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 【单元】第二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主要涉及课本第26~44页,课本第57页,课本第61~68页,课本第70~71页。说明了它在本学期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放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后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前面。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在教材中从时间上来看设计的是3个课时的安排,从内容上来看,教材上P28页的两道例题是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教材P29页和P30页是有进位和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通过分析教材,我们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的算法是转化成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数加一位数,和一位数加整十数,背后的算理也就是位置制。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不仅涉及了一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还涉及了凑十法。凑十法背后的算理是满十进一。而第一种算法更具有一般性和普适度。教学中,我们根据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对教学进行了调整,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中一般算法的重要性。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想让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能够学会将两位数加一位数转化为一位数加一位数,再加整十数来计算,并感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通过算法的演绎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等加减法计算搭建算法的逻辑链条。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期中已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并对于运用学具动手操作和探究多样化的算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推理能力、操作能力和验证能力,并对自己的方法能够进行一定的表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与设计意图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条、位值图等学具探究和交流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验证、推理能力。 
2、会提出自己的算法,进行比较和交流。在比较中,逐步发展算法思维;在交流中,提升表达的意愿与自信,体验学习的乐趣。 
3、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中先加个位再加十位算法的重要性,并能在问题解决中加以运用。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运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中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环节 
及对应目标 
教师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常规积累 
对应目标:4 
抢气球 
3+5= 27+30= 24+10= 5+8= 
8+7= 30+19= 2+4= 4+9= 
看谁抢到的气球多。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评价观察点:学生倾听习惯。 
 
二、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 
对应目标:1、2、3、4 
活动一:初步感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瞧,小丁丁和小巧在干什么? 
他们呀在用数字卡片玩游戏呢。比比谁算的快。想不想一起来玩? 
+ 
= 
1、翻开其中两张数卡 
2、在第三张数卡翻开时,比一比谁算的更快。 
你是怎么算的? 
你能不能按照他的算法摆一摆? 
刚刚你们有的思考的快,有的思考的慢,你们前面做了哪些准备? 
5 
+ 
8 
= 
活动二:再次感知两位数加一位数一般算法的重要性。 
想一想,这次你要比别人做的快,你要做哪些准备呢? 
你是怎么算的? 
原来要先算5+8可以使计算更快。 
活动三: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一般算法的重要性。 
+ 
= 
现在请你自己翻开两张数卡,想一想翻开哪两张数卡,可以计算的更快? 
你是怎么想的? 
原来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再加整十数,可以使计算变得更快。 
【设计意图】 
在三个两位数加一位数活动的对比中,利用学具操作和算法表达,逐渐加深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先加个位再加十位算法的重要性。 
评价观察点:学生的操作习惯,和算法的表达过程。 
三、综合运用 
对应目标: 
3、4 
1、17843534925 
小巧我买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一共花了三十多元。 
猜一猜,我买的是什么? 
当牛肉汉堡27元时,小巧付了多少钱? 
517525209550+ 
= 
4 
7 
6 
2、根据算式写计算过程 
先算: 
551815192405+ 
= 
5 
3 
8 
再算: 
先算: 
再算: 
【设计意图】 
在丰富、有趣的练习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学习,并与前面的知识相关联,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 
评价观察点:学生课堂练习的情况。(学业成果) 
四、课堂总结 
对应目标:1、4 
课堂内容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与概括,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过程性的评价。 
评价观察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 
学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