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二首 说课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二首 说课课件(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23: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重难点突破
统编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文内容解说
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诗歌语言浅显
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和理解。
  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
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
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学
生想象画面,体味诗的意境。
  
课文内容解说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
言绝句。前两行写景,再现了江南二月明媚
的“春景图”;后两行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
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
成趣。清新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富
乐趣的事,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
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课文内容解说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
咏物诗。咏柳,即歌咏柳树。前两行写诗人
看到的,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静态
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
行写诗人想到的,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
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
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
村”等8个字,积累 “堤、柳”等生字拓展的
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
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朗读古诗,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学难点:
1.朗读古诗,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2.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
天美景。
教学内容安排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学习古诗《村居》。
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
“诗、村、童”3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
诗,并能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
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内容安排
第2课时:学习古诗《咏柳》。
认识“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
会写“碧、妆、绿、丝、剪”5个字;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内容安排
希望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发展学生识字、
写字的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能注
意语气和重音,初步感受古诗独特的节奏和韵
味儿,熟读成诵;运用多种方法将诗歌中的情趣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体验
带到古诗学习之中,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用自
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感受春天的
美好,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简述
这是本课2课时的教学过程。
其中“识记生字,感受韵味”“想象画面,
体悟美好”“朗读积累,背诵古诗”这三个环
节两课时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课时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赏春、找春、
说春,一起走进春天,开启两首古诗的学习;而
第二课时以谜语引趣开课,直接导入古诗《咏
柳》的学习。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以小结学法、书写生字结束新课
,而第二课时书写生字后,以拓展其他关于春
天的古诗,丰富学生积累来结束全课的学习。
重难点的突破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11个生字,首先要准确认读这些
字的字音,注意“莺、咏、妆”都是后鼻韵母,
“醉、丝、裁”均为平舌音。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要引导学生调
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
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点拨。
重难点的突破
这是第一课时要认识的5个生字:
①“莺”可以组词:黄莺、莺歌燕舞。通过插
图,让学生知道:“莺”是一种鸟,所以“莺”
字下面是“鸟”字;它的羽毛颜色艳丽,黄黄的
,所以叫它“黄莺”;它的叫声还很动听,所以
我们把这种体色艳丽,叫声悦耳的鸟叫做“黄
莺”。
重难点的突破
②“拂”可以组词:吹拂、春风拂面。“拂”
在这里是轻轻地擦过,轻轻地抚摸的意思,与
手的动作有关,所以“拂”字是提手旁。
重难点的突破
③“堤”可以组词:河堤、堤岸,“河堤”就
是沿河边修筑的挡水建筑物,那么,沿江边修
筑的挡水建筑物叫——“江堤”,它们都与泥
土有关,所以“堤”字是提土旁。通过教学,
引导学生知道汉字的形旁不仅能帮助我们识记
生字,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汉字的意思。
重难点的突破
④“柳”:诗句中的“杨柳”就是柳树,借助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组词:柳条、柳枝、柳叶。
⑤“醉”可以组词:醉酒、喝醉。借助图片,
让学生了解古人写的“醉”字,左边像个酒杯,
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能让人喝醉,美丽
的风景,动听的音乐也能使人陶醉、沉醉。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形象的图画有助于
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重难点的突破
这是第二课时要认识的6个生字:
①“咏”随诗题识记,唐朝有位诗人叫贺知章,
他看到柳树十分喜爱,便写了一首诗来赞美、
歌咏柳树,就是《咏柳》。“咏”就是用口吟
诵,所以是口字旁。骆宾王曾写下《咏鹅》。
重难点的突破
②通过形近字辨析的方法,分别识记 “妆”
和“裁”;教师范写“妆”字,提示书写要点:
左边为点、提、竖,写在竖中线左侧,为右边
的“女”字让出空间。
重难点的突破
③“丝”和“绦”,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
看到,“丝绦”就是衣裙上长长的丝带,“绿
丝绦”在诗中指的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
柳条。这一教学过程中,顺势识记“丝、绦”,
并范写“丝”字,提示书写要点:上长,下宽;
四个“ㄥ”平衡地分布在横中线和竖中线周围,
下方的“横”最宽。
重难点的突破
④ “剪”,可以组词:剪刀、裁剪、剪裁,
所以形旁是刀。学写“剪”字,要注意上长,
下短;上部分均在横中线下方收笔;所以,下方
“刀”字要写得短一些。
重难点的突破
识记生字后可以利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资源,
巩固认读和记忆。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都含
有相同的会认读的字,让学生在“读一读,
记一记”后,通过师生互玩“我说你接”的游
戏,积累这些词语,并潜移默化地理解字义。
重难点的突破
2.写字教学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妆、丝、剪”三个
字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在刚才的识字教
学环节顺势完成书写指导;“诗”“村”“童”
在第一课时指导书写,“碧”和“绿”在第二
课时指导书写。
 
重难点的突破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写字教学
的基本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落实“三看”:
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本课
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4个是左右结构,且书
写时都要注意左窄右宽;4个是上下结构,要
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做到上下对正,以
写得端正、平稳。
  
重难点的突破
  写字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关键
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穿插与避让。
  “诗”,“讠”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
“寺”让出空间;右上为“土”,第二横最长,
盖住下面的“寸”。
  “村”,要注意木字旁的点和“寸”字的
点相互避让。
  
重难点的突破
   “童”,横画最多,且长短不一,但间
隔比较均匀,上面“立”字的最后一笔横最长。
  “碧”由“王、白、石”三个字组合而成。
“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提,下方的“石”字
要写得扁且宽,与上方平衡。
  “绿”左边为绞丝旁,第二笔“ㄥ”从第
一笔的收笔处偏上方开始起笔;右边为“录”字。
重难点的突破
3. 朗读古诗,想象画面,体悟美好
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
手段。教学时,可以学生自读、教师范读、个
别读、分男女生或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配
上音乐诵读等等,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独特
的韵味,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难点的突破
(1)初读古诗,感受韵味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后再读古诗,要初步
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能模仿教师读出停顿
和节奏。能初步感知《村居》中的“天”、
“烟”、“鸢”和《咏柳》中的“高”、
“绦”、“刀”,是古诗的押韵,能注意语气
和重音,尝试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
重难点的突破
(2)细读古诗,想象画面
  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象画面有助于理解诗
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点拨、引导学生联
系生活,想象画面,丰富对诗歌的理解、体悟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帮助
学生对古诗形成整体的、形象的感知。
重难点的突破
①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中描绘了在乡村居住的时
候看到的景象。学习《村居》第一行,引导学
生想象画面:草长、莺飞在什么时候?了解
“二月天”,就是农历二月份,春天刚刚开始
的时候。那么,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小草长
什么样子?黄莺是怎样飞的呢?在交流中,教师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
美景,读出自己的感受。
重难点的突破
学习《村居》第二行,通过说一说,演一演,
读一读,感受杨柳的美与温柔。围绕“醉”字
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了解“春烟”指春天水泽、
草木间蒸发的雾气。那么,杨柳为什么会“醉”
在这烟雾缭绕的春光中呢?是喝醉了酒吗?鼓励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美景:早春二月,
小草悄悄地长出嫩绿的、尖尖的芽儿,黄莺在天
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还唱着欢乐的歌儿;
重难点的突破
岸边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温柔地抚摸着堤
岸。有青青的小草、欢快的黄莺陪伴,有春风
的吹拂,杨柳怎能不陶醉在这如诗如画,如烟
如雾的春光中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一、二行诗句,感受这幅醉
人的“春景图”。
重难点的突破
学习《村居》第三、四行,说说从诗句中仿佛
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教师相机指导:“归来早”
就是早早地回到了家;“纸鸢”就是“风筝”,
相传它是三千年前,我们的木匠之祖鲁班发明
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愉悦之情。
重难点的突破
接下来,围绕“忙”字展开想象。先说说“忙”
字有哪些词语朋友,从这个“忙”字你体会到
什么?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这两
个小童在说什么?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悟到这一
个“忙”字,道出了多少欢乐,多少期盼,多少
烂漫的情怀啊!放风筝的孩子们也成了春天里一
道美丽的风景!好一幅“乐春图”!指导有感情朗
读诗句,学生带着生活中的体验,读出诗歌中的
情趣。
重难点的突破
② 诗句中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借助图片,借助生活积累,想象诗句所描绘的
景象。
  学习《咏柳》第一行,说说这行诗写了些
什么。教师相机指导:碧玉,就是碧绿色的玉
,用以比喻春天嫩绿发亮的柳叶。一树,是满
树的意思,其中“一”表示满,全。告诉学生
,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重难点的突破
学习《咏柳》第二行,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对这
行诗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万”和上一行
中的“一”一样,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而是
表示很多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这千万条垂
下的柳条像什么?诗人眼中,这柳树如同碧玉
一样的姑娘,碧绿的柳条垂下来,就像姑娘身
上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指导学生读出柳条多
且柔软美丽的样子。
重难点的突破
诗的前两行描绘了诗人看到的柳树长满嫩绿的
新叶的景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一、二行诗句。
教师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鼓励学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意,读出柳树的美。
重难点的突破
学习《咏柳》三、四行诗句,引导学生说说看
到这么美的柳树,诗人想到什么呢?这么美的
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 “春风”
这把“剪刀”还能裁剪出什么呢?谁有那么神奇
的力量拿着这把剪刀呢?一连串地追问,让学生
认识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苏醒的不仅有
美丽的柳树,还有大自然中许许多多其他的生
命。引导学生带着体会入情入境地朗读诗歌。
重难点的突破
(3)再读古诗,体悟美好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图文结合,联系生活
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
诗人情感的一个好方法。
重难点的突破
这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
“柳”,古人爱以柳叶、柳条、柳树来写春景
春意,那是因为“柳”是生机盎然的春天的象征。
  再读古诗,体会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
赞美之情。
重难点的突破
4.背诵古诗,丰富积累
  在学生对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有一定体悟的
基础上,可以以补白的形式,填空背诵古诗;可
以以想诗中画,读画中诗的形式,看图背诵古
诗;还可以配乐背诵古诗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地
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熟读成诵。
重难点的突破
课后可以请学生朗诵自己收集的赞美春天的
诗句,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其它描写春景的古
诗,丰富学生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