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0.5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0.5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01 13: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
人体能量的供给
教材
分析
人体内的能量供给的过程是人体代谢的一个方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如运动、生殖、发育、调节、免疫等,都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学习了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才能深刻理解前面学习过的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人体的呼吸等内容,才能理解上述各项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同时又为学习后面几章的知识打下基础。学生通过讨论“人体能量的供给”活动,能够理解人体内能量供给和膳食的关系,并从中了解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是不同的,不同的劳动强度所需消耗的能量也不相同。由于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是由许多器官和组织共同完成的,这一过程既复杂,有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板书或投影等方式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要以人体内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为主线,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尝试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教学重点
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教学
难点
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
策略
的选
择与
设计
本节课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供给。学生学习了人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才能深刻的理解前面学习过的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呼吸等内容。针对此年龄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的存在。以多媒体视频和课件做补充,联系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人体能量供给”和“测量体温”两个探究实验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通过对“花生种子的燃烧”这一实验的深入分析,同学更加深刻的理解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为以后的课程打下了基础,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标准》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1、测量体温用的脱脂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2、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Flash
学生准备: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课前复习提问
通过课前复习提问,结合已经学到过的知识,巩固并引出本节课内容
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并且带着疑问进入到本堂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那如何测定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呢?
回答食物中储存的能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测定相应物质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而确定。
引出疑问,为下面知识点的解说做铺垫。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我们来观察花生种子燃烧的实验,看一下如何实际检测食物中的能量。
播放实验:花生种子的燃烧
观看花生种子燃烧的视频
通过观看花生种子燃烧的实验,实际感知能量释放的过程。为下面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打造良好的基础。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花生种子中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会发生燃烧,产生什么?
回答二氧化碳、水、能量。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反应过程,它与我们人体内的哪个过程非常相似?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回答呼吸作用
通过问题的一步步深入,引领学生理解在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从而引起学习兴趣。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没错,在我们人体的细胞内,有机物也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可是,在我们人体的细胞内,会不会出现实验中的剧烈燃烧呢?
回答不会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那在细胞里,有机物和氧气是如何发生反应的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思考,食物进入人体后发生了变化?或者说食物如何从外界进入到人体细胞的呢?
回答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成为营养物质被吸收,通过循环系统进入人体的细胞。
通过利用以前的学习成果,来进一步理解营养物质和氧气是怎样进入人体细胞的,构建知识图标,形象、直观的具化知识,锻炼自主探索、自主思考的能力。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这些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这些营养物质一部分用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转变成人体的组成成分,一部分被储存在人体内,为之后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这样有机物就进入到了我们的体内,而要想进行细胞呼吸释放能量,还需要哪一个物质?
回答氧气
人体如何获得氧气?
回答外界空气通过呼吸系统到达肺部,再通过循环系统到达全身各处细胞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我们来看一下,食物和氧气分别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最终被运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中。如今有机物和氧气都在细胞内了,是否就可以进行燃烧了呢?
回答不可以
初步了解氧化分解的意义,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有机物和氧气在细胞内发生反应产生能量的这个过程不叫燃烧而应该叫什么?
回答氧化分解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产生的这些能量有什么作用呢?
回答一部分用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通过举例子,结合自身日常生活,加深对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理解、掌握。同时又发现了生物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谁能举例说明,人体有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突破难点: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那另一部分用来干什么?
回答另一部分一部分用来维持体温
通过能量的应用,引出下半部的重点:体温。
突破难点:体温的测量
那什么是体温呢?
回答人体内部的温度。
学生活动:测量体温
如何测量体温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视频的解说,进行温度的测量,并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后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体温,练习温度计的使用
利用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小组练习温度计的使用,育学于乐。
学生活动:测量体温
体温的测量部位有哪几个?
回答腋窝、口腔、直肠
通过重点知识的提问,再次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活动:测量体温
它们的平均数值是多少?
回答36.8℃、37.2℃、37.5℃
学生活动:测量体温
哪里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实际的体温?
回答直肠
学生活动:测量体温
人的体温与什么有关?
回答与年两、性别和身体状况有关
学生活动:测量体温
谁能读出你们的测量结果?
回答测量结果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师生、生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突破
目标:
体温
恒定
的意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体温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上下波动,这是为什么呢?或者说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回忆唾液淀粉酶的实验,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说出你的想法。
回忆唾液淀粉酶的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和“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作用”这两点即可。
回顾学习到的知识,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并通过讨论、学习,得出“发热”既有利又有弊的结论。
突破
目标:
体温
恒定
的意

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体温升高或降低都可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当我们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会升高,既我们常说的“发热”。请大家畅所欲言,对“一个人生病发烧是一种病理反应,对人体百弊而无一利”这一观点发表你的看法。
畅所欲言,探究体温恒定的意义。
小结
看来发热对我们是即有利又有害呀。为了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与老师互动,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利用总结,引导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课堂
反馈
现在我们用习题来巩固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习题,巩固知识。
通过小组激励加分的形式,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
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我注意通过参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较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等、融洽,学生敢说、敢问。在小组活动中,进一步深化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在实验中,通过播放短片,唤起了学生的回忆,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气氛当中感悟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在课堂总结时,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通过习题学生得到了肯定,对于难题大家一起集思广益,重点突破,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学习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