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比较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二学期课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学会观察、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语言概括与表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会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2、理解用方格纸比较的思想,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扭扭棒、铅笔、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引入:
师:小胖和小巧、小亚参加了跳绳比赛,分别获得了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领奖台图片)
二、探究一
要在一条横线上比
1、师:小胖想和2个好朋友比比身高。他们3人中,谁高,谁矮?
师:不能直接比出高矮,为什么?怎么办?
生:让他们站在相同的地面上,就可以看出谁高、谁矮。
小结:站在同一平整的地面上才能比高矮,谁头顶高,这位同学就长得高。
师:谁能按照
“(
)比(
)高,(
)比(
)矮”的句子说一
说这三位小朋友身高的情况。(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比较物体长短
的合理性,引出“要在一条横线上比较”。
跟进练习
2、出示:四棵树
P50
师:哪棵树最高,手势准备。
生:3号树最高。
师:为什么马上就看出来了?
生:这四棵树都在同一平整的地面上,3号树的顶最高。
3、出示:
4个小朋友比高矮。(p50)
师:小胖要和3个好朋友比高矮。你们能看出他们4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请你按身高将名次排出来。
小结:只要物体在同一平整的地面上,我们可以通过眼睛观察,直接比较物体的高矮。今天我们就要学习长度比较。(揭示课题)
三、探究二
1、认识“长”与“短”
比铅笔
1)师:每位同学拿出一支铅笔,与同桌比一比,哪支长?哪支短?
你是怎么比的?
汇报板演
竖着比(竖着立在同一桌面上)
横着比(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师:这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小结:不管怎么比,都是将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比出长短。(板书)
师:谁能按照
“(
)比(
)长,(
)比(
)短”的句子说一
说这两支笔的长短情况。(板书)
设计意图:从看图理解到直观操作(从静态到动态),通过动手比一比,让学生充分感受要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才能比较物体的长度。
2)师:老师也想来比一比。
①
出示遮住的铅笔,你们能告诉我哪支长,哪支短?为什么?
②
同桌讨论,总结:不能比,因为只看见一端,要把遮的纸拿掉。
③(老师揭开纸张将一端对齐)原来要这样才能比出铅笔的长短。
出示三种可能。
小结:我们在比较物体长短时,不仅要一端对齐,还要将物体看完整,然后进行比较。(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引出问题(遮住后的铅笔怎样比?),让学生积极思考能不能比?为什么?体验观察比较物体的长度不仅要一端对齐,还要看完整。
四、探究三
(一)利用方格纸来比较物体的长度
出示:图片
老师想知道这张图片上学习用品的长度比较,你能帮我吗?预设:用尺量
师:看看书上P51,你看懂了吗?用了什么方法?互相说一说。
为什么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长短?
小结:只有方格的大小相同,才能根据物体长度占格子数的多少来比较长短。
集体数,比长短。
小结:当物体不能移动时,我们还可以用在方格纸上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长度。(板书)
设计意图:从可以移动的物体比较长度到不能移动的物体该怎样比?让学生学习书本上介绍的比较方法,充分理解方格纸的作用:可以比较出不能移动的物体的长度,为用尺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跟进练习
选择:小花猫要抓老鼠,共有三条路,走哪条路好呢?(小组讨论)
①
②
③
都是9格,为什么选第一条?
媒体演示斜边比直边长,小花猫的路线越短越好。
五、探究四
用折的方法
师:怎样证明这条斜边比正方形的边长?预设:用尺量
看看书P51有没有好方法,试一试。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结果。
方法:把纸沿斜边折一折,使横边与斜边重合来比较,这样就看出哪边长,那边短。
总结:当我们比较的物体长短时,如果不能移动使一端对齐、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使物体一端对齐,再进行比较。(板书)
六、实际应用
1、小组合作:在组内任选一根自己喜欢的扭扭棒,比一比,谁的扭扭棒最长?
师:你们是怎样比的呢?。在比较绳子的长短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可以先把绳子拉直,再使绳子一端对齐后再比。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最重要的是什么?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比较,比的方法还真多,希望同学们在比较的时候能根据物体的特点选用合适、简便的方法。
板书
长度比较
一端对齐,
竖着比、横着比
(
)比(
)(高、矮)
看另一端。
数方格
(长、短)
(看完整)
折一折
请根据本次活动进行评价,如符合则在
“
”上打圈。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探究兴
趣
1.能通过已有的认知水平,知道比较的方法:一端对齐,另一端长的就长。
自评
2.会利用方格纸、折一折等方法比较同一个平面的物体的长度。
合作习惯
1.
能积极参与同桌、小组讨论活动。
小组评
2.
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
3.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4.
能完成拓展题。
《
长度比较》课堂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
选择:小花猫要抓老鼠,共有三条路,走哪条路好呢?(小组讨论)
①
②
③教学设计
课题
长度比较
教学内容
沪教版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P50-51。
教学目标
会直接比较出一端对齐的物体的长短,初步感知长度概念。
会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物体的长短。
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物体长短的直接比较(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其长短)。
【教学难点】
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
课本、学习单、多媒体课件、方格纸,T型纸,手工彩色双面纸,铅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师:上课前,我们来开一组口算小火车。
学生独立汇报算式与答案。
通过口算的活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巩固了20以内计算。
课前导入
师:小朋友们算得真好。这里有一张照片,我们来比一比姚明和小朋友的身高。我们可以说:
姚明比小朋友(高)。
小朋友比姚明(矮)。
很好。再来看,这两本词典放在一起比厚薄(bo)
新英汉词典比彩图成语词典(厚)。
彩图成语词典比新英汉字典(薄)。
两条路比宽窄,我们可以说:
上面的路比下面的路(宽)。
下面的路比上面的路(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长度比较。【板书:长度比较】
师:什么是长度?表示物体长短的量叫做长度。
师:刚才我们用了目测法来比较长度。【板书:目测法】
独立思考,请生回答。
通过目测法,直接进行长度的比较。培养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堂新授
活动一
师:看小胖小巧小亚在跳绳,谁的绳子最长呢?(有不同意见么?)
当比较接近的长度,我们就很难用目测法比较了。老师把他们的绳子带来了,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比一比呢?谁来试试看?
我请6个同学上来比一比。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师:你们真厉害,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作为叠合法。【板书:叠合法】那什么是叠合法呢?
师总结:使绳子的一端要对齐,通过拉一拉,把绳子拉直,看另一端。发现蓝色绳子最长。这样的方法,我们叫做叠合的方法。
叠合法的关键就是一端要对齐,看另一端。
【板书:一端要对齐,看另一端。】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读一读:一端要对齐,看另一端。
请6名同学上来拉绳子,其他同学下面观察比较的结果,然后请同学汇报。
初步感受叠合法,通过观察能够理解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活动二
师:接下来,每人拿出一支铅笔,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的铅笔长?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师:请一组同桌上来和我们说一说。
同桌互议
请生交流
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叠合法比较长度。
活动三
师:看来同学都已经掌握了这个好方法。把铅笔归位。把书打开翻到P50页,独立完成第二大题。这两题的要求不同,我们先来一起审题。在最高的树下面的括号内打“√”。第二小题,将四位同学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出来。我们就要在最高的同学下面写上序号1,然后按从高到矮的顺序依次给他们进行编号。
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谁来说说看?
独立思考
独立完成
请生汇报
集体校对
通过叠合法的学习,让学生从感受,自己操作,自己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使用叠合法比较物体的长度。
活动四
师:(有错误,强调比较方法。)全对的小朋友请举手。现在老师有一张彩纸,看一看红边还是黑边长?想一想,动手做一做,比较长度。
【要求:不用直尺测量,不可以用剪刀剪。】
你是怎么比较的?
追问:为什么要把它折起来?
你真聪明!把它折一折,折上去叠合。用一个办法就是: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请把这张彩纸放入学具盒中。看哪位同学最快!
独立思考
同桌操作
同桌交流
请生回答
活动五
师:刚才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想到用折起来的方法比较不同方位的两条边长度。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纸条。你们看红纸长还是白纸长?
可是张老师要告诉你们,做错了。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叠合法吗?我们也不可以用尺测量和剪刀剪下来。想一想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张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工具:方格纸。来帮助我们比一比这两张纸条的长度。方格纸每一格的长都是相等的。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摆的时候一端要对齐。红纸有6格长,白纸也有6格长。所以它们两个一样长。
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
投影展示
学生跟着一起操作
通过新的T型纸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已经无法用叠合的方法进行长度比较了。介绍新的工具——方格纸,借助方格纸,来进行长度比较。重在指导学生如何规范地操作方格纸,同时学生能够数清方格纸的长度。
活动六
用方格纸也能比较长度。
【板书:方格纸】
现在,我们把书打开翻到P51页,一起完成第五大题,数一数,把所占物品的格子数写在右边。
说一说,哪个物品最长。
师:全对的同学点点头。
独立思考
独立完成
开小火车汇报答案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如何使用方格纸正确地进行长度比较。
活动七
师:今天的课,大家学的都很努力。最后请同学们要动脑筋了:
小胖、小巧每天步行去上学,请你想一想,同桌讨论一下:谁哪条路线长,哪条路线短?
追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方法一:数格子。
方法二:补一补。
同桌互议
请生发言
通过数格子和补一补的方法进行长度比较,数格子的过程就是利用方格纸比较长度的过程。补一补的过程,就是用叠合法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这道练习题的变式,很好地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巩固。
课后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是长度?怎么比较长度?用目测法,用叠合法: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用方格纸比。你们都学会了吗?
请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度比较
目测
叠合
方格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