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输血与血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4.4 输血与血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01 10: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教材通过前三节的介绍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特意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安排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但是却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也很强烈。基于此,正好鼓励、支持、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查阅、收集了解有关血型与输血的知识,并展开调查,课上交流。通过学生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有效达成。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教学过程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多提供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积极性。来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血液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听说过血型、输血等名词,所以这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说出与无偿献血有关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并交流,培养收集、分析资料能力,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运用本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形成公民意识。
2.体验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难点:理解ABO血型的输血原则,输血同血型、血量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
创设情境、实验法、讲授法
、讨论法
六、教学流程
上课

故事导入:教师进行血型的发现史故事的介绍。

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学阅读

通过思考并回答问题掌握血型的类型

播放临床血型鉴定的视频

分小组检测定自己的血型

通过思考并回答问题掌握输血的原则

通过思考并回答问题掌握血量和输血

学生分享无偿献血挽救生命的事例

成分输血及其运用

血型与性格的关系

小组讨论完成课堂练习及课后习题

下课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讲解血型发现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更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听取故事,融入课堂的学习中。
科学史的介绍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态度
二、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1.血型的发现ABO血型:
A型、B型、AB
型、0型。
2.同型输血。
3.血量和输血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给出相关问题:
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谁发现了血型?
2.常见的ABO血型分为几种类型?
3、播放临床血型鉴定的视频
4.分小组检测定自己的血型
5、献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
6.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7.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8.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接受A型血或B型血?
9.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如果按成人的比例计算,你的血量大约是多少?
10.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多少,生命就会发生危险?
11.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mL,人就会出现什么症状?
12.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
13.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
在预习的基础上阅读课本并思考相关问题。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明确实验原理,观看教师演示,分组合作完成实验。并与相邻小组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填写实验报告。(相邻小组检验的是不同血型的血样)
组内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经验,在书本上找到理论依据,顺利地由感性过渡到理性。
这一部分内容既包括了教学的重点又包括了教学的难点,通过提问回答注意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连贯性较强。同时,在这部分内容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但又不盲目的。
三、学生分享无偿献血挽救生命的事例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报纸或电视、杂志上有关无偿献血挽救生命的案例。
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或小组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课上与同学进行分享。
学生通过课前调查对无偿献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通过学生收集的具体的事例和数据进一步加强对无偿献血的认同。进一步形成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同时学生的自主活动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四、成分输血及其运用
教师结合课后习题介绍成分输血及其运用
学生思考完成课后习题,并结合老师讲解学会对知识点进行相关的迁移运用。
训练学生变式运用的能力,将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运用。
五、开放性延伸
教师介绍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等。
了解生活中与血型相关的知识并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分析。
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
六、小组讨论完成课堂练习及课后习题以及作业布置。
1、督促学生完成练习,及时予以反馈讲解。
2、课后作业布置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听取老师课堂练习评讲,了解自己知识是否掌握。
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当堂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强化与复习。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血型:A、B、AB、0型。
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O型血万能输血者,AB型血万能受血者。
3、无偿献血200~300毫升,18~55岁健康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