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赏析之二 解题金钥匙(答题技巧+实证试题)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中考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赏析之二 解题金钥匙(答题技巧+实证试题)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12:2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中考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赏析之二
[今日阅读提示]
中考诗歌赏析解题技巧
  语文中考试题中古诗词赏析类的试题逐年增多,命题方向越来越体现主观题为主,偏向于诗意理解、内容赏析和技巧分析。尽管命题中所选的诗歌材料比较浅易,但是学生的失分还是比较严重,以杭州市2007年为例,这道题得分率为0.62,而目前全国各地,尤其是浙江省,中考在这首题上无论选材还是题目设计都增加了许多难度,解答古诗赏析题更是成了学生的一个弱点。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可知,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有对诗不理解,回答不得要领,语言表述不规范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整体感知,读懂全诗”
是关键。
  赏析古诗,首要的问题是能够把诗读懂、整体把握诗的内容。主要是抓住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送别、怀古、思乡、爱国、咏物、品质、哲理、志向、情趣、咏史等)。“三看”,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一看“题目”,有的题目就有形式上的标志语,这些标志语提示学生理解诗歌的类型,从而思考诗歌的基本内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题目中有形式标志“怀古”,自然这是一首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的词,内容上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白居易《南浦别》题目中有形式标志“别”,自然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的基本主题是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古诗中常见的形式标志语有“思”、“别”、“送”、“行”、“咏”、“登”、“寄”、“赠”、“遇”、“访”、“题”等。
  二看“作者”,诗人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陶渊明的田园情结,李白的浪漫情怀,杜甫的忧国忧民,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中有画,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王安石的哲理,陆游的壮志等。如杜甫《登高》传达出的是晚年身居异乡的飘零和忧国伤时的思想情绪。分析诗词,若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学生带来一定方便。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赏析很有好处。
  三看“注释”,试卷中不会出现无效信息,材料后面的“注释”内容是很重要的。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要理解杜甫的诗不能不了解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杜诗很多内容都是写自己的奔波流离生活,心情多是忧伤,而这首诗通过看注释,明白他这时的心境是难得的“愉悦闲适”。
四看“诗句”,诗歌阅读赏析,首先需要分清诗歌的体例,是属于诗还是词,因为诗有诗的读法,词有词的读法。一般地说,词看上下片,通常情况下,上片写景叙事,下片议论抒情;而诗则不同,古体诗、近体诗也有差异,古体诗中,乐府诗以叙事为主、歌行体叙事抒情兼治;近体诗中,律诗、绝句各不相同;同时,诗歌需要两句两句地读,读的时候要注意诗句采用的表达方式,即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要分清楚。
通常情况下,绝句前面两句以写景叙事为主,后面两句以议论抒情为主,当然也有四句全是写景的,但却寓情于景。律诗则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议论抒情居多。
[实战性训练]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⑴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⑵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4)《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5)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6)“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7)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8)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
(9)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早?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0)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11)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2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13)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14)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5)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16)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7)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18)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9)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20)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2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2)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⑴“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⑵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3)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4)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5)《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6)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7)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8)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赋分说明: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
(9)“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赋分说明: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
(10)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11)“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12)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13)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14)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15)“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16)“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17)猿声
(18)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19)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20)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21)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