见课本104页活动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想一想,老马家搬迁前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议一议,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实施生态移民?
自主学习:阅读104页教材正文,完成下列任务。
(1)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试举例说明?
(2)黄土高原在建设能源基地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区建设,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哪些典型的新区呢?
三、提升反馈:
一、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1-3题。
1.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有(

A.太原、西安、兰州
B.太原、石家庄、银川
C.兰州、郑州、西安
D.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2.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

A.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
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二、读“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开凿窑洞做民居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你知道以窑洞做民居,有什么优点吗?
(3)以窑洞做民居,有哪些弊病?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长城
秦岭
乌鞘岭
太行山
黄土沉积区
2.水土流失
沟壑纵横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3.疏松
多暴雨
植被破坏
种树种草
打坝淤地
修筑梯田
4.窑洞
低廉
耐用
冬暖夏凉
5.山西
陕西
二、探究展示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和范围
活动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西部,处于内陆地区。北临内蒙古高原,南临秦岭,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从纬度上看,处于中纬度、北温带。
活动2:
1.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
2.包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2)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3)地形特征
活动1:
1.黄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平均海拔较高。
2.
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思考: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夏季暴雨集中,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使黄土高原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形形态。
活动2:一方面,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另一方面,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更容易受到侵蚀。
活动3:
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
下游:河流泥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活动4:
自然原因: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植被覆盖较差。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植被破坏严重,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自由发言:
衣: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食:小麦、杂粮是主食,辣椒、咸菜来佐食。
住:传统民居是窑洞,冬暖夏凉隔音好。
行: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驴车
活动1:黄土高原黄土广布且深厚,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稀少,建筑材料有限,修建窑洞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但窑洞冬暖夏凉,节省能源。
活动2:补充:山西是煤炭大省,大量燃煤产生一氧化碳。而醋酸具有解消煤气的作用,经常食醋,可以减轻煤气的威胁。除此之外,醋本身就是良品,具有抗病毒、防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感冒和美容等诸多功效。喝醋还能起到醒酒的作用,在感冒频发的季节,用醋来熏蒸居室,以便消毒和预防感冒传染。
自主学习:
活动3:学生介绍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自主学习:
治理措施:1.
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2.
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3.
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活动1:打坝淤地就是在沟里建一座大坝,拦截泥沙,泥沙在坝内淤积成坝地,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是很好的耕地。这样可变荒沟为耕地,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活动2:
生活用水、灌溉用水、生活条件、受教育条件、种植、养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主学习:
1.
山西煤炭基地和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
2.
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西安咸阳高新区、兰州新区。
三、课堂检测:
(一)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1-3题。
1.A.
2.B.
3.D.
(二)读“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有直立性;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干燥。
(2)冬暖夏凉
(3)光线不足,阳光不能照进窑洞,窑洞内通风条件差,空气质量不好,雨季容易倒塌,危及人们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