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让我们看看大思想家孟子从学下棋中发现了什么吧!
14 文言文二则
弗
俱
俱乐部
弗去
我会写
辩
争辩
fú
biàn
jù
援
援助
yuán
鹄
gǔ
hú
鸿鹄
多音字
中鹄
与
yú
往之何与
yǔ
与时俱进
将
jiàng
jiāng
将军
将领
yù
参与
[为]辨读:wéi(为难)wèi(为了)
运用:①做事情要相互理解,不要故意为(wéi)难别人。
②处分你是为(wèi)了教育你,也教育大家。
近义词
反义词
通国——
辩斗——
以为——
弗若——
专心致志——
举国
辩论
认为
不如
恶
是
远
词语对对碰
一心一意
善——
非——
近——
热——
专心致志——
凉
三心二意
学 弈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主要作品有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孟子》。
知识链接
词语解释
善:
使:
曰:
诲:
让。
善于,擅长。
教导。
说。
非:
不是。
援:
引,拉。
然:
这样。
通国:
听之:
俱学:
鸿鹄:
之,指弈秋的教导。
全国。
天鹅。
一起学。
弗若:
缴:
不如。
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缴”是多音字,另读jiǎo,是交纳、交付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理解诗句
意思是:弈秋(人名不译),(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开篇交代了什么?“……者也”是什么句式?
开篇交代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者也”是判断句式,一般译作“是……的人”。
这两个人是怎么学下棋的?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意思是:一个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一心认为有大雁将要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
“惟弈秋之为听”“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两句话采用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用对比的写法描述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专心致志”“惟”写出一个人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听课的状态;“一心以为”“思”“射之”则写出另一个人听课三心二意,不够专心。
学习结果如何?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意思是: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转折句式指出两人虽然同时学习,效果却不同。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意思是: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强调了什么?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指出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并不是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告诉我们: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此句寓说理于叙事之中,清晰自然,水到渠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学弈
二人学弈
——师从弈秋
一人
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另一人
成功
三心二意
思援弓缴而射之
失败
条件相同
——态度不同
学习之理
贵在专心
中心思想
《学弈》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学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知识链接
词语解释
故:
去:
盂:
决:
离。
原因,缘故。
裁决,判断。
一种装液体的敞口器具。
孰:
谁,哪个。
汝:
你。
理解诗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意思是: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文章开篇交代了什么?
文章开篇交代了故事的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意思是: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两个小孩各提出了什么观点?
一个小孩提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的观点。另一个小孩提出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太阳离人近的观点。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意思是:(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比喻
用车盖比喻刚出来的太阳,说明此时太阳大。用盘盂比喻正午时的太阳,说明此时太阳小。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句话用了什么句式强调了什么?
这句话用反问句式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意思是:(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给人清凉的感觉,等到正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难道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用“如探汤”形容什么?
用“如探汤”来形容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句话用反问句强调了什么?
用反问句式强调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孔子不能决也。
意思是: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孔子是怎样回答的?
孔子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意思是: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聪明智慧呢?”
此句的“笑曰”写出了什么?
两个小孩的笑并无讥讽之意,反而更显出小孩子的调皮、机灵。
这句话以什么句式结束,表现了什么?
以反问句式结束全文,既表现两个孩子的机智可爱,又引发人们的思考:一个人无论知识多么渊博,也无法解释所有的现象,这就是“学无止境”的道理吧!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起因:
两小儿辩斗
观点
一儿
日始出近 日中远
另一儿
相反
日初出远 日中近
近大远小
相持
理由
一儿
近热远凉
另一儿
孔子不能决
结果
善于观察
有理有据
中心思想
《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说明了知识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
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文。
课后习题解答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指导:朗读文言文时,一要把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再如,《两小儿辩日》中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正确停顿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
近”。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最后达到背诵。
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善:擅长。
◇思援弓缴而射之。之:大雁。
◇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
·
·
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教师指导:《学弈》主要讲了全国最会下棋的人弈秋教两个孩子学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一个人边学边想着射大雁,三心二意地学。结果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
《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止。孔子也做不了决定,最后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聪明智慧呢?”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师指导:观点: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晨时离人近,而中午时离人远。
理由:日出时太阳大,而日中时太阳小。
观点: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晨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理由:早晨时温度低,中午时温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