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7 17: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巅( ) 澎湃( )( )
狂澜( ) 屏障( )( ) 哺育( ) 九曲连环( )
滋长( ) 一泻万丈( ) 体魄( ) 浊流( )
检查预习:生字词
péng
pài
lán
píng
zhàng
diān



xiè

zhuó
词语解释: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的气势。
宛转: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哺育:比喻培养。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流势盘旋往复。
屏障:像屏风一样遮挡着的东西。
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 , 1913年出生, 人。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张光年
《黄河大合唱》
湖北光华县
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人民音乐家 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 。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第二乐章《黄河颂》。
《黄河颂》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先学检测之基础知识
高山之巅 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 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 浊流宛转
哺育 屏障
气魄 滋长 劈成
( diān )
(péng )(pài)
( lán )
(qū )
(xiè)
(zhuó)(wǎn)
(bǔ )
(píng)(zhàng)
(pò)
(zī)
(pī)
让我们静静地听
中国
阳光大道
N
黄 河 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目标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多种形式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3、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6.黄 河 颂
光未然
www.xkb1.com
让我们静静地听
一、听录音朗诵,初感黄河。
任务:
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用你听出了———说话。
黄河颂
听完本诗,我感觉……
让我们朗朗地读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朗读活动:
1.自主大声朗读一遍,边听边细细揣摩。
2.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意见。
让我们朗朗地读
【反馈指导】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让我们朗朗地读
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
把你读懂的和没有读懂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你这个小组读懂了什么?(分小组讨论)
(建议从“诗歌的题目、写作背景、写作主旨、诗歌的语言”谈读懂了什么。)
让我们细细地品
(一)、问题探究: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全诗分为那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歌词部分分为几部分?在赞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画出关键词) ?
答题示例:我 望见(注意描写黄河的角度如近景、俯看等)的黄河是 的,我从 看出来的。
4. 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5. 本诗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感动的是……②我认为这首诗歌,美在-------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提示:可从诗歌的语言修辞、脉络结构、写作手法、精神品格,阅读感悟等多角度思考。
(二)美点寻踪
黄河颂
朗诵词
歌词
描绘黄河气势
伟大坚强
赞黄河

序曲
主体
尾声
望黄河
引起下文


(一)、问题探究: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全诗分为那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歌词部分分为几部分?哪一个字总领写黄河?
黄 河 颂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望黄河
近景特写
俯瞰全景
纵向流势
横向展开
3.望黄河部分,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画出关键词) ?
气势磅礴
一往无前
无坚不摧
我望见(描写黄河的角度如望俯看等)的黄河,是 的,我是从 看出来的。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4. 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每个“啊”之后都引出“黄河”二字,使诗歌的层次更分明,用“啊!黄河!”分隔开的每一小节都各从一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作用。
总结:第一个“啊!黄河!”之后用“摇篮”一词赞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第二个“啊!黄河!”之后用“屏障”一词赞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那么,第三个“啊!黄河!”之后要表现黄河怎样的作用呢?
激励
“啊!黄河!”反复出现三次,属于间隔反复。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
4. 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全班一起读这三个小节,读完后试着把所有的“你”换成“她”,再自由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
诗中用“你”是第二人称,拉近了距离,使抒情更真切自然。亲切、自然、直抒胸臆。
黄河的“伟大”有三个方面—— —她哺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
她的“坚强”体现在哪里呢?
黄河“浊流宛转 / 结成九曲连环”,却依然执着地、义无反顾地“奔向”
主体 (歌词)
望黄河、颂黄河?
↙ ↘
自然特点 养育了中华民族
保卫了中华民族
地理特征 激励着中华民族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激励着中华民族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5.本诗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大坚强,不屈抗争、一往无前的精神,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小组交流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
(1)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感动的是……
(2)我认为这首诗歌,美在……
(3)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二、美点寻踪,感受黄河。
提示:可从诗歌的语言修辞、脉络结构、写作手法、精神品格,阅读感悟等多角度思考。
美点寻踪……
1.黄河美,美在生动形象的修辞……
(1).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2.美在写作手法上……
象征: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美在写景之处……
多角度(近景特写、俯瞰全景横纵展开等等),重修辞,情景交融。
美在黄河精神……
【知识整理】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明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伟大坚强精神的发祥地;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明确: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拟人句,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斗志。
4.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亲切、自然、直抒胸臆。
5.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
明确:否。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增强了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6.请你根据上述探究,总体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与风格。
明确:本文是一篇直接抒情的文章,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表达了对黄河的赞颂与热爱。之所以如此,正是综合用运了感叹词、呼告、反复等手法,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表达效果。此外,本文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读来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文本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
课堂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四、多样形式,赞颂黄河。
成果展示形式:
关于黄河的诗歌(自创也可);成语、神话故事;评书;唱歌;环保宣传语;导游词……
(可写在学案背面)
五、书声琅琅,品读黄河。
以多种形式朗读本诗如:
小组读(小合唱团)、男女生读、片段读(你欣赏的),单读等等。
提示:根据朗诵口诀。
识背景,知内容。鉴风格,定基调。
重节奏,音扬抑。轻重缓急要注意,
感情真挚书声起。
“黄河大合唱”
E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音乐欣赏

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黄河壶口瀑布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音乐欣赏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1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黄河鸟瞰图
把 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
伟大坚强!
R-L
课堂小结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万丈狂澜起,民族最强音!
同学们,“情到深处自成诗”,本课我们于《黄河颂》中,感受了黄河那一往无前的气势,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品格之魅力。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奏出中华富强的最强音!
课外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并背诵,完成练习册。
2、盘点学完本文的收获与疑问。(日记)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丰富黄河文化知识
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