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秋季学期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2021 年01月20日16∶00—17∶15 试卷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表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B.贫富分化导致差距在扩大
C. 社会等级观念逐渐产生D. 私人占有财物和商品交换
2、商人宣扬其始祖是天神下降,主宰地上的一切人事。周灭商之后提出,为政者惟有敬"德"才能"祈天永命",由是师保辅政、大臣谏议制度比夏、商有所发展。这一变化
A.推动了原始民主制度的发展B.奠定了儒学形成的社会基础
C. 强化了西周贵族政治统治D. 使王权摆脱了神权的束缚
3、相传唐代宰相张公艺九世同堂,为世人羡慕不已。唐高宗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宰相唤来纸笔,挥毫写了一百个"忍"。由此可以看出
A. 忍的处世态度化解了家庭内部矛盾 B. 张公艺受儒家思想观念影响比较深
C.宗法制观念下个人的价值不被重视 D.封建统治者极力倡导和谐生活方式
4、公元前6世纪中叶,许多诸侯国内公室衰微、世卿执政,卿大夫争相兼并土地、占有财货,美其求富。各大卿族以己之"富"在不同阶层中吸附私属,最终使得上至公子王孙,下至士庶人都有机会求富。这一现象
A. 根源于周王室的腐败和衰微B. 表明官僚政治体制逐渐成型
C. 得益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D.推动了新型政治关系的形成
5、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面积越变越小,其政区面积的变化速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表明
A.北方经济的衰落 B.统治疆域的扩大.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政区细化的趋势
6、 东汉以来,统治腐败政局混乱,察举制在实施过程中充满了弄虚作假、“选举不实”的现象,致使人才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且因战乱连绵不断,广大民众流离失所,纷纷避难逃亡,士人的出身、道德才能均“详核无所七这实质上说明
A.察举制逐渐被世家大族所垄断 B.社会动荡导致察举制无法实施
C.九品中正制的产生有其合理性 D.君主专制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勢
7、 公元317年,司马春(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鄒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晋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
A. 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
B. 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 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畤形政治结构
D. 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
8、 下面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儒佛道呈现二教合一的趋势 B. 儒学思想体系日渐完善
C.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 D. 佛教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9、唐朝初年实行均田制,有学者认为唐初均田制的实质是“乃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国家,官僚、地主、百姓等臣民依照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均平占有土地的制度。……而宋代土地私有制空前发展,所谓“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土地兼并盛行,形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的严重不平等现象。据此理解合理的是
A.宋代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宋代经济制度及运行方式更注重效率
C.宋代官僚机构缺乏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D.宋代的商品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0、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宋代蔡襄则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 唐宋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B.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
C.唐宋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 科举制的产生动摇了门阀制度
11、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发生于
A. 明代蒙古入侵河套 B. 唐代吐蕃入侵河西
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D.汉代匈奴侵入山西
12、下面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概况,你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古代人地矛盾突出B.北方自魏晋以来经济衰退
C. 古代南方经济发展迅速D. 粮食作物的种植比重上升
13.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攻汴京,宋将李纲下令放霹雷炮,此炮可能就是由露雷火球发展而来的。南宋时,霹虏炮经常用于作战中。13世纪初,金人发明了用铁制外壳装火药的爆炸性火器叫震天雷,南宋曾大量仿制,叫铁火炮。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多种,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资料说明
A.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非常频繁B.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
C.少数民族的火器技术优于汉族D.火药武器使用不当导致宋朝灭亡
14."俺娃亲,俺娃蛋,俺娃长大了捏兰炭,捏不回兰炭吃不上饭。""俺娃蛋,俺娃亲,俺娃长大了走关东,深兰布,佛头青,虾米、海菜吃不清(馨)。"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山西祁县、太谷一带的摇篮曲,反映了祁县、太谷一带民风崇尚
A.鼓励经商,艰辛但富足 B. 鼓励务农,艰辛但温饱
C. 提倡务农,艰辛且不温饱D. 反对经商,艰辛且不富足
15.郭嵩焘(1818——1892年)认为中国的贫弱的真正原因是"纪纲废弛"、"吏治不修"、"故夫政教之及人本也,防务末也;而边防一事,又有其本末存焉……如练兵、制器造船、理财,数者皆末也;至言其本,则用人而已矣。"郭嵩焘旨在
A.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B.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C. 达成富国强兵的目的D. 选拔优秀的治国人才
16.1916年,陈独秀撰文将明中叶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分为七期,第七期是"民国宪政实行时代",强调"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不得不待诸第七期吾人最后之觉悟",原因在于"伦理思想,影响于政治,各国皆然,吾华尤甚"。陈独秀此番言论意在
A.说明思想启蒙对民主政治的影响B.纠正辛亥革命中的过激倾向
C.改造并发扬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D. 赞扬民主宪政建设成果硕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9分,20题17分,共
计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过唐末五代的武人政治,宋太祖不愿再见军队夺取政权的威胁。宋代的政治权力,即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宋代科举取士,儒生基本上是经由竞争,以经典知识与文字表达能力,进入文官系统。宋代名臣,如三苏(苏淘、苏轼、苏辙)、两宋(宋郊、宋祁)、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
宋代优遇士大夫,胜于前后列朝。据说,宋太祖留下祖训,不得诛戳士大夫。核对历史,宋代党争虽烈,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甚至身陷罗网也属罕见。宋代知识阶层的地位提高,来必只是由于政权对文人儒生的尊崇,其实还在于这一阶层人口众多,形成相当广大的社会基盘。……大概由于教育较为普及、知识传布较为方便之故。宋代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也较过去更为重要。读书人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
——摘编自许俾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表现(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6分)
18.(12 分)图2、图3、图4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朝、唐朝、明清)的商业中心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2、图3、图4中商业中心分布信息,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12 分)
19.(9 分)邸报的历史,既是部科技史,也是一部政治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周时期的一片甲骨、竹简、木牍,或许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
据传,周代已经有了去各地采风问俗的史官,他们要"陈诗以观风"。王安石认为孔子编订的《春秋》相当于剪裁拼凑的鲁国官报。直到西汉才出现了用绢帛抄写的专门收集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官更任免及军政新闻的邸报,东汉则采用了纸,报纸正式出现。隋唐时期,中央为了加强与各藩镇的联系,开始设置专职机构从事邸报的编辑、发行事宜,邱报名称出现。
唐朝邸报的发行对象已经不限于藩镇和地方高级长官,扩大到了中央各部和分封各地的王公贵族。宋代邱报的发行期开始固定化,发行对象已扩散到了民间。明朝设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发行事宜。清代改名为《京报》,特许荣禄堂南纸铺承印,并向社会广泛发行。
——杨文光《中国报纸发展史话》
编写一幕发生在宋、明、清代前期(任选一个时期)人们针对邸报上有可能出现的政治、经济内容进行对话的场景。(9 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宋、明、清代前期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17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审视西方的角度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救国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以赋税、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议论风生,多以此诸项为中心。成书于1826年(清道光六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虽然出自魏源之手,而所列荦荦大端皆未出旧轨。但鸦片战争后,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政治向来是奉圣经为准衡的,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也是由六经里面抽绎出来的,他所以能做维新运动的领导者,造成一时的大风潮,也是因为他对于六经做了一番维新革命的工作。
——李剑农《近代中国史》
材料三 1916 年 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6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政治思想的特点。(2分)
(3)材料三体现了何种思想主张?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9 分)
恩施州教学联盟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ACCDC 6—10:CBCBB 11—16:CCBACA
二、非选择题
17、(1)表现: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8分,任答4点给8分 )
(2)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重用文人治国;宋太祖的个人因素;农、工、商业较为发达,为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教育较为普及,知识分子社会基础雄厚;印刷术先进,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6分,任答3点给6分 )
18、图2:南方商业中心数量较多,商业中心南北分布趋于平衡,都城位于长安,这与唐朝时期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得到开发、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相符,据此判定图二为唐朝。(4分,朝代判断错误不给分)
图3:南方商业中心数量增加,南方商业中心数量超过北方,运河沿线分布商业中心,都城在北京,这与明清时期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重心在南方的状况相符。据此判定图3为明清。(4分,朝代判断错误不给分)
图4:商业中心主要分布于北方,南方商业中心分布极少,都城位于长安,这与汉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南方尚未大规模开发,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符,据此判定图4为汉朝。(4分,朝代判断错误不给分)
19、主题:明朝内阁制度(1分)
甲:各位最近有没有看邸报?上面说永乐帝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内阁。你们说,在皇宫内设置这么一个机构有什么用呀?(1分)
乙:其实内阁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还不是因为太祖皇帝在废除了宰相后,朝廷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处理,你想想全国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就算他一个人不吃、不喝、不睡也处理不完呀。太祖皇帝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来减轻自己的负担。(2分)
丙:是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永乐帝既想轻轻松松做皇帝,又不想权力下放给大臣们,于是便选拔翰林院官员入驻文渊阁,参与机密事物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2分)
丁:内阁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呀?有人说内阁大臣就是以前的宰相。(1分)
甲:内阁大臣虽然可以参与国家事物的决策,但仅仅是为皇帝出谋划策,没有决策权,决策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因此,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虽然地处宫内,但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与原来的宰相不是一回事。(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
20、(1)变化:外洋事务开始渗人国计民生。(2分)
主要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鸦片战争期间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分)
(2)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2分)
(3)思想主张:思想革命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3分)
林则徐、魏源等人从英国的坚船利炮中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主张从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走君主立宪之路;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每点2分,3点共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