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G4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G4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27 17:1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1年G4学校高三教学情况期末调研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题,每题2 分,共 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原、纤维素酶和脂肪酸的组成元素都主要是C、H、O
B. 细胞中合成淀粉、蛋白质及核酸的过程都会产生水
C. dATP可为DNA分子复制提供原料和能量
D. 通过“食盐补碘”可以有效预防“大脖子病”的发生
2. 下列有关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果酒、果醋及泡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原料和发酵装置都需进行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
B. 发酵用菌种的细胞呼吸类型及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都是相同的
C. 三者的发酵液都主要是因为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而呈酸性
D. 制作泡菜时加入一定量的陈泡菜汁能加快发酵进程
3. 下图是细胞中内质网腔驻留蛋白逃逸及回收的示意图,其中途径1由内质网运输至高尔基体,途径 2则由高尔基体运输至内质网,通过KDEL受体的作用回收从内质网逃逸的驻留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内质网中,KDEL序列能与KDEL受体特异性结合
B. 细胞合成的蛋白质除部分经过途径2运输外,其他都要经过途径1运输
C. 胰高血糖素、抗体、消化酶等分泌蛋白上一般不存在KDEL 序列
D. 除图中所示囊泡的定向运输外,细胞中其他囊泡的运输方向则是随机的
4.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既体现在细胞等生命系统水 平上,也体现在分子水平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DNA上有多个复制起点,有利于细胞快速复制DNA
B.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有利于细胞快速合成多种蛋白质
C. 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有利于保证细胞翻译的速度
D. 双链DNA分子中GC含量增多,有利于增强其热稳定性
5.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离心法对各种色素进行分离
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让培养液充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
C.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正式实验时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需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
6. 下列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杵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搅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 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每个子代噬菌体都有放射性
C. 35S 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保温时间过长可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
D. 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则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7. 下图为某种动物细胞(2N =6)的有丝分裂后期图,图中部分染色体出现异常,数字代表染色体,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
B. 该细胞中含有两套完整的遗传信息
C. 图中的1与 6、5 与 10是两对同源染色体
D. 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和 Aabb
8.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从而抑制 T 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分泌淋巴因子。在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使用皮质醇进行治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皮质醇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
B. 外源皮质醇作用于患者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分泌
C. 皮质醇治疗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到抑制
D. 皮质醇治疗使患者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9. 为了探究USP20基因在人体细胞代谢中的功能,研究人员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野生型小鼠和USP20基因敲除小鼠,120 min内血糖浓度变化如图,在追踪观察的21周内,相比于野生型小鼠,USP20基因敲除小鼠体温偏高,体重明显减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USP20基因敲除后,可能提高了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B. USP20可能在血糖转化为脂肪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C. USP20基因敲除小鼠肝脏中的脂肪堆积增加
D. USP20抑制剂可开发用作降脂药物
10. 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1时的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
B. 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 5 mV
C. t2、t3时的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D. t4后,细胞恢复静息状态不需要消耗ATP
11. 中科院康乐院士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OR35缺失突变体,发现其触角和锥形感觉神经的生理反应显著降低,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4VA通过正反馈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 B. OR35可能是4VA的特异性受体
C. 可用人工合成的4VA监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 D. 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以降低其K值
12. 环境DNA(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A片段后利用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2020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使用该技术检测到某河流中鱼类有10目14科32属46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eDNA技术可用来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生物量的评估等
B. 针对目标物种设计引物,进行PCR和凝胶电泳,可推测采样点是否存在目标物种
C. 利用该方法,外来物种可在入侵早期被检测到,降低控制成本和対生态系统的影响
D. rRNA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较保守,适合用于比对以区分不同物种
13. 研究人员对东北某林区狍子种群数量进行调査,结果如下图所示(=前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增长,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B. 该种群数量先减少,从t1时开始表现为“丁”型增长
C. t1时种群内狍子的个体数量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
D. t2时种群内胞子数量达到K值,此后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14. 图表示植物激素X和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对未分化细胞群变化情况的影响,图2为利用某种耐酸植物甲(4N)和高产植物乙(2N)培育高产耐酸植物丙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大于1时,诱导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出根
B. ①为酶解法去壁的过程,所用的酶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C. ②是在植物激素X与Y的浓度比为1的培养基上诱导杂种细胞发生分化的过程
D. 植物丙是六倍体,③是筛选出有zxy47高产性状植株的过程
15. 下图为产业化繁育良种牛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E和F的繁育过程中,A、B、C、D牛都必须是遗传性能优良的个体
B. 过程①是体外受精,需提供发育至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和已获能的精子
C. 过程③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目的是激活重组细胞
D. E遗传物质来自供体A和C,F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B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 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膜上各种蛋白质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图中钠离子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C. 图中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消耗能量
D. 图中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及信息交流等多种功能
17. 遗传印记是一种区别父母等位基因的表观遗传过程,可导致父源和母源基因特异性表达;而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最重要的方式之一、DNA甲基化通常是给DNA的胞嘧啶加上甲基、被甲基化修饰的基因不能表达。鼠的灰色(A)对褐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造传印记对亲代小鼠等位基因表达和传递的影响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个印记基因的印记均是在亲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建立的
B. DNA甲基化阻碍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C. 该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现型比例为灰色:褐色=1:1
D. DNA甲基化使遗传信息发生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18.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在自然流产3次以上的夫妇中,约4.7%为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平衡易位。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表现正常,但其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互相配对形成四分体,对子代性状造成影响。现发现某男性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其妻子正常,他们的部分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中符合其子代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
19. 某生物兴趣小组完成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的实验,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称取土壤并将其倒入锥形瓶中
B. 梯度稀释时可用移液管或微量移液器进行操作
C. 振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尿素分解菌的浓度
D. 由图示菌落计数结果可知10克土样中的菌株数约为1.6×107个
20.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为植物→田鼠→鼬。生态学家在该地进行了能量流动过程的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A. 田鼠同化的能量只会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
B. 由数据分析可知,需要定期投放饲料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C. 在该弃耕地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0.3%
D. 田鼠和鼬同化能量大多数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这可能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
三、非选择題:共5题,共55分。
21. 现代水稻在高光照条件下常表现出光合效率下降的光抑制现象。为研究叶绿素含量降低能否起到缓解光抑制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叶绿素含量降低的水稻突变体,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低光处理:100~200μmol·m-2·s-1;高光处理:700~800μmol·m-2?s-1)处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物理辐射处理,经选育得到本实验所用水稻突变体,此育种方法称为_____。
(2)在进行叶绿素提取时,应选用一定量的新鲜绿叶,加入_____后研磨呈匀浆状,倒入带塞试管中,置于60~65℃的温箱中保温一段时间,待叶色变白后过滤至试剂瓶中,在暗处贮存,其中保温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
(3)PSI和PSⅡ是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当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后,将促使H2O分解为_____和H+,同时传递产生的电子并促进ADP和Pi合成ATP。由此可见光反应过程实现的能量转换过程为_____。
(4)分析图1、图2可知,高光照条件不利于_____水稻的生长,原因可能是_____
(5)分析图3可知,适当降低叶绿素含量有利于缓解光抑制,机制是_____
22. 油菜素甾醇(BR)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固醇类激素,与其他植物激素一起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BR在植物细胞的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合成,为探究BR的生物学效应,科学家进行了菜豆茎第二节间的生物测定实验。具体步骤是:将切下的菜豆茎第二节间在_____中离体悬浮培养几天后,进行拍照记录,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最左边为未处理的对照组。由图1可知,低浓度的BR主要诱导茎的_____,可制作菜豆茎的_____(填“横切”或“纵切”)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进一步确认上述结论;高浓度的BR则会引起茎的_____和开裂。
(2)研究表明低浓度BR能诱导侧根的形成,为进一步研究BR和生长素对于侧根的形成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某团队用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中分布最广且活性最高的BR)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拟南芥幼苗若干,随机均分为_____组
第二步:配置含0 nmol?L-1、 1 nmol?L-1、5nmol·L-1、20nmol?L-1及50 nmol? L-1的
IAA琼脂培养基各2份,其中一份中均加入1nmol?L-1BL,另一份中均不加;
第三步;将拟南芥幼苗放入上述各培养基,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8天后,统计各组拟南芥幼苗的每厘米初生根上侧根的数目并计算百分比(100%,水平虚线),得到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
②图中AB两点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③分析图2可以确定,与1nmol?L-1BL在促进拟南芥侧根形成上具有协同作用的IAA浓度有_____(填字母)
a.1 nmol?L -1 b.5 nmol?L-1 c.20 nmol?L-1 d.50nmol?L-1
23. 用药物治疗多种癌症的过程中发现肿瘤细胞会产生耐药现象,常表现为细胞对治疗药物的泵出增多,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
(1)细胞内药物泵出增多的机制一般是由膜转运蛋白介导的,其中膜转运蛋白ABC超家族很多成员参与了肿瘤纽胞耐药性形成过程,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1所示。
ABC转运蛋白由_____(填“游离型”或“附着型”)核糖体合成,其跨膜区段具有较强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推测肿瘤细胞可能通过_____(填“増强”或“抑制”)ABC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形成耐药作用。
(2)Doxorubicin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化疗药物,可作为ABC转运蛋白的底物。 Verapamil是已证实的ABC强效逆转剂,可有效降低肿瘤细胞耐药作用。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 Selonsertib,为检测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口腔癌细胞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IC50是指瘤细胞凋亡一半所需的药物浓度,数据以平均值士标准差呈现;RF是耐药倍数数值越大,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越强)
检测指标 处理方式 IC50(μM) RF
Doxorubicin 4.792±0.809 142.1
Doxorubicin+Selonsertib(3μM) 3.332±0.616 103.22
Doxorubicin+Selonsertib(10μM) 0.368±0.077 12.58
Doxorubicin+Verapamil(10μM) 0.166±0.042 8.22
Verapamil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根据上表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至少答出2点)。
(3)为进一步探究 Selohsertib的作用机制,科学家使用 “Doxorubiein +Selonsertib(10μM)”方式处理口腔癌细胞,分别在处理0h、24h、48h、72h后检测ABC转运蛋白及GAPDH的表达量,结果如图2所示。
已知 GAPDH是一种细胞呼吸,在不同细胞中表达量稳定,因此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分析图2可知,理不同时间后,细胞内ABC转运蛋白的表达量____,说明靶向药物Selonsertib_____(填“是”或“不是)通过改变ABC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24. 进入冬季,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病例增多,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1)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生理反应,其部分机理如图1所示。当体温达到38.5℃及以上水平时,可以有效诱导免疫细胞表达出更多_____,α4整合素(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种黏附因子,与免疫细胞的运动相关)与之结合后,转变为伸展的高活性构象,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促进_____,高效迁移到感染部位。
(2)RT-PCR技术常用于该病毒的核酸检测。其原理是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通过反转录获得cDNA,然后以其为模板进行PCR。在该反应体系中反转录酶不能一直发挥作用的原因是_____
(3)疫苗研制时常需要构建重组病毒载体,部分过程如图2所示,其电A~C表示结构或物质,虚线箭头表示Nco I、Sph I、Nhe I、BamH I的酶切位点。四种酶的识别序列和切位点见下表。
①分析图2中C的黏性末端可确定,需要用_____(填限制酶名称)切割质粒B。
②重组质粒1用_____(填限制酶名称)处理获得线性化片段,在缓冲液中将其与某克隆片段混合,适宜条件下成功连接。由图可知线性分子可以与克隆片段连接成环的原因可能是_____连接后可得到的环状DNA分子最多有_____种(上述片段均足量且不考虑3个及以上DNA片段的连接)
③获得的重组病毒载体可以导入工程菌,高效表达出_____用于制备疫苗。与减毒活疫苗比较,该类疫苗安全性更高,其原因是_____。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其刺突糖蛋白S识别人体细胞膜蛋白ACE2并与之结合,使病毒侵入细胞,同时会引起人体相应的免疫反应。重组人源ACE2蛋白可用于治疗新冠病毒肺炎,请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理:给患者注射大量可溶性ACE2蛋白,从而降低了_____。
25. 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粗眼与细眼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D、d和F、f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多只粗眼刚毛雄果蝇与多只细眼刚毛雌果蝇(雌果蝇的基因型彼此相同)随机交配(假定每对果绳产生的子代数目相同)子代全为细眼,其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刚毛∶截毛=2∶1,让F1中刚毛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虑突变)。
细眼刚毛 细眼截毛 粗眼刚毛 粗眼截毛
雌性 39只 9只 13只 3只
雄性 48只 0只 16只 0只
(1)由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粗眼和细眼的基因应位于_____染色体上。果蝇的刚毛与截毛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应位于_________(填“常”“X”“Y”或“X和Y”)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亲本中的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__,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可以通过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即让亲本雌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的雄果蝇杂交。
(3)F1的细眼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F2的细眼刚毛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
江苏省2021年G4学校高三教学情况期末调研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题,每题2 分,共 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原、纤维素酶和脂肪酸的组成元素都主要是C、H、O
B. 细胞中合成淀粉、蛋白质及核酸的过程都会产生水
C. dATP可为DNA分子复制提供原料和能量
D. 通过“食盐补碘”可以有效预防“大脖子病”的发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C、G、T四种,RNA中的碱基是A、C、G、U四种;
3、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详解】A、糖原和脂肪酸的组成元素都只有C、H、O,纤维素酶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A错误;
B、细胞中合成淀粉、蛋白质及核酸的过程是脱水缩合,故都有水产生,B正确;
C、dATP水解除能释放能量,还能产生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故可为DNA分子复制提供原料和能量,C正确;
D、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原料,故通过“食盐补碘”可以有效预防“大脖子病”的发生,D正确。
故选A。
2. 下列有关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果酒、果醋及泡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原料和发酵装置都需进行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
B. 发酵用菌种的细胞呼吸类型及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都是相同的
C. 三者的发酵液都主要是因为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而呈酸性
D. 制作泡菜时加入一定量的陈泡菜汁能加快发酵进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3、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为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果酒、果醋及泡菜的制作过程中的产物(酒精、醋酸形成的酸性条件、乳酸形成的酸性条件)能抑制杂菌的繁殖,而且传统发酵技术制作过程中的菌种一般来源于原料中,因此发酵原料不需要灭菌,否则会杀死菌种,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发酵用菌种的细胞呼吸类型不相同,发酵菌种有酵母菌真菌,也有醋酸菌、乳酸菌细菌,真菌有生物膜系统,细菌只有生物膜(细胞膜),B错误;
C、泡菜呈酸性是因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果醋呈酸性是因为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醋酸,果酒呈酸性因为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溶于水,C错误;
D、制作泡菜时加入一定量的陈泡菜汁,能增加乳酸菌菌种的数量,可以加快发酵进程,D正确。
故选D。
3. 下图是细胞中内质网腔驻留蛋白逃逸及回收的示意图,其中途径1由内质网运输至高尔基体,途径 2则由高尔基体运输至内质网,通过KDEL受体的作用回收从内质网逃逸的驻留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内质网中,KDEL序列能与KDEL受体特异性结合
B. 细胞合成的蛋白质除部分经过途径2运输外,其他都要经过途径1运输
C. 胰高血糖素、抗体、消化酶等分泌蛋白上一般不存在KDEL 序列
D. 除图中所示囊泡的定向运输外,细胞中其他囊泡的运输方向则是随机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内质网上初步加工的蛋白质,经过途径1运输到高尔基体,从内质网逃逸的蛋白,在高尔基体内会与KDEL受体结合,然后经途径2运回内质网,据此答题。
【详解】A、据图可知:KDEL序列存在于内质网中,而KDEL受体存在于高尔基体上,A错误;
B、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有胞内蛋白、膜蛋白和分泌蛋白等,其中胞内蛋白不需要途径1和途径2的运输,B错误;
C、存在KDEL序列的蛋白质需要运回内质网,胰岛素、抗体、消化酶等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故其上一般不存在KDEL序列,C正确;
D、细胞中囊泡运输的方向是精确的,D错误。
故选C。
4.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既体现在细胞等生命系统水 平上,也体现在分子水平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DNA上有多个复制起点,有利于细胞快速复制DNA
B.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有利于细胞快速合成多种蛋白质
C. 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有利于保证细胞翻译的速度
D. 双链DNA分子中GC含量增多,有利于增强其热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有利于细胞快速合成相同的蛋白质。
2、DNA分子中,GC之间能形成三个氢键,故细胞生物DNA中GC含量较高,DNA更稳定,有利于生物生活在较高温度的环境。
【详解】A、一个DNA上有多个复制起点,可以使DNA分子多起点同时复制,有利于细胞快速复制DNA,A正确;
B、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有利于细胞快速合成相同的蛋白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B错误;
C、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这样使生物体具有一定的容错性,提高翻译效率,C正确;
D、DNA分子中,GC之间能形成三个氢键,故细胞生物DNA中GC含量较高,DNA更稳定,有利于生物生活在较高温度的环境,D正确。
故选B。
5.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离心法对各种色素进行分离
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让培养液充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
C.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正式实验时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需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3、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顺序不能颠倒。
【详解】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由于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对各种色素进行分离,A错误;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B错误;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因此正式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C错误;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不同的,故可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判断细胞的分裂时期,D正确。
故选D。
6. 下列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杵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搅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 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每个子代噬菌体都有放射性
C. 35S 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保温时间过长可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
D. 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则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开,A错误;
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因为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故不管复制几次,子代中只有含有亲代DNA链的噬菌体才有放射性,B错误;
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经过搅拌不管保温时间长短,蛋白质外壳都会离心到上清液中,故保温时间过长不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有明显变化,C错误;
D、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中都含有35S,因为在实验的时间范围内,大肠杆菌一般不会裂解死亡,故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正确。
故选D。
7. 下图为某种动物细胞(2N =6)的有丝分裂后期图,图中部分染色体出现异常,数字代表染色体,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
B. 该细胞中含有两套完整的遗传信息
C. 图中的1与 6、5 与 10是两对同源染色体
D. 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和 Aab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与2、3与4、6与7、8与9等),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图中5和10为异常染色体。
【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
B、图示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即含有4套关于这种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遗传信息,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形态、大小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图中1与 6不是同源染色体,C错误;
D、据图可知:5号和10号染色体无纺锤丝牵引,故可能导致相应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仅考虑图示基因,则这种细胞理论上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有AaBB和Aabb或Aa和AaBBbb,D错误。
故选A。
8.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从而抑制 T 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分泌淋巴因子。在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使用皮质醇进行治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皮质醇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
B. 外源皮质醇作用于患者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分泌
C. 皮质醇治疗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到抑制
D. 皮质醇治疗使患者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皮质醇为固醇类激素,参与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
【详解】A、皮质醇为固醇类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达到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A正确;
B、外源性皮质醇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抑制皮质醇分泌,B错误;
C、巨噬细胞呈递抗原,T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淋巴因子,这些过程均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关,皮质醇会使这些过程受到抑制,C正确;
D、皮质醇抑制特异性免疫,使患者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引发其他病原体感染,D正确;
故选B。
9. 为了探究USP20基因在人体细胞代谢中的功能,研究人员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野生型小鼠和USP20基因敲除小鼠,120 min内血糖浓度变化如图,在追踪观察的21周内,相比于野生型小鼠,USP20基因敲除小鼠体温偏高,体重明显减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USP20基因敲除后,可能提高了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B. USP20可能在血糖转化为脂肪的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C. USP20基因敲除小鼠肝脏中的脂肪堆积增加
D. USP20抑制剂可开发用作降脂药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由图可知,敲除USP20基因的小鼠血糖的升高最大值和血糖下降所需时间都要小于野生型小鼠,可推测敲除USP20基因的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提高,A正确;
B、据题干信息可知:相比于野生型小鼠,USP20基因敲除小鼠体重明显减轻,说明该基因敲除小鼠脂肪减少,故推测USP20可能在血糖转化为脂肪的过程中起促进作用,敲除后血糖转化为脂肪受阻,导致体重减轻,B正确;
C、结合B选项可知:USP20基因敲除小鼠血糖转化为脂肪受阻,故不会导致小鼠肝脏中的脂肪堆积增加,C错误;
D、结合题图可知:抑制USP20基因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从而到达降血脂作用,故USP20抑制剂可开发用作降脂药物,D正确。
故选C。
10. 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1时的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
B. 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 5 mV
C. t2、t3时的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D. t4后,细胞恢复静息状态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主要是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钠离子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
【详解】A、t1时刻的甲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A错误;
B、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较大,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会增加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小,绝对值变大,即绝对值可能会大于65mV,B错误;
C、据图可知:t2、t3 时给予的刺激能够累加,故电位有上升趋势,并最终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C正确;
D、t4~t5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K+运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但t5后钠钾泵吸钾排钠,该过程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C。
11. 中科院康乐院士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OR35缺失突变体,发现其触角和锥形感觉神经的生理反应显著降低,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4VA通过正反馈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 B. OR35可能是4VA的特异性受体
C. 可用人工合成的4VA监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 D. 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以降低其K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详解】A、题意信息为,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显然,4VA通过正反馈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A正确;
B、具体干信息“OR35缺失突变体的飞蝗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据此可推测,OR35可能是4VA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
C、4VA是群聚信息素,因此,可用人工合成的4VA监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
D、利用人工合成的4VA可以诱捕飞蝗,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但不能降低其K值,D错误。
故选D。
12. 环境DNA(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A片段后利用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2020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使用该技术检测到某河流中鱼类有10目14科32属46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eDNA技术可用来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生物量的评估等
B. 针对目标物种设计引物,进行PCR和凝胶电泳,可推测采样点是否存在目标物种
C. 利用该方法,外来物种可在入侵早期被检测到,降低控制成本和対生态系统的影响
D. rRNA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较保守,适合用于比对以区分不同物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A片段后利用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eDNA技术具有高灵敏、低成本、无损伤、快捷方便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能用于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某种鱼类的食性分析、濒危物种的调查等。
【详解】A、eDNA可以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DNA并通过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因此可以用来检测某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如2020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使用该技术检测到某河流中鱼类有10目14科32属46种,A正确;
B、PCR技术具有高度灵敏性,因此可以根据目的基因设计引物,然后进行PCR扩增,再通过凝胶电泳分析产物,如果有扩增产物,表明其中含有目的基因,反之则不含有,因此可以用于检测采样点是否存在某物种,B正确;
C、eDNA技术灵敏度高,可以在入侵早期就检测到入侵物种,C正确;
D、rRNA的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比较保守,因为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rRNA比较稳定,基本不发生变化。所以用rRNA基因区别不出不同的物种,或很难区别出不同的物种,D错误。
故选D。
13. 研究人员对东北某林区狍子种群数量进行调査,结果如下图所示(=前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增长,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B. 该种群数量先减少,从t1时开始表现为“丁”型增长
C. t1时种群内狍子的个体数量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
D. t2时种群内胞子数量达到K值,此后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文可知 =前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当 大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当 等于1时,种群数量稳定,当 小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
【详解】A、分析该图可知先小于1,后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是呈“S”型增长,A错误;
B、 分析该图可知 先小于1,后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
C、在t1之前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当超过这个点之后,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说明t1时种群内狍子的个体数量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C正确;
D、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是呈“S”型增长,并没有K值,D错误。
故选C。
14. 图表示植物激素X和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对未分化细胞群变化情况的影响,图2为利用某种耐酸植物甲(4N)和高产植物乙(2N)培育高产耐酸植物丙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大于1时,诱导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出根
B. ①为酶解法去壁的过程,所用的酶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C. ②是在植物激素X与Y的浓度比为1的培养基上诱导杂种细胞发生分化的过程
D. 植物丙是六倍体,③是筛选出有zxy47高产性状植株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植物组织培养时,通过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能影响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所以图中激素Y是生长素,激素X是细胞分裂素。
【详解】A、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大于1时,诱导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出芽,A错误;
B、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酶具有专一性,故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细胞壁,B错误;
C、当植物激素X与Y的浓度比为1时,未分化的细胞群经分裂形成愈伤组织,也就是杂交细胞脱分化而不是分化的过程,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某种耐酸植物甲有四个染色体组,高产植物乙有两个染色体组,因此丙植物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③过程的目的是筛选出具有高产性状的植物,D正确。
故选D。
15. 下图为产业化繁育良种牛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E和F的繁育过程中,A、B、C、D牛都必须是遗传性能优良的个体
B. 过程①是体外受精,需提供发育至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和已获能的精子
C. 过程③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目的是激活重组细胞
D. E的遗传物质来自供体A和C,F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B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2、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指的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详解】A、生产上要求A、B、C都是遗传性能优良的个体,要求D是生产性能优良的个体,A错误;
B、过程①为采集的卵子和获能的精子体外受精的过程。其中卵子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经超数排卵,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一般可以和获能的精子直接进行受精,B错误;
C、过程③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形成重组胚胎,C正确;
D、通过核移植方法培育的克隆动物F遗传物质大部分来自供体细胞核B,少部分来自受体的细胞质A,D错误。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 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膜上各种蛋白质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图中钠离子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C. 图中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消耗能量
D. 图中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及信息交流等多种功能
【答案】A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上侧有糖蛋白,故为细胞膜的外侧;钠离子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方式为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细胞为逆浓度梯度,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基因决定蛋白质的合成,图中膜上各种蛋白质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A错误;
B、据图可知:钠离子进入细胞为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为协助扩散;出细胞为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据图可知:图中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为逆浓度梯度,方式为主动运输,故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图中膜上的蛋白质可以协助葡萄糖、钠离子等进出细胞,也可催化ATP水解未 ADP和Pi,同时还可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故具有运输、催化及信息交流等多种功能,D正确。
故选AB。
17. 遗传印记是一种区别父母等位基因的表观遗传过程,可导致父源和母源基因特异性表达;而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最重要的方式之一、DNA甲基化通常是给DNA的胞嘧啶加上甲基、被甲基化修饰的基因不能表达。鼠的灰色(A)对褐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造传印记对亲代小鼠等位基因表达和传递的影响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个印记基因的印记均是在亲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建立的
B. DNA甲基化阻碍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C. 该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表现型比例为灰色:褐色=1:1
D. DNA甲基化使遗传信息发生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雄配子中印记重建是:将等位基因A、a,全部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是:将等位基因A、a,全部去甲基化。
【详解】A、据图可知:每个印记基因的印记均是在配子中建立的,即减数分裂过程中, 而不是有丝分裂过程中,A错误;
B、据题干信息“DNA甲基化通常是给DNA的胞嘧啶加上甲基,被甲基化修饰的基因不能表达”,可知:甲基化是DNA的变化,故是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而密码子位于mRNA上,B错误;
C、雌鼠产生的A雌配子、a雌配子中的A基因、a基因均未被甲基化,都能表达,因此该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现型比例均为灰色:褐色=1:1,C正确;
D、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图示过程不是基因突变,而是由于甲基化修饰导致的子代表现型的不同,D错误。
故选ABD。
18.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在自然流产3次以上的夫妇中,约4.7%为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平衡易位。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表现正常,但其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互相配对形成四分体,对子代性状造成影响。现发现某男性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其妻子正常,他们的部分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中符合其子代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会使基因数量发生改变,易位和倒位不会改变基因数量,但是会改变基因的位置。
题意分析,妻子染色体正常,因此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卵细胞,丈夫表现为染色体结构变异种的易位,因此其产生的异常精子的可能性占3/4。若正常的染色体分别用1、2表示,异常的染色体用1,、2,表示,则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依次为1和2、1,和2、1和2,、1,和2,。
【详解】A、图A为正常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1122,A正确;
B、图B为正常的卵细胞和异常的精子结合形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11,22,,B正确;
C、图C为正常的卵细胞和异常的精子结合形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1122,,C正确;
D、图D的染色体组成中找不到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显然是不可能存在的,D错误。
故选ABC。
【点睛】
19. 某生物兴趣小组完成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的实验,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称取土壤并将其倒入锥形瓶中
B. 梯度稀释时可用移液管或微量移液器进行操作
C. 振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尿素分解菌的浓度
D. 由图示菌落计数结果可知10克土样中的菌株数约为1.6×107个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称取10g土样倒入90mL无菌水中,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已被稀释了10倍,取0.5mL土壤悬浮液倒入4.5mL无菌水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被稀释了10倍,至此分解尿素的细菌被稀释了100倍,同理整个流程结束后分解尿素的细菌被稀释了104倍,取0.1mL稀释液涂布在平板上,最后平板上得到的菌落数为16个。即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0.1×104=1.6×106个。
【详解】A、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一个无菌区,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称取土壤并将其倒入锥形瓶中,可以防止称取的土壤在倒入锥形瓶过程中,土样被污染,A正确;
B、只用移液管,分度太低,而只用微量移液器,容量又太小,所以梯度稀释时可用移液管或微量移液器进行操作,B正确;
C、振荡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的溶解氧的含量,使菌体充分接触培养液,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106,即10克土样中的菌株数约为1.6×107个,D正确。
故选ABD。
20.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为植物→田鼠→鼬。生态学家在该地进行了能量流动过程的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A. 田鼠同化的能量只会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
B. 由数据分析可知,需要定期投放饲料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C. 在该弃耕地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0.3%
D. 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大多数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这可能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
【答案】AB
【解析】
【分析】
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2、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3、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7.50×108-7.15×108)÷7.50×108=4.6%,鼬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2.25×107-2.18×107)÷2.25×107=3.1%。
【详解】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包括自身的遗体残骸以及鼬中的粪便量,A错误;
B、仅从表格数据分析,植物的能量到田鼠的传递效率为7.50×108÷2.45×1011=0.3%,植物固定的生物量大于消费者需要的生物量,因此不需要额外投放饲料,B错误;
C、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单位,图中的田鼠不能代表第二营养级(还有其他生物),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 0.3%,C正确;
D、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大多数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这可能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需要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维持机体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AB。
三、非选择題:共5题,共55分。
21. 现代水稻在高光照条件下常表现出光合效率下降的光抑制现象。为研究叶绿素含量降低能否起到缓解光抑制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叶绿素含量降低的水稻突变体,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低光处理:100~200μmol·m-2·s-1;高光处理:700~800μmol·m-2?s-1)处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物理辐射处理,经选育得到本实验所用水稻突变体,此育种方法称为_____。
(2)在进行叶绿素提取时,应选用一定量的新鲜绿叶,加入_____后研磨呈匀浆状,倒入带塞试管中,置于60~65℃的温箱中保温一段时间,待叶色变白后过滤至试剂瓶中,在暗处贮存,其中保温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
(3)PSI和PSⅡ是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当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后,将促使H2O分解为_____和H+,同时传递产生的电子并促进ADP和Pi合成ATP。由此可见光反应过程实现的能量转换过程为_____。
(4)分析图1、图2可知,高光照条件不利于_____水稻的生长,原因可能是_____
(5)分析图3可知,适当降低叶绿素含量有利于缓解光抑制,机制是_____
【答案】 (1). 诱变育种 (2). SiO2、碳酸钙及无水乙醇 (3). 充分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4). O2 (5). 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6). 野生型 (7). 提高光照使得野生型水稻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光反应减弱,提供给暗反应的ATP和[H]减少,光合速率减弱 (8). 适当降低叶绿素含量能够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系统II效率,提高光合能力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无论高光处理还是低光处理,均是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高;图2中是不同光照处理对于两类水稻CO2吸收速率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不再变化;图3显示无论低光处理还是高光处理,突变型的电子传递效率和光系统II效率均高于野生型。
【详解】(1)用物理辐射处理获得该水稻突变体稻,这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该育种方法称为诱变育种。
(2)在叶绿素的提取实验中,应加入无水乙醇用于提取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和碳酸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保温的目的是充分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3)光反应过程中H2O可在光和色素等作用下分解为O2和H+,同时传递产生的电子并促进ADP和Pi合成ATP;光反应过程实现的能量转换过程为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4)据图分析可知:与低光处理相比,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而突变型叶绿素含量升高,故提高光照使得野生型水稻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光反应减弱,提供给暗反应的ATP和[H]减少,光合速率减弱,故高光照条件不利于野生型水稻的生长。
(5)分析图3可知:无论低光处理还是高光处理,突变型的电子传递效率和光系统II效率均高于野生型,故推测适当降低叶绿素含量能够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系统II效率,提高光合能力。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与运用,熟记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22. 油菜素甾醇(BR)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固醇类激素,与其他植物激素一起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BR在植物细胞的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合成,为探究BR的生物学效应,科学家进行了菜豆茎第二节间的生物测定实验。具体步骤是:将切下的菜豆茎第二节间在_____中离体悬浮培养几天后,进行拍照记录,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最左边为未处理的对照组。由图1可知,低浓度的BR主要诱导茎的_____,可制作菜豆茎的_____(填“横切”或“纵切”)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进一步确认上述结论;高浓度的BR则会引起茎的_____和开裂。
(2)研究表明低浓度BR能诱导侧根的形成,为进一步研究BR和生长素对于侧根的形成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某团队用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中分布最广且活性最高的BR)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拟南芥幼苗若干,随机均分为_____组
第二步:配置含0 nmol?L-1、 1 nmol?L-1、5nmol·L-1、20nmol?L-1及50 nmol? L-1的
IAA琼脂培养基各2份,其中一份中均加入1nmol?L-1BL,另一份中均不加;
第三步;将拟南芥幼苗放入上述各培养基,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8天后,统计各组拟南芥幼苗的每厘米初生根上侧根的数目并计算百分比(100%,水平虚线),得到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
②图中AB两点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③分析图2可以确定,与1nmol?L-1BL在促进拟南芥侧根形成上具有协同作用的IAA浓度有_____(填字母)
a.1 nmol?L -1 b.5 nmol?L-1 c.20 nmol?L-1 d.50nmol?L-1
【答案】 (1). 内质网 (2). 含有不同浓度BR的等量培养液 (3). 伸长生长(和细胞分裂) (4). 纵切 (5). 增粗、弯曲 (6). 10 (7). IAA的浓度、1nmol?L-1BL的有无 (8). 1nmol?L-1BL对侧根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9). bc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切下的菜豆茎第二节间在含有不同浓度BR的等量培养液中离体悬浮培养几天后,与最左边未处理的对照组(培养液不含BR)比较,左起第二、第三和第四组茎明显伸长,第五组茎明显增粗,第六组出现开裂。可以看出:低浓度的BR主要诱导茎的伸长生长(和细胞分裂),高浓度的BR则会引起茎的增粗和开裂。分析图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1nmol?L-1BL的有无,因变量是侧根的形成/百分比。
【详解】(1)BR是固醇类激素,合成场所是内质网。为探究BR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的自变量是BR的浓度,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故需将切下的菜豆茎第二节间在含有不同浓度BR的等量培养液中离体悬浮培养几天后,进行拍照记录。与最左边未处理的对照组(培养液不含BR)比较,左起第二、第三和第四组茎明显伸长,第五组茎明显增粗,第六组出现开裂。可以看出:低浓度的BR主要诱导茎的伸长生长(和细胞分裂),高浓度的BR则会引起茎的增粗和开裂。可制作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组菜豆茎的纵切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大小(和数量),进一步确认低浓度的BR主要诱导茎的伸长生长(和细胞分裂)。
(2)由图2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5种浓度)、1nmol?L-1BL的有无,由第二步培养基的制备可知,第一步应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拟南芥幼苗若干,随机均分为10组,分别放入10组IAA琼脂培养基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①由图2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1nmol?L-1BL的有无。
②图中AB两点培养基中都不含IAA,A含1nmol?L-1BL,B不含BL,可以形成对照,自变量是BL的有无。从图2的实验结果可知,A点侧根形成的百分比高于B点,AB两点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1nmol?L-1BL对侧根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③分析图2中不含BL的曲线可知:与B点比较,当IAA浓度为1 nmol?L -1时,侧根形成的百分比低于B点,说明当IAA浓度为1 nmol?L -1时,抑制侧根形成。当IAA浓度为5 nmol?L -1、 20nmol?L -1、 50nmol?L -1时,侧根形成的百分比高于B点,说明这三种浓度的IAA能促进侧根形成,与1nmol?L-1BL在促进拟南芥侧根形成上具有协同作用。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从曲线图中获取相关解题信息,难度适中。
23. 用药物治疗多种癌症的过程中发现肿瘤细胞会产生耐药现象,常表现为细胞对治疗药物的泵出增多,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
(1)细胞内药物泵出增多的机制一般是由膜转运蛋白介导的,其中膜转运蛋白ABC超家族很多成员参与了肿瘤纽胞耐药性形成过程,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1所示。
ABC转运蛋白由_____(填“游离型”或“附着型”)核糖体合成,其跨膜区段具有较强的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推测肿瘤细胞可能通过_____(填“増强”或“抑制”)ABC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形成耐药作用。
(2)Doxorubicin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化疗药物,可作为ABC转运蛋白的底物。 Verapamil是已证实的ABC强效逆转剂,可有效降低肿瘤细胞耐药作用。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 Selonsertib,为检测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口腔癌细胞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IC50是指瘤细胞凋亡一半所需的药物浓度,数据以平均值士标准差呈现;RF是耐药倍数数值越大,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越强)
检测指标 处理方式 IC50(μM) RF
Doxorubicin 4.792±0.809 142.1
Doxorubicin+Selonsertib(3μM) 3.332±0.616 103.22
Doxorubicin+Selonsertib(10μM) 0.368±0.077 12.58
Doxorubicin+Verapamil(10μM) 0.166±0.042 8.22
Verapamil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根据上表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至少答出2点)。
(3)为进一步探究 Selohsertib的作用机制,科学家使用 “Doxorubiein +Selonsertib(10μM)”方式处理口腔癌细胞,分别在处理0h、24h、48h、72h后检测ABC转运蛋白及GAPDH的表达量,结果如图2所示。
已知 GAPDH是一种细胞呼吸,在不同细胞中表达量稳定,因此在本实验中作用是_____分析图2可知,理不同时间后,细胞内ABC转运蛋白的表达量____,说明靶向药物Selonsertib_____(填“是”或“不是)通过改变ABC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答案】 (1). 附着型 (2). 疏水性 (3). 增强 (4). 作为(阳性)对照 (5). Selonsertib可以有效降低Doxorubicin的IC50,降低肿瘤的耐药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Selonsertib浓度的增加作用增强 (6). 作为参照标准,排除或校准实验操作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 基本相同 (8). 不是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ABC蛋白参与了肿瘤纽胞耐药性形成过程,则ABC蛋白将细胞内的药物泵出使细胞产生耐药性;
2、核糖体分为游离型和附着于内质网的附着型,胞内蛋白一般由游离型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等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3、从表格中看出,随Selonsertib浓度的增加,肿瘤细胞的IC50随之减小,因此Selonsertib可以降低Doxorubicin的IC50;
4、GAPDH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量稳定,可以通过不同细胞的GAPDH含量来判定细胞的处理是否正常以排出无关变量的影响。
【详解】(1)ABC转运蛋白位于细胞膜上,由附着型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骨架,亲水端头部位于外侧,疏水尾端位于内侧,ABC转运蛋白跨膜区段位于磷脂分子的疏水段,则其具有较强的疏水性,ABC转运蛋白可以将小分子物质运出细胞外,肿瘤细胞是增强ABC蛋白基因的表达,加快药物的转运出细胞外的速率从而形成耐药性;
(2)加入Verapamil组抑制了ABC转运蛋白的作用,使细胞不能将药物运出细胞外,作为对照组实验,从表格中可以看出:Selonsertib可以有效降低Doxorubicin的IC50,降低肿瘤的耐药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Selonsertib浓度的增加作用增强;
(3)GAPDH在不同细胞内的表达量稳定,以GAPDH作为参照标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保证实验过程是准确性,根据图示,处理不同时间的ABC转运蛋白表达量基本相同,说明药物不是改变ABC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点睛】本题考察细胞膜的构成、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点,需要学生从题目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课本内容答题,题目难度较大。
24. 进入冬季,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病例增多,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1)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生理反应,其部分机理如图1所示。当体温达到38.5℃及以上水平时,可以有效诱导免疫细胞表达出更多_____,α4整合素(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种黏附因子,与免疫细胞的运动相关)与之结合后,转变为伸展的高活性构象,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促进_____,高效迁移到感染部位。
(2)RT-PCR技术常用于该病毒的核酸检测。其原理是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通过反转录获得cDNA,然后以其为模板进行PCR。在该反应体系中反转录酶不能一直发挥作用的原因是_____
(3)疫苗研制时常需要构建重组病毒载体,部分过程如图2所示,其电A~C表示结构或物质,虚线箭头表示Nco I、Sph I、Nhe I、BamH I的酶切位点。四种酶的识别序列和切位点见下表。
①分析图2中C的黏性末端可确定,需要用_____(填限制酶名称)切割质粒B。
②重组质粒1用_____(填限制酶名称)处理获得线性化片段,在缓冲液中将其与某克隆片段混合,适宜条件下成功连接。由图可知线性分子可以与克隆片段连接成环的原因可能是_____连接后可得到的环状DNA分子最多有_____种(上述片段均足量且不考虑3个及以上DNA片段的连接)
③获得的重组病毒载体可以导入工程菌,高效表达出_____用于制备疫苗。与减毒活疫苗比较,该类疫苗安全性更高,其原因是_____。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其刺突糖蛋白S识别人体细胞膜蛋白ACE2并与之结合,使病毒侵入细胞,同时会引起人体相应的免疫反应。重组人源ACE2蛋白可用于治疗新冠病毒肺炎,请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理:给患者注射大量可溶性ACE2蛋白,从而降低了_____。
【答案】 (1). Hsp90 (2). 免疫细胞穿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 (3). PCR反应体系加热至95℃时,逆转录酶失去活性 (4). Nco I和BamH I (5). Nco I (6). Nco I和BamH I酶切后黏性末端相同 (7). 8 (8). S蛋白 (9). 此疫苗不含新冠病毒的核酸,不会在人体内繁殖 (10). 新冠病毒对细胞的黏附和感染
【解析】
分析】
1、图1:当机体温度达到38.5℃及以上水平时,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Hsp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白质与α4整合素结合后会促进免疫细胞穿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
2、PCR中,DNA的解旋和聚合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实现。在80~100℃的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将解体,双链分开,这个过程称为变性。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会重新结合成双链;
【详解】(1)根据分析,体温38.5℃后,诱导免疫细胞表达出更多的Hsp90与α4整合素结合,转变为伸展的高活性构象,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免疫细胞穿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高效迁移到感染部位;
(2)PCR过程需要在80—100℃区间使DNA解旋,该温度下逆转录酶已失活,不能再发挥其作用;
(3)①通过该病毒逆转录的DNA黏性末端序列,能够识别剪切该序列的限制酶是NcoⅠ和BamHⅠ,因此用该两种酶切割质粒B;
②重组质粒通过限制酶酶切后得到线性化片段,产生的黏性末端序列为—CATG—,则为NcoⅠ酶处理的,用Nco I和BamH I核酸内切酶处理的黏性末端相同,线性分子和克隆片段之间黏性末端之间可以产生碱基互补配对而连接,设两种片段分别是AB和CD,环化类型有:ABCD,ABDC,BACD,BADC,ABA,CDC,ABAB,CDCD共8种;
③病毒表面的S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因此获得的重组病毒载体导入工程菌后表达出S蛋白作为疫苗,该疫苗没有核酸,不会在机体内增殖,因此更加安全;
(4)新冠病毒糖蛋白S识别人体细胞膜蛋白ACE2并与之结合,若给患者注射大量可溶性ACE2蛋白,新冠病毒结合注入的ACE2蛋白从而对细胞的黏附和感染能力减弱达到治疗的目的。
【点睛】本题结合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题目难度较大。
25. 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粗眼与细眼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D、d和F、f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多只粗眼刚毛雄果蝇与多只细眼刚毛雌果蝇(雌果蝇的基因型彼此相同)随机交配(假定每对果绳产生的子代数目相同)子代全为细眼,其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刚毛∶截毛=2∶1,让F1中刚毛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虑突变)。
细眼刚毛 细眼截毛 粗眼刚毛 粗眼截毛
雌性 39只 9只 13只 3只
雄性 48只 0只 16只 0只
(1)由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粗眼和细眼的基因应位于_____染色体上。果蝇的刚毛与截毛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应位于_________(填“常”“X”“Y”或“X和Y”)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亲本中的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__,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可以通过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即让亲本雌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的雄果蝇杂交。
(3)F1的细眼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F2的细眼刚毛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
【答案】 (1). 常 (2). 截毛 (3). X和Y (4). 亲本雌雄果蝇均为刚毛,子代雌性出现了截毛,说明雄性亲本携带截毛基因,雄性亲本表现为刚毛,说明其为杂合子,即在Y染色体上还携带有刚毛基因,故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 (5). ffXdYD、ffXDYD (6). (7). ffXdYd (8). FfXdYD∶FfXDYD=1∶1 (9).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亲本均为刚毛,子一代出现了截毛,所以刚毛为显性性状,且子一代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中刚毛∶截毛=2∶1,表现为与性别有关,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又根据题意“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可知控制眼形的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一代全为细眼,子二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细眼∶粗眼=3∶1,所以细眼为显性性状。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子一代表现型中刚毛与截毛这一对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又根据题意“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可知控制眼形的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分析可知,亲本均为刚毛,子一代出现了截毛,因此果蝇的刚毛与截毛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截毛;亲本雌雄果蝇均为刚毛,子代雌性出现了截毛,说明亲本都携带有截毛基因。雄性亲本携带截毛基因,表现为刚毛,说明其为杂合子,即在Y染色体上还携带有刚毛基因,故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细眼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雄性为粗眼,基因型为ff,根据子一代雌性中刚毛∶截毛=2∶1,雄性全为刚毛,说明亲本雄性中存在XdYD、XDYD两种基因型。设XdYD所占比例为a,则两种基因型的雄性个体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及比例为Xd∶XD=a∶(1-a),由于所有雌性亲本的基因型相同,均为XDXd,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1∶1,则a=,所以a=,即亲本中的雄果蝇基因型及其比例为ffXdYD∶ffXDYD=2∶1,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FXDXd,可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基因型,让亲本雌果蝇与粗眼截毛雄果蝇即基因型为ffXdYd的雄果蝇杂交。
(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ffXdYD、ffXDYD,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FXDXd,雌果蝇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1∶1,因此F1的细眼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FfXDYD∶FfXdYD=1∶1。亲本雄性基因型为ffXdYD∶ffXDYD=2∶1,雌性基因型为FFXDXd,亲本雄性产生的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及比例为Xd∶XD=2:1,亲本雌性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Xd∶XD=1∶1,所以子一代中细眼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和比例为FfXDXD∶FfXDXd=()∶()=1∶3,子一代中细眼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和比例为FfXDYD∶FfXdYD=1∶1;单独分析细眼基因的遗传,Ff×Ff杂交,子二代细眼中基因型有FF和Ff两种,其中FF占;单独分析刚毛基因的遗传,子一代中刚毛雌性基因型和比例为XDXD∶XDXd=1∶3,产生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Xd∶XD=3∶5,子一代中刚毛雄性基因型和比例为XDYD∶XdYD=1∶1,产生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Xd∶XD∶YD=1∶1∶2,F2中的刚毛雌果蝇XDXD=、XdXd=,所以F2的刚毛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综上所述,F2的细眼刚毛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点睛】解题思路是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拆解成分离定律来分析,最后将结果进行综合,得出正确答案;判断基因的位置,可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是否与性别相关联来判断。一般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