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七年级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40分)
1.生活在黄帝时期发明算盘的人是谁(
)
A.伶伦
B.隶首
C.嫘祖
D.仓颉
2.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创王位世袭制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3.某电视台打算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历史上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纪录片,假如请你当导演,在以下情景中,你不会选择使用的是(
)
A.周天子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B.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
C.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
D.长平之战中秦军打
败赵军
4.现在要拍一部反映春秋争霸历史的电视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是不合适的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5.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时期的是
①赤壁之战 ②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 ③淝水之战 ④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编写了一部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技著作是( )
A.《洛神赋图》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道德经》
7.秦统一后,围绕着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的问题,君臣之间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最终,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设置都护
8.杜甫的《蜀相》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赞颂的“老臣”是
A.张骞B.王猛C.周瑜D.诸葛亮
9.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的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10.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开展对外活动。“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A.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
B.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
C.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
D.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
11.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首童谣:“直如弦,灰者达。曲加幼,反封侯”,说明了当政治的腐败。当时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
)
A.王国势力强大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官员贪污腐败
D.王公贵族奢靡成风
12.下列选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依法治国
D.兼爱非攻。
13.《后汉书?西域传?安息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史籍中记载的“大秦”应是
A.古巴比伦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法兰克王国
14.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距今5500年左右”、“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的远古遗址是(
)
A.玉蟾岩遗址
B.高庙遗址
C.彭头山遗址
D.城头山遗址
15.汉文帝用“无为”思想,顺其自然,休养生息从而恢复国力,造就了文景之治这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高峰。汉文帝运用的思想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6.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
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C.元谋人和北京人都已经会使用火
D.北京人的外貌跟现代人已没有差别
17.下面这张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手工技艺引领世界
B.璀璨文化闪耀世界
C.科技之光领先世界
D.绘画艺术震撼世界
18.“反戈一击”与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有关。此战役中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商王残暴无道,不得民心
B.商朝军队数量少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大戍进攻
1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20.《齐民要术》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劣而无获。”由此可知,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
A.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B.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
C.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D.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二、综合题(20分)
21.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及盗窃的处以相应的刑罚,废除其它全部的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谋士)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1)依据材料一指出,刘邦入咸阳后,是接受什么教训只制定了简短的三条法律?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两点重要原因。
材料二
《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记载:今诸侯有的统辖几十个城,方圆千里。如果置之不理,他们就会骄横放纵为害一方;如果阻止他们,他们就可能联合起来对抗中央。希望陛下让诸侯有推恩的权利,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封他们为侯爵。那么就会人人喜得所愿,既感受到陛下的恩惠,实际上又是分割了诸侯国,不实行武力削藩他们也会衰弱。”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策。
(2)材料二表明刘邦大封同姓王带来了怎样的问题?哪一个皇帝通过什么政策解决了这一问题?
材料三
当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用他(月氏王)的头作为喝酒的器具,月氏远逃且一直仇恨匈奴,但却苦于没有帮手来共同抗击匈奴。大汉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就想派使者去月氏。出使必须经过匈奴地盘,于是就招募敢于出使的人。张骞以中郎将应募,出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3)材料三中张骞出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材料四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及所学,说说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
材料五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太平,气候适宜,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粮食、布帛充足,几乎家家丰衣足食。”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2.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1)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列举春秋时期的另外两个霸主。
(3)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是什么时期发生的什么变法?这次变法还有哪些内容?请补充完整。
(4)你认为桓公首霸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0BAAAD
BBDBB
11--20BBBDA
DCACA
21.(1)教训:秦朝法律严苛(严酷)。
原因:废除秦朝严苛刑罚(废除秦法也可);善于用人。
(2)问题: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意思相近即可)
皇帝:汉武帝(答刘彻也可)
政策:推恩令。
(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作者:司马迁。
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摘抄材料中的“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原因: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南迁人民和当地人民的辛勤劳动。(任意两点即可)
22.(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个霸主。
(2)
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列举其中两个即可)
(3)战国;商鞅变法。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4)重用人才,变法改革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