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1 长方体-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1 长方体-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28 15: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五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认识长方体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在前期逐渐认识点、线、平面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拓展学生对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教学。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有机地织成知识链,并在其中使学生经历感悟到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知。
难点分析
要让学生知道两个面相交的边就是棱很容易,而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立体图形的棱与平面几何的边的异同,那不是读定义就能做到的。如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长方体中“两面相交的边就是棱”,建立空间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之一。
教学方法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联系实际,巧妙导入
师:(手中拿着纸牌)这张纸牌是什么形状?这一副纸牌呢?(生:一张是长方形、一副是长方体)。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同时出示课本第27页的主题图。
生:砖、大厦、立柜、橱柜、牙膏盒、化装品盒、粉笔盒、冰箱……
师:刚才大家听见的和所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长方体呢?
你们觉得长方体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
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特征还是有所了解的。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长方体。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模型,先摸一摸,再想一想你们摸的平平的部分叫什么?
生:面。
师:再用手摸摸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这一条共有的边,它叫什么呢?
生:有的说叫边;有的说叫线段……)。
师: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棱”。同学们用手再摸一摸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的棱。再用手摸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生:有一个点。
师: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探索导向,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1)从面的个数、形状、大小去研究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发现棱的特征。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形成共识。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师生共同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3.游戏:闭上眼睛,引导学生想象教室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4.课件演示,验证结果。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个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有八个顶点。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小组合作,做长方体的框架。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并讨论汇报回答以下2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演示,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抽象概括总结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探究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谁能较完整地说一下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实践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回答。
?
(1)长方体有
个面。
(2)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
个顶点。
3.完成练习五第一题。
小结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