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赏析之三 解题金钥匙(答题技巧+实证试题)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中考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赏析之三 解题金钥匙(答题技巧+实证试题)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12:2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中考二轮复习之古诗词阅读赏析之三
[今日阅读提示]
明确诗歌考查方向及答题规则
中考古诗词阅读赏析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读懂题目,明确考查范围
  中考赏析古诗通常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诗意,二是理解意象,三是分析技巧,四是品味语言。读懂题目就是要搞清楚题目要求考查的内容,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
“理解诗意”一般是概括特征、描绘景象或回答思想情感。
1.
概括特征。
如唐?贺知章《咏柳》: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
2.描绘景象。如唐?戴叔伦《兰溪棹歌》:“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象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述。
3.回答思想情感。如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理解意象”命题形式比较直白,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诗歌中的意象有一定的普遍性,月亮:思乡;黄叶:凋零成熟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怀;桃花: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菊花:傲霜高洁;梅花:不怕挫折;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寒蝉:悲凉;鱼:自由惬意;长亭:送别;浮云:漂泊;江水:时光流逝绵长愁苦;小雨:希望生机潜移默化。
“分析技巧”一种是诗句赏析,一种是告诉写法分析好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结合整句来赏析,如唐?贺知章《咏柳》:“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答案:把春风比作神奇的剪刀,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描绘出来了,突出了春风给大地万物带来了活力)答案中要运用到表现技巧;一种是说出写法并分析作用,如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刘长卿《雨后池上》: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品味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诗歌讲究用字的推敲,“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如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有人说诗中的“润”字用得很妙,请你加以品析。又如张旭《山中留客》: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实战训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
(?https:?/??/?www.gushiwen.org?/?shiwen?/?default.aspx?cstr=宋代?):辛弃疾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a7900666497f.aspx?)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醉里挑灯看剑”一句。(2分)
答:
2.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2分)
答: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3.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2分)
答:
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送崔融
[唐]
杜审言
君王行①出将,书记②远从征。
祖帐③连河阙④,军麾⑤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茄吹夜边声。
坐觉⑥烟尘⑦扫,秋风古北⑧平。
【注】
①行:将要。②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③祖帐:为送别设的酒宴帷帐。④河阙:河,黄河。阙,宫殿。指京城。⑤军麾:军旗。⑥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⑦烟尘:这里指战事。⑧古北:指北方边境。
5.颔联中加点的“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传神,请简要赏析。(2分)
答:
6.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请结合下面两句诗以及本诗的尾联简要分析。(3分)
诗句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句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答:
沙塞子
朱敦儒①
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注】
①朱敦儒:北宋词人。本词为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作者随宋室南渡,流落岭南时所作。
7.上片中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8.结合内容,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4分)
答: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十六)
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9.两首诗都描写了诗人居住的庐屋,其写作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答:
10.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
11.下面哪句诗展现的意境和情感,与其他三句有明显的不同?(2分)(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临空一鹤排云上,怅望青田云水遥。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破阵子
晏 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2.两首词中描绘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分别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
答:
13.说说画线句在写景方面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2分)
答:
14.下列诗句所体现的词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D.沙场秋点兵。
房兵曹胡马①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
①诗歌写于开元二十八年,正值杜甫漫游齐赵的一段时期。
15.诗歌前四句以________、________两个极传神的动词,勾勒了骏马凌厉奔驰的雄姿。(2分)
16.诗歌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诗人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想要借马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中秋月
[宋]
晏 殊
十轮①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阳关曲·中秋月③
[宋]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①十轮: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②素娥:嫦娥。③此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7.两首诗中的“中秋月”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18.两首诗都是通过描写中秋月来抒发情感,那么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否一样?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分
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写词人在夜里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达了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战场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
2、(2分)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庭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现实,他看到自己鬟边新生的白发,不由得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意近即可)
3.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画面合理,语言顺畅即可)21·世纪
教育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诗句描述成画面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把诗句描述成画面不等同于翻译诗句,需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空白,突出诗句的画面感,营造优美的意境。就此题而言,学生要注意修饰语的运用,如“依傍着人+燕子的动态(飞来飞去)+情态(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修饰词+晚风”,同时还要抓住人(物)、时、地、事四个要素,把画面描绘丰满。【来源:21cnj
y.co
m】
4.思念家乡。
[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结合“远远游蜂不记家”“寻思旧事即天涯”中的“不记家”“寻思旧事”“天涯”等词语,可以判断作者远在天涯,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可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连”“动”两个动词(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饯别的帐篷连绵不断,从宫阙直延伸到河边,军旗在风中猎猎飘舞,表现了出征时饯别场面的热烈隆重和军容的威严雄壮(或:出征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
6.诗句一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句二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可见一般的送别诗往往抒发离愁别绪,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本诗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和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达了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与祝愿(或表达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对友人军事才华的赞美),毫无惜别不舍之意,可见其“别具一格”。
7.山 酒 流落异乡的悲苦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怀国之情
8.下片前三句借景抒情,借树木错杂缠绕、瘴云浮而不见天日的蛮荒之景,抒发了词人的沉郁伤感之情;后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用红蕉的明艳美丽和江水西流反衬词人内心悲痛之深。
9.不相同。《饮酒(其五)》中诗人借修建人境的庐屋来表现自己虽身处闹市,内心却宁静悠远,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饮酒(十六)》中作者借“敝庐”来表现自己虽饱受饥寒之苦,但仍固守节操,穷困而不改其志的人生态度。
10.时近黄昏,南山云雾缭绕,景色宜人,不远处,几只飞鸟结伴而行,自由自在,飞返山林。
11.B
12.《浣溪沙》词萧条凄凉,令人伤感;《破阵子》词情趣盎然,充满生机。《浣溪沙》词通过描写夕阳下花谢燕归的暮春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流连;《破阵子》词通过描写清新自然的春天之景,表现了东邻女天真欢乐、聪明而富于想象、纯洁无瑕的美好心灵。
13.采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手法。“池上碧苔”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黄鹂一两声”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或: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池上碧苔”为静景,“飞絮”为动景。)
14.A
15.批 入
16.积极进取、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感
17.清 冷(寒) 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8.不一样。晏殊《中秋月》中“此夕羁人独向隅”意思是如此良夜我却羁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表达了凄怆的游子心情,流露出一种浓厚的乡愁。苏轼《中秋月》中“此生此夜不长好”意思是团圆之夜如此美好,但担心不会长久,表达了兄弟久别重逢,共赏中秋圆月的快乐,也隐含着诗人担忧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或:苏轼《中秋月》中“明月明年何处看”一句意思是明年又到何处去欣赏如此佳景良夜,抒发了诗人对前途未卜的哀伤与感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