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会生字生词,会写“采”;熟读古诗,初步接触吟诵,并了解平长仄短的规律。
教学难点:平长仄短的吟诵规律。
教学过程:
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聪慧的小诗人,请背诵一首写小童的古诗(《寻隐者不遇》)
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小孩的憨态可爱的古诗。
出示:12、古诗二首,对比识字“自”“首”,书写“首”。
出示课题:池上,白居易
生读
介绍诗人:白居易
以图导入,初读古诗。
师:炎炎夏日,白居易爷爷来到池塘边赏荷花,突然,他被一幅画面吸引住了,(出示图画)他看到了什么?(生答)于是,白居易爷爷马上诗兴大发,写下一首充满童趣的古诗,
出示(古诗)教师初读古诗,
里边有几个生字宝宝,请用圆圈标出。学习字词。[]
出示生字:首、踪迹、浮萍
抛圈圈圈出生字
认读生词:小老师带读[]
识字游戏
师:生字宝宝在古诗里,你能把古诗读通顺吗?请自由朗读2次,看谁能准确的读出古诗。
汇报读,小组合作读。
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古人古诗时不是运用朗读法,而是运用吟诵法,今天我们来认识吟诵第一个规律:平长仄短。拼音中的一二声为平声,要读得长而慢;三四声为仄声,读得短而快;还有一种为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在粤语中依然存在,入声字读得促。
出示:小娃撑小艇,指导学生运用手势,吟诵诗句。“撑”为平声字,拖长,为啥要拖得特别长,结合小娃撑船很用力,所以“撑”要拖长。
出示:偷采白莲回。指导吟诵后提醒“采”为仄声,读得短而快,想象:小娃把小艇撑到莲花池上,看到了一大片又白又嫩的莲蓬,心情如何?如何采?(心情开心兴奋,采的很快,生怕别人知道),所以“采”读得快。[]
指导书写“采”。
回忆:《雪地里的小画家》谁在雪地里留下了踪迹?
练习说句:(
)是(
)在雪地里留下的踪迹。[]
出示:不解藏踪迹,“不解”就是“不懂得”,小娃不懂得藏偷采莲蓬的踪迹,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浮萍”和“水上的踪迹”
吟诵:不解藏踪迹,这条水路好长,“踪”为平声字,拖长。
那么,问题来了,雪地会留下走过的踪迹,水里怎么会留下脚印呢?
出示图片,吟诵:浮萍一道开。“开”拖长,你看,这条水路踪迹好长,拖长。
自由吟诵全诗后汇报,并加上动作。
精读古诗,唱出韵味。
1、师:古诗不但要读出节奏,更要唱出韵味,这首古诗写出一个偷采白莲的小孩,不会藏踪迹,真可爱!那我们也用轻快的节奏唱一唱吧。
2、教师带唱,学生跟。[]
3、同座对唱。
五、拓展《小池》
六、作业:吟诵《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