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1.2 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1.2 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3-01 11:0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章节的内容是在前面介绍了泌尿系统的组成之后展开的,从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入手,从而引出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而本节课的内容——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节内容的重点。
本节内容包括了人的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两个部分,其中,尿液的形成更为主要。首先先介绍了肾单位的结构,在掌握了肾单位的结构的基础之上,展开了对尿液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和讨论。对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人体的新陈代谢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每天都要经历的排尿这个事件学生并不陌生,而对于尿液的形成及排出的具体过程却并不清楚。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来支持。所以在设计这两部分的知识时,我为学生提供了肾单位的图片和自制模型,以及模拟尿液形成的动画媒体,以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尿液形成的原理;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和理解尿液形成的基础,但这两部分内容都较为抽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学生说出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2、通过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比较,尿液形成过程的动画,使学生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3、通过讲述尿液的排出过程,使学生说出各泌尿器官在排尿过程中所起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表格,培养学生读表对比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尿液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肾脏的功能,体会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的高度适应。
2、通过了解尿液的排出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自学、引导、议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自制模型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了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了撒尿小英雄于连的救国故事、多媒体动画课件,并自制了肾单位模型,尽量将抽象、微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创造条件吸引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活动,主动探究。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易理解和掌握。
血液流过肾单位时,通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这个过程属于微观的现象,学生看不到,摸不到,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安排了一个动画,将微观的尿液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并根据教材提供的模式图和文字说明,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自主归纳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各成分的变化。同时,本节课中还提出了一些和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有关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自豪感。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方法和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讲述:讲述比利时小英雄于进撒尿救国的故事,问题引出课题及学习目标:
为什么尿能灭火?
2、尿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排尿对人的健康有什么意义?
4、人体的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
1、排尿的意义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形成尿;输尿管——输送尿;膀胱——贮存尿;尿道——排出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展示:肾脏结构示意图
提问:肾脏的各部分结构名称?
设问:究竟肾脏如何形成尿液的呢?
讲述:学习尿液的形成及排出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排尿是排出生命活动所产生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
提问:那么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首先应该去向哪里呢?
讲述:这些废物都会进入血液中,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则会把这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
3、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听故事
回答问题
齐读教材P74第一段
归纳排尿的意义
全体回忆血液循环知识回答
讲述生活实例引入教学情景
回忆肾脏结构,引发学生思考尿液如何形成
2min
肾单位的结构
展示:肾脏结构示意图
讲述:血液通过肾动脉流进肾脏,而通过肾静脉流出肾脏,可见尿液是在肾脏中形成的。
讲述:肾脏的皮质和髓质是由上百万个肾单位组成的
讲述:肾单位的定义: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尿液就在这些肾单位中形成的。
展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和模型
讲述:肾单位的结构组成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演示:肾小球的形成(导线细铜丝团)
讲述: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它的两端分别称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是肾动脉分支形成的,它在分支缠绕就形成了肾小球,但在肾小球中并没有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出球小动脉仍流着动脉血,准备流向肾小管周围。
演示:肾小囊、肾小管(长颈漏斗顶端蒙上胶皮)及其与肾小球的关系
讲述:肾小囊是肾小管的盲端膨大后内凹而形成的,所以它有双层结构,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而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演示:肾小管与毛细血管网的关系讲述:出球小动脉分支成毛细血管网缠绕在肾小管周围,最后汇集成静脉
全体学生观看图片思考血液与尿液的联系
全体学生观察图片及解说模型
通过学生观察肾单位的结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为学习尿液的形成做好结构上的铺垫
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更形象地给学生展示肾单位的结构特点
2min
(4)
5min
(9)
3min
(12)
尿液的形成过程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肾单位的结构,究竟肾单位是如何形成尿液的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在肾单位中的三个不同位置所取的液体成分
展示: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对比表格
讲述:从表格中的成分分析,可以推断出第一列是血液的成分,而第三列是尿液的成分,并且比较明显的可以看出第二列的液体是从血液中来的,而尿液则是从第二列的液体转变来的,所以我们把第二列的液体称为“原尿”
展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提问:血液、原尿和尿液分别都位于肾单位的什么部位呢?它们又是在哪里发生的变化呢?(提示:通常在哪里最容易发生物质成分变化?)
讲述:现在我们怀疑在有毛细血管分布的位置,也就是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位置液体成分都会有变化,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进行考证
全体学生看表,对比三种液体成分,判断出血液和尿液
个别学生回答
全体学生看图思考问题并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min
(15)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展示:滤过作用动画
讲述:首先看清图示是什么意思,然后注意观察动画中肾小球的附近,血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问:
血液中的主要成分?
肾小球和肾小囊腔内的物质成分一样么?
设问:为什么有些成分是可以透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进入肾小囊腔中呢?
讲述:我们知道血液中的各种成分的分子大小是有所不同的,而毛细血管壁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应该可以让一些小分子的物质通过,所以一些分子较大的物质将保留在毛细血管中,而小分子的物质大多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我们把肾小球这样的作用称为“滤过作用”。
讲述:也就是说明血细胞和一些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将继续留在血液中,准备流向出球小动脉;而其他的成分(水、葡萄糖、无机盐、尿酸、尿素)则基本都通过了毛细血管壁,流进了肾小囊腔中,形成了原尿。
提问:原尿的成分是什么?
讲述:实际上原尿比血浆少了大分子蛋白质,大部分是水,还有一些葡萄糖、无机盐、尿酸、尿素。
全体学生观看动画,说出血液在肾小球附近发生的变化
找一个普通学生回答
全体学生根据问题思考原尿与尿液的区别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发学生对原尿和终尿的区别产生思考,为肾小管的重吸收做铺垫
4min
(19)
4min
(23)
(二)重吸收作用
设问:我们的血液在身体中不停地循环,同时也要有大量的血液通过肾小球,你能想象到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可以形成150L的原尿吗?是不是原尿就是我们最终排出的尿液了?
讲述:首先我们从形成的量上分析就能知道,原尿不可能是尿液,因为我们每天真正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左右。
设问:为什么从原尿到尿液产量减少了这么多呢?
讲述: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原尿和尿液的成分,看看有什么区别
展示:原尿与尿液的成分对比表
讲述: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都不见了,水也仅剩下了1%,其中还有部分无机盐、及全部的尿酸和尿素,它们组成了真正的尿液
提问:那么大部分水和全部的葡萄糖都去哪里了?(提示:结合肾单位的结构分析,在哪里可能发生了变化?)
讲述:之前我们推测过在肾小管和周围的毛细血管这里可能也会发生一些物质的变化,就是在这里,刚刚经过滤过作用形成的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和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的无机盐透过肾小管壁而重新进入了周围的毛细血管中,这个过程就叫做重吸收作用。那么此时原尿也变成了真正的尿液,其中包含水、无机盐、尿酸和尿素,它们将顺着肾小管汇集到较粗集合管中
展示:尿液的形成动画
全体学生观察表格,对比说出二者的区别
前后桌为一小组讨论,找一个代表回答
全体观察动画,找一个积极的学生上台指图说出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
锻炼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检测学生是否已明白尿液的形成过程
3min
(26)
2min
(28)
1min
(29)
3min
(32)
2min
(34)
尿液的排出
提问:形成的尿液要到哪里去呢?
展示:泌尿系统示意图
讲述:尿液通过集合管汇集到肾盂,然后就顺着输尿管进入膀胱中。在膀胱中要稍作停留,最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全体看图顺应老师指引回答排尿过程
引发学生思考尿液如何排出体外
1min
(35)
科学技术社会
讲述:在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肾脏,但是现在却有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健康的肾脏,最严重的就是尿毒症,这些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展示:透析示意图
讲述:虽然透析机能够模拟人体肾脏,但长期透析会引起很多身体的不适,如呕吐、浮肿、发热等等,只有进行肾脏移植才能还尿毒症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
关于器官移植,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下课后我们可以继续交流。我们提倡在死后将遗体传捐献给国家,用以延续自己和别人的生命,造福患者。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器官移植的知识,可以到“中国器官移植网”进行了解。
拓宽学生知识面,STS教育思想
2min
(37)
结束
展示:正常人和病人的尿样化验单
练习:(详见导学案)
学生对比化验单,找一个学生诊断病症
全体学生将答案写在纸上,上交
培养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
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3min
(40)
板书设计

肾脏的结构
1.肾脏
2.肾单位
(1)定义: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结构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单位
肾小管

尿液的形成
1.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原尿:水、葡萄糖、无机盐、尿酸、尿素
2.重吸收作用——形成终尿
尿液:水、无机盐、尿酸、尿素

尿液的排出
肾小管(尿液)→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