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鱼我所欲也
*
名 师 点 睛
(1)巩固本课重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实词、虚词、相关文学常识,扩充文言词汇量。
(2)把握停顿节奏,提升朗读文言文的能力,背诵并能够正确默写全文。
以练助学
*
(3)加深对“失其本心”中“本心”这一内涵的理解,把握“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学习本课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说理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4)进一步理解本课的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培养综合表达能力。
*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了“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
比喻论证,指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两种常见结构形式:①排比式比喻——一句一个比喻,连用三句,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②段落式比喻——提出观点、建立比喻、分析比喻、总结比喻、重申观点。比喻论证需注意的地方:①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②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③论证时语言要简洁、利落,重在说理,不能拖泥带水;④紧扣主题;⑤要完整、深刻地论述问题;⑥应与其他论证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
作者通过对比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论证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
基 础 巩 固
C
B
*
*
D
A
*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这两篇议论文,均选自儒家经典《孟子》一书。《孟子》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被尊称为“亚圣”。
C.“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道德经》《庄子》《列子》是道家经典。
D.成语“舍生取义”“豁然开朗”分别出自《鱼我所欲也》《桃花源记》。
B
*
7.填空。
(1)生,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是失其本心。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主张,他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
义
亦我所欲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
课 内 阅 读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B
拓展提升
*
2.文章以“鱼”与“熊掌”开头有何好处?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使复杂难懂的道理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引人思考。
3.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肯定了哪类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批评和嘲讽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
4.在今天,我们应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义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扎根,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能崛起。
*
5.孟子认为“舍义取利”的行为是“失其本心”,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古人强调的“义”与人们追求的“利”有无矛盾?为什么?
示例:不矛盾。正当的利益并不与“义”冲突,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如果见利忘义,赚黑心钱,这才是丧失了“本心”。
*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见利忘义的人。
B.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论证,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同时暗示“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C.文章指出每个人都有“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是因为他们丧失了“本心”。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贪生怕死的心。
D
*
拓 展 阅 读
7.【内蒙古包头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①黔敖:人名。②袂(mèi):袖子。③屦(jù):麻鞋。
*
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人家叫喊着让你吃,当然可以走掉;人家道歉了,就可以吃。
*
(3)请你结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示例:《鱼我所欲也》中谈到“舍生而取义”,“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所取之“义”即是一种做人的尊严和骨气,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扶助别人要顾及对方的尊严,否则即便是做善事也不会被接受,甚至有可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
8.【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中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
选拔、任用,这里指被选拔。
财资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同“横”,梗塞、不顺。
哪一个,哪一样。
*
B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成为往事;保持成就的艰难,才是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的事情。
*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为“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认为在富贵中易滋生骄奢,在疏忽中易产生祸乱,这与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思想是相似的。
*
综 合 运 用
9.【贵州安顺中考】下面这则申请书有两处格式错误,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敬的校团委”应顶格写。
将日期与署名互换位置。
“恳请校团委必须批准”,删去“必须”。
*
10.某中学某班将要举行“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走近孔孟
请为这个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以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孔子、孟子虽然离我们的时代十分久远,但孔孟思想中的精髓却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和孟子吧!
*
(2)【任务二】了解孔孟
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几个恰当的议题。
①孔子和孟子的学派——儒家学派
②孔子和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孔子和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和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称
至圣(圣人)和亚圣
思想
仁、性善论
故事
韦编三绝、孟母三迁
*
(3)【任务三】礼赞孔孟
在活动结束时,主持人要用一副对联来表达对孔孟的礼赞,现在只准备了上联,请你完成下联。
上联:先师功德垂青史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儒学精华照九州 (儒家文化耀九州)
*
11.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步入青春,我们会尝到人生更多的酸甜苦辣,在生活中逐步形成自己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1)【拟写主题】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语。
示例一:青春的魅力 示例二:珍惜青春,笑看生活 示例三:放飞青春,放飞梦想
(2)【交流名句】在“青春名言”交流环节中,请把你与大家交流的一句名言警句写下来。
示例一: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示例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
(3)【抒写赠言】这次活动一定带给你不少的感受,请抒写一句有关青春的赠言,送给你的朋友。
示例一:世界上没有既定的命运,用你青春的利剑去斩断厄运的锁链吧。 示例二:请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时节里留下汗水,留下希望,留下拼搏的足迹,让我们高呼:理想万岁,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