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词四首 习题课件(幻灯片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词四首 习题课件(幻灯片35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17: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词四首
*
名 师 点 睛
(1)巩固本课重要字音、实词、相关文学文化常识。了解婉约派、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2)把握停顿节奏,感受词的音韵美,提升诗歌朗诵能力,背诵并能够正确默写四首词。
以练助学 
*
(3)深入理解四首词的思想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感知其意境,加深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悟,积累分析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的情感。
(5)培养语言综合表达、运用能力。
*
《渔家傲·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词有词牌。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其派别有豪放派和婉约派(包括花间派)。
*
《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景象的生动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们忧国思家的真挚情怀和作者建功立业的愿望,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重内轻外、消极防御政策的担忧。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了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追忆了作者当年在军营中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满江红》抒发了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对冲破束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了作者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
*
基 础 巩 固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C 
*
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指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B.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故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渔家傲·秋思》中“秋思”就是题目。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为“唐宋八大家”。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苏轼词的题材,大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狭窄范围。
D.辛弃疾,南宋词人,号稼轩。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B 
*
5.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
(2)鬓微霜,又何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满江红》中,词人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危难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男儿进行对比,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身不得 
男儿列 
心却比 
男儿烈 
*
(8)【山东东营中考】秋瑾《满江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志同道合者难觅的悲痛,又含蓄抒发了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
(9)【甘肃天水中考】《满江红》中,词人化用陶渊明《饮酒》和李清照《醉花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为篱下黄花开遍 
*
课 内 阅 读
1.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
(1)【四川广安中考】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风景之“异”,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D 
拓展提升
*
C.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D.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
(2)【四川广安中考】“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请任选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进行赏析。
示例:采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用将军与战士的白发与泪,表达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4)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
2.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1)【贵州安顺中考】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的两位英雄人物,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
(2)【湖北襄阳中考】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3)【湖北襄阳中考】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孙权 
魏尚 
少年狂气(狂气) 
*
(4)【山东泰安中考】作者将一个“狂”字贯穿全词,对“狂”字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人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志得意满,此一狂也。
B.太守出猎而须“报”知百姓跟随去看,此二狂也。
C.出猎必须射虎,自比孙郎,英姿勃发,此三狂也。
D.词人将自己写成弯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此四狂也。
A 
*
(5)【山东泰安中考】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将叙事、用典、言志融为一体,风格豪放,超迈洒脱。
B.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由虚而实,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心系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D.这首词通篇押“阳韵”,音调铿锵高昂,表现出词人意兴飞扬的气派。
B 
*
3.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1)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突显艺术上的独创。
B 
*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之情。
*
4.阅读《满江红》,回答问题。
(1)【贵州安顺中考】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2)【贵州安顺中考】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示例二: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
(3)下列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
A.“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内心烦闷与彷徨。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一句中,“强派”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而“殊未屑”则又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运用短句,节奏沉缓。
D.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的复杂矛盾心情,真切感人。
D 
*
拓 展 阅 读
5.【四川南充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词人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抵御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A 
*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眼前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
6.【广西桂林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各题。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乙】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示例一: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示例二:乙诗先浓墨重彩描绘战事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发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窦宪勒石燕然 
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
7.【江西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释】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D 
*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D 
*
综 合 运 用
王黄州 
王禹偁 
白乐天 
白居易 
*
9.【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中考】综合性学习。
兴华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苏轼伴我成长”的诗文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欣赏苏轼诗文的意境之美
苏轼的诗文,语言凝练、意境悠远。从下列诗文中任选一句,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文所展现的画面。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水调歌头》)
我选______句,描绘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承天寺的夜晚,月光皎洁、清澈,映衬在庭院中犹如一泓清水。竹柏倒映在水中,犹如藻、荇纵横交错,摇曳生姿,美不胜收! 
*
(2)【活动二】感受苏轼的人格之美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转任密州太守,处于仕途的低谷,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任密州太守时,政治失意,与其弟由七年不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因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诗文,说说在你心目中苏轼是怎样一个人。(不少于60字)
示例:苏轼,是一座丰碑。作为知己,他思念亡妻的真情催人泪下;作为文人,他诗文中的豪情壮志激荡人心;作为政治家,他仕途坎坷,踽踽独行,仍不失乐观与旷达……千年前的他,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