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7 11:2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评卷(四)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5分,20分钟)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阔绰(chuò)  惘然(wǎnɡ)    褴褛(lǔ)    乱窜(cuàn)
B.栈桥(jiàn) 拮据(jié) 瑟索(sè) 眺望(tiào)
C.寒噤(jīn) 胆怯(qiè) 炊烟(chuī) 潮汛(xùn)
D.阴晦(huì) 嗤笑(chī) 恣睢(suī) 掺杂(ch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A.和煦 萧索 犬吠 歇思底里
B.伶俐 祭祀 愕然 苍皇逃窜
C.肥硕 应酬 别墅 十拿九稳
D.美州 瓦楞 撬开 狼狈不堪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
B.日前,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基地进行实地测产。海水稻,顾名思义,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
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D.如果说电磁波让人类拥有了一双可以欣赏神秘而美丽宇宙的“千里眼”,那么引力波则是让人类拥有一对可以倾听波澜壮阔宇宙的“顺风耳”。该句无语病。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莹莹同学迟到后,郑重其事地向老师做了检讨。
B.若对这件事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C.领奖台上,奥运冠军挥动双臂,神采飞扬,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D.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
5.仿照画线句子,写两句话,使其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3分)
  阅读小说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格列佛游记》,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孤独之旅》借一个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普遍规律:磨炼使人不断走向成熟。
B.《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是作者。
C.“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名词。
D.《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对于勒遭遇的描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7.根据语境将备用的三个选项分别填入括号内,使之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3分)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将俗常的光阴种在一卷卷的《诗经》上,(  )。我也喜欢将俗常的光阴种在一首首的唐诗里,(  )。我也喜欢将俗常的光阴种在一阕阕的宋词中,(  )。我还喜欢将俗常的光阴种在一首首的元曲间,松花酿春酒,汲泉煮清茶。
①夏日扑流萤,冬天温陈酒 ②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③水畔采荇菜,陌上采薇草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行路难》(其一)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5)《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综合性学习。(10分)
  近日,两条“陪孩子写作业,大人急到送医院”的朋友圈火了。这两份特殊“病历”,来自一篇题为《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的文章下的评论,不少爸妈对两人的“遭遇”感到同情,同时有很多家长跟帖大倒苦水:
  据了解,对不少家长来说,陪孩子写作业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为此,心理专家表示,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不耐心、打骂等行为会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出现无力、自卑、自我怀疑等消极影响,“陪写”背后的亲子情感交流更为重要。
(1)陪孩子写作业真是件让人烦心的事吗?作为学生的你认为家长到底应不应该陪孩子写作业?为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观点说,如今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为给学生减负,将相当一部分课业负担转移到家长身上,布置的许多作业都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的,必须家长协同参与。家庭作业活生生变成了家长作业,做不好、做错了、字迹潦草都会被老师抓出来点名批评,批评的对象俨然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家长的失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怎能不焦虑?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教育孩子原本就是父母的责任,身为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实为理所当然,若总是因为孩子无法掌握常犯错而抓狂,只能说明你水平有限、耐心不足。
(2)以上观点,你赞同哪一个?为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35分,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5分)
苏幕遮【注】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苏幕遮:词牌名。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C )
A.“碧云天”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
B.“山映斜阳”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
D.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
11.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象 牙 刀
画匠的眼神越来越不行了,先前是他给徒弟的活儿开眼,现在是徒弟给他的活儿开眼。徒弟毕竟是徒弟,任他千叮万嘱,最传神的那几笔总是不尽人意。
画匠说,娃,你得练画呀。
徒弟说,师父,我想去打工。
画匠不说话了,闷着头拾掇他的塑刀。这是一套十八枚的象牙刀,像练武人的十八般兵器。
画匠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兵器”从牛皮包裹里取出来,一件一件摆在神台上,用棉布蘸着清水逐个慢慢地擦。擦干净了再用浸着香油的布头一点儿一点儿地给这些“兵器”上油。
这些兵器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大如尺子,刮泥用的平头刮刀;有像梳子一样给神胎刻发痕的齿刀;还有小如掏耳勺般的点锥;歪头的劈刀;三角头的刻刀,等等。画匠很耐心,一件一件像侍弄他的宝贝般,把这些武器都弄得清清爽爽。完事了,再净手,焚香,给他们这个行当的祖师爷磕个头,说些感激的话。最后,再一件件把这些兵器收入囊中。这个活儿才算是交了。
交了活儿,兴儿跟着师父下山,一路上俩人都不语。山里空寂寂的,遍野的石头和冷风。兴儿踮脚往山那边看,山那边是城市,有车水马龙,有高楼大厦。兴儿决定了,他要去城里打工。
兴儿走后不久,那山就成了国家级风景区。上边要求,景区要有景区的样儿。于是,所有白石黛瓦的小庙都给拆了,统统换成了气势恢宏的飞檐大庙。拆庙时,画匠塑的神胎也被请了出去,委身在山罅隙里,任风吹雨淋。
再后来,大庙建成了,木雕替代了泥塑,画匠彻底失去了生计。
没了生计的画匠终日郁郁寡欢,有事没事就爱摆弄他那套象牙塑刀。一件件取出来,把玩一会儿,再一件件放回去。
闺女每每见了,就上前去劝慰,说,爹,把这东西收了吧,眼不见,心不烦。
画匠不语,抚摸着象牙刀,只是摇头,叹气。
搁了数日,山上逢庙会,画匠突然对闺女说,走,上山去。
闺女很高兴,爹多些日子没上山了,遂陪着,从山底逛到山顶,又从山顶逛到了山底。
闺女怕爹难过,指着那些檀香木雕说,真丑啊,白刺拉拉的脸,一点儿也不像个神的样儿。
画匠说,别哄爹了,孩子,人家这活儿好着呢。说完,苦笑一下,说,走吧,去戏台子那卖玩意儿去。
闺女跟着画匠去戏台那,找个平坦的地方,摊块儿布,把带来的小玩意儿逐个摆好,等人来。
画匠趁此间隙把泥塑包打开,取出块河泥,开始塑下一个小玩意儿。玩意儿塑出大样,他停下,去包里取刀具。手指刚一触到象牙刀,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这滑溜,这润贴,可是经了几辈人的手了!心里就有些酸楚,心想着,师父,我说啥也得给您传下去呀!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摊前冷清,连个询价的也没有。闺女有些不耐烦,说,收了吧,爹。
画匠说,不急,再等等。
刹戏了,人潮汹涌着往山下去。闺女又说,收了吧,爹。
画匠说,不急,再等等。
终于,有个小伙子带着个衣着光鲜的男子往这边来了。闺女兴奋地拍拍画匠,说,来了来了。画匠不抬头,只管忙手里的活儿。
那男子走过来,蹲下身去摆弄那些小玩意儿。边摆弄边问那小伙子,这些哪吒悟空啥的,咱家不是有塑钢的吗?小伙子不理睬他,弓着腰,痴痴地看画匠手里活儿。
那人见小伙子不理他,又回过身来问画匠的闺女,这堆小玩意多少钱?
闺女说,一千。
那人说,啥啥?一千?就这堆泥巴?
画匠生气了,冲他摆摆手说,你走!你走!我不卖给你。
小伙子急了,直冲那人跺脚。边跺边嚷,你干吗呢爸爸?这是艺术,不是泥巴。
画匠闻听,这才抬起头,问那小伙子,你是做什么的,孩子?
小伙子乐了,说,咱爷俩是同行啊,我,美院的泥塑生。
画匠笑了。侧头去看那男子,那男子正从钱包里往外数钱,唰唰,唰唰,足足数了几十张。数完了,恭敬地递给画匠,说,我儿子喜欢,我全买了。
画匠伸手把钱挡了回去。
闺女糊涂了,问,爹你想干吗呢?
画匠不语,从包里取出那套象牙刀,笑吟吟地,放在了小伙子手里。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徒弟放弃学习泥塑手艺的选择与小伙子对泥塑的痴迷形成对比,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手工艺价值认识上的差别。
B.小说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曲折的叙述提出了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命题。
C.从兴儿放弃学艺去城里打工,景区木雕替代了泥塑,画匠失去了生计等叙述中,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担忧。
D.结尾处,画匠笑吟吟地把象牙刀赠送给小伙子,这样的情节显得真实可信,寄寓了作者对传统艺术得到传承的美好期盼。
13.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写出文中的一处主要波折,并分析其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概括“画匠”的精神品质,并结合小说内容做简要分析(请分点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括号中的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6分)
(1)画匠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兵器”从牛皮包裹里取出来,一件一件摆在神台上,用棉布蘸着清水逐个慢慢地擦。(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里空寂寂的,遍野的石头和冷风。(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说用“象牙刀”做题目有何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开在橡皮泥上的鲜花
①在我的抽屉里,有一束用橡皮泥制作的鲜花。红的花瓣,绿的叶子,经历了岁月的侵蚀,它已变得干枯,毫无生气。但我总是舍不得扔掉它。每当我看到它,总觉得它就如最初绽放的那般美丽,那般动人,每每让人动容。
②说起这束花,其实也不过是我众多教师节礼物的一个而已。而且,制作这束花的主人,也并非擅长手工者,而是一名普通的有点调皮的小男孩。
③至今想起那个小男孩,我还有点想笑的感觉。因为一个小孩子,嘴里成天唱的都是齐秦的《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尤其是那句: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好像是他的最爱。空旷的校园内,你常常会听到他的与众不同的歌声。每次听到他的歌声,我总在心里说:孩子,你有齐秦的狂野,但怎来他的沧桑。
④确实,他把这种狂野继承到了极致。因为除了唱歌,别的什么都不主动干。课不好好上,作业不好好做,每次上课,左瞅瞅,右看看。写作业,更是纠结。每个老师提到他,都是头疼,我也是头疼。他就像每个老师教育生涯中的癌症,无药可治。无药可治的病,当然是观望了,老师把他放在了最后一排。
⑤奇迹出现在那次早读课上,那天,我让学生预习的是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在教室里配乐朗读,或许是民歌的粗狂豪放感染了他,或许是孩子们酣畅淋漓的朗读打动了他,他第一次站起来加入到了朗读的队伍,并且用手在桌子上打击着节拍,我没有阻止他,也没有批评他,而是默许他和我们一起朗读。那种情景,他就好似一个乐队的指挥,而我们,就好像是在他的指挥下高歌。我们好像一同回到了北朝,在空旷的牧场上高歌……
⑥下课以后,他找到我,要我把这几天语文上课前领诵的机会交给他。在这之前,我规定语文上课前不唱歌,让学生轮着领诵古诗词。我答应了,那几天,你总能听到校园里回荡着朗诵《木兰诗》的声音,那悠扬的声调,在空气里穿越,落在你的心底,就像一片羽毛拂过。
⑦一个孩子,找到了他喜欢的东西,他原有的狂野似乎有所发泄,而且是以这种快乐的方式。他沉寂的生命,终于找到了自己绽放的形式。
⑧有时候在想,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哪有一种是相同的呢?海是汹涌的,溪是潺流的。每个生命都有它绽放的形式。而孩子,更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必须学会静候花期,等待每朵花的绽放。正如有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⑨而我,等到了花开!
17.这篇文章写了一件怎样的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①段写到“但我总是舍不得扔掉它”,“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那悠扬的声调,在空气里穿越,落在你的心底,就像一片羽毛拂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等到了花开”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共50分,50分钟)
22.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一路走来,有时会享受到温润的阳光雨露,有时也会遭遇无情的电闪雷鸣……回顾成长历程,盘点记忆中有关成长的点点滴滴,我们收获颇丰。在一次次心灵的震颤中,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苦闷走向开朗,从幼稚走向成熟。
  成长路上,学会用低调衬托心灵。成长路上,学会平和、豁达、包容、忍耐、从容、积极、感恩……
  以“成长路上,学会__________”为题作文。(50分)?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及学校。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答案解析
1.D A项,“褛”应读“lǚ”;B项,“栈”应读“zhàn”;C项,“噤”应读“jìn”。
2.C  A项,“思”应写作“斯”;B项,“苍”应写作“仓”;D项,“州”应写作“洲”。
3.C 本题为综合考查题。C项中的“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4.D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与上文的“立竿见影”矛盾。
5.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读《红楼梦》 我们可以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6.B 《故乡》中的“我”只是小说中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并不是作者。
7.【解析】第一空,根据前面语境“我喜欢将俗常的光阴种在一卷卷的《诗经》上”,第③句中“荇菜”“采薇”等正是诗经中意象,故第一空填③句。第二空,根据语境“在一首首的唐诗里”,“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唐朝杜牧的诗句,故第二空填①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宋朝陈与义的词,故②句填在第三空处。
答案:③ ① ②
8.(1)汉文有道恩犹薄
(2)雪拥蓝关马不前
(3)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4)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5)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9.【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要仔细阅读材料,根据社会现象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准确即可。
答案:(1)略。(言之成理均可,但要注意身份:学生。) (2)略。(先表态,再说明理由。)
10.C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思想情感的理解。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主要描写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围绕“思乡”,意近即可。
答案:从“斜阳外”“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2.B 这篇小说中没有运用肖像描写。
13.【解析】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作用。故事情节曲折,能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本文有多处情节的“波折”,可以从“年老画匠满心希望徒弟精益求精,但徒弟决心放弃这个手艺”“好不容易盼来个顾客,可这个父亲却用金钱来询问‘这堆泥巴’的价值”,“在画匠生气决定不卖的情况下,小伙子的身份和对泥塑的痴迷,使画匠看到了希望,画匠将象牙刀赠送给小伙子” 中选择一处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一:画匠年老,满心希望徒弟学精手艺,但徒弟却铁心放弃这个手艺,这令画匠很失望。
示例二:画匠卖工艺品时,被男子认为是堆“泥巴”,这让画匠很生气。
示例三:小伙子对泥塑的痴迷,让画匠看到了希望,将象牙刀赠送给小伙子。作用: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14.【解析】本题考查作品形象的分析。阅读文章,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由“画匠对象牙刀的态度及精细的手艺”可知他热爱泥塑艺术;“没了生计之时仍坚守泥塑艺术,并一心想着要把手艺传承下去”可知,他有担当精神;“当他得知小伙子喜欢泥塑艺术时,把其父亲的钱挡了回去,还把象牙刀送给了小伙子”可知他重手艺轻钱财的性格特点。
答案:①热爱泥塑艺术,从画匠对象牙刀的态度及精细的手艺即可看出。 ②有担当精神,在“没了生计”之时仍坚守泥塑艺术,并一心想着要把手艺传承下去。 ③重手艺轻钱财,当得知小伙子喜欢泥塑艺术时,把其父亲的钱挡了回去,还把象牙刀送给了小伙子。
15.【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能力。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作答。按照词意(或词性、修辞或描写方法)、内容和表达效果作答即可。(1)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取”“摆”“蘸”“擦”等动词,运用的动作(或细节)描写,又用“小心翼翼”对其神态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画匠对象牙刀的爱惜,对泥塑艺术的热爱和恭敬之情。(2)“空寂寂”写出了环境的静寂冷清,烘托出画匠对徒弟的失望及传统手艺难以传承的现状的担忧之情。
答案:(1) 这是动作(或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画匠对象牙刀的爱惜,对泥塑艺术的热爱和恭敬之情。
(2)“空寂寂”既写出了山里环境冷清,又表现了画匠对徒弟不再学传统手艺的失望(失落),对传统手艺难以传承的现状的担忧。
16.【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①“象牙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③“象牙刀”代表的是传统艺术,揭示出其价值需要重新认识的主题。 ④“象牙刀”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能激起人们对传统艺术的重视。
1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可知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不好好学习的男孩,后来他因为朗诵开始主动学习,他沉寂的生命,终于找到了自己绽放的形式。据此概括,意对即可。
答案:一个表现不好的孩子在“我”的引导下,开始主动学习,在语文课前领诵课文。
1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第①段写到“但我总是舍不得扔掉它”,结合下文看到“花”,就会想起那个有点调皮的小男孩,“而我,等到了花开!”说明“我”的内心很欣慰,很自豪!
答案:因为这束花对于“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能使“我”想起曾经让“我”管教好的调皮小男孩,能让“我”感觉到“我”的教学成就感。(意思对即可)
19.【解析】本题考查个性化表达。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如果喜欢,可从老师的“爱护学生、耐心指导、教育有方”等优点方面谈论。答案不唯一。
答案(示例):喜欢。因为老师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保留着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教师节送的普通的礼物;不鄙视这个调皮的孩子,没有阻止孩子唱歌;教育有方,通过领诵课文改变了一个调皮的孩子;有耐心,终于等到了这个孩子变好,等到了“花开”。 (意思对即可)
20.【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先指出修辞手法,再分析表达效果 “就像一片羽毛拂过”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那悠扬的声调”突出同学们的朗诵动听,让人愉悦。
答案: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同学们朗诵的课文很动听,也写出了“我”此时高兴的心情。
21.【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花开”是说他找到了发泄的最佳方式。孩子变好了,“花开”了。在每个人的成长路上,保有一颗积极乐观、善良的心,最终一定会成功。
答案:这里的“花开”指的是调皮的小男孩终于有了改变,由不好好写作业,不好好听课变为语文课前的领诵者,找到了发泄的最佳方式。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方式虽然不同,只要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最终都会成功。(意思对即可)
22.【写作提示】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由提示语可以明确,立意点应该是表达在成长路上,遇到怎样的困难,最终通过努力,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的思想品质得到了一次提升。横线上填的词语,除了提示语中的平和、豁达、包容、忍耐、从容、积极、感恩,还可以填坚强、自信、自强自立、洒脱、忍辱负重等。注意具体地描述自己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