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
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次早,应天府送下一个监生来,犯了赌博,来讨收管。门斗和街役把那监生看守在门房里,进来禀过,问:“老爷,将他锁在那里?”虞博士道:“你且请他进来。”那监生姓端,是个乡里人,走进来,两眼垂泪,双膝跪下,诉说这些冤枉的事。虞博士道:“我知道了。”当下把他留在书房里,每日间他一桌吃饭,又拿出行李与他睡觉。次日,到府尹面前替他辩明白了这些冤枉的事,将那监生释放。那监生叩谢,说道:“门生虽粉身碎骨,也难报老师的恩。”虞博士道:“这有甚么要紧?你既然冤枉,我原该替你辩白。”那监生道:“辩白固然是老师的大恩,只是门生初来收管时,心中疑惑,不知老师怎样处置,门斗怎样要钱,把门生关到甚么地方受罪。怎想老师把门生作上客。门生不是来收管,竟是来享了两日的福!这个恩典,叫门生怎么感激的尽!”虞博士道:“你打了这些日子的官司,作速回家看看罢,不必多讲闲话。”那监生辞别去了。
*
武书道:“这回朝廷奉旨要甄别在监读书的人,所以六堂合考。那日上头吩咐下来,解怀脱脚,认真搜检,就和乡试场一样。考的是两篇《四书》,一篇经文。有个习《春秋》的朋友竟带了一篇刻的经文进去。他带了也罢,上去告出恭,就把这经文夹在卷子里,送上堂去。天幸遇着虞老师值场。大人里面也有人同虞老师巡视。虞老师揭卷子,看见这文章,忙拿了藏在靴桶里。巡视的人问是甚么东西。虞老师说:‘不相干’。等那人出恭回来,悄悄递与他:‘你拿去写。但是你方才上堂不该夹在卷子里拿上来。幸得是我看见,若是别人看见,怎了?’那人吓了个臭死。
*
发案考在二等,走来谢虞老师。虞老师推不认得,说:‘并没有这句话。你想是昨日错认了,并不是我,那日小弟恰好在那里谢考,亲眼看见。’那人去了,我问虞老师:‘这事老师怎的不肯认?难道他还是不该来谢的?’虞老师道:‘读书人全要养其廉耻。他没奈何来谢我,我若再认这话,他就无容身之地了。’小弟却认不的这位朋友,彼时问他姓名,虞老师也不肯说。先生,你说这一件奇事可是难得?”杜少卿道:“这也是老人家常有的事。”
(选自《儒林外史》)
*
(1)简要概括选文中的两件事。
虞博士与犯了赌博罪的监生同吃同住,监生被感化;监考时发现有人作弊,不但没有揭穿反而替他隐瞒。
(2)结合选文及原著,分析众人为何一致推选虞博士做泰伯祠主祭。
①他拒绝以过生日为名收取礼金;旧邻汤相公拆卖了他的房子,不但不责怪反送钱给他;将丫头许配给严管家,两人要离开时,不仅给钱,还推荐管家做了长随。从这一系列举动可看出他襟怀宽阔、仁义。②从没得馆开时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看出他旷达、乐天知命。③从他虽然乐于助人但施与有度,看出他清醒冷静、中和中庸。这些品质都符合众人对于泰伯祠主祭必须是个圣贤的要求,所以虞博士受到众人推举。
*
(3)文中虞博士面对作弊的考生不但没有指责,反而帮他隐瞒,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原因:他这样做是心怀仁义之心,照顾考生并顾忌考生的颜面。看法: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样能够以仁义感化考生,他也没有作弊成功。(或:这样做不对,因为作为考官应该严格维护考场纪律,否则对其他考生不公平,也可能会使得该考生以后得寸进尺)
*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A自想:“这相国、督学、太史、通政以及太守、司马明府,都是而今的现任老爷们的称呼,可见只要会做两句诗,并不要进学、中举,就可以同这些老爷们往来,何等荣耀!”因想:“他这人姓牛,我也姓牛。他诗上只写了牛布衣,并不曾有个名字,何不把我的名字,合着他的号,刻起两方图书来印在上面,这两本诗可不算了我的了?我从今就号做牛布衣!”当晚回家盘算,喜了一夜。
(1)选段中人物A是__________。
(2)《儒林外史》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来揭示其精神世界,“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请你说说选段揭示了A怎样的心理。
揭示了他想到欺世盗名之途而沾沾自喜,一种汲汲于功名富贵的心理状态。
牛浦郎
*
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
(1)补填下面横线处空缺的内容。
《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___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________________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请结合相关篇章内容阐述理由。
不合理。周进好不容易进入贡院,回想起自己读书数十年的经历,却没能中个秀才,悲痛难耐,于是一头撞上去,而不是因为“中了恶”。
吴敬梓
封建科举制度
*
4.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那王举人也不谦让,让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周进下面相陪。王举人道:“你这位先生贵姓?”周进知他是个举人,便自称道:“晚生姓周。”王举人道:“去年在谁家作馆?”周进道:“在县门口顾老相公家。”王举人道:“足下莫不是就在我白老师手里曾考过一个案首的?说这几年在顾二哥家做馆,不差,不差。”周进道:“俺这顾东家,老先生也是相与的?”王举人道:“顾二哥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好弟兄。”
…… ……
*
正说得热闹,一个小学生送仿来批,周进叫他搁着。王举人道:“不妨,你只管去批仿,俺还有别的事。”周进只得上位批仿。王举人吩咐家人道:“天已黑了,雨又不住,你们把船上的食盒挑了上来,拿升米做饭。船家叫他伺候着,明日早走。”向周进道:“我方才上坟回来,不想遇着雨,耽搁一夜。”说着就猛然回头,一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周进又不好问他,批完了仿依旧陪他坐着。他就问道:“方才这小学生几岁了?”周进道:“他才七岁。”王举人道:“是今年才开蒙?这名字是你替他起的?”周进道:“这名字不是晚生起的。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名。梅朋友说,自己的名字叫做‘玖’,也替他起个‘王’旁的名字发发兆,将来好同他一样的意思。”
*
王举人笑道:“说起来竟是一场笑话。弟今年正月初一日梦见看会试榜,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说了,那第三名也是汶上人,叫做荀玫。弟正疑惑:我县里没有这一个姓荀的孝廉,谁知竟同着这个小学生的名字。难道和他同榜不成!”说罢,就哈哈大笑起来,道:“可见梦作不得准。况且功名大事总以文章为主,那里有甚么鬼神!”周进道:“老先生,梦也竟有准的。前日晚生初来,会着集上梅朋友。他说,也是正月初一日,他梦见一个大红日头落在他头上,他这年就飞黄腾达的。”王举人道:“这话更作不得准了。比如他进过学,就有日头落在他头上,像我这发过的,不该连天都掉下来,是俺顶着的了?”
(选自《儒林外史》,有删改)
*
(1)联系原著说说周进后来为什么会在贡院里不省人事。
周进在贡院里看见了摆得齐齐整整的两块号板,那是他做梦都想用的东西,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现在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在眼前,勾起了他满腹的心酸,因此他急火攻心,昏倒在地。
(2)结合原著和选文,简要分析周进的性格。
醉心科举、热衷功名、老实忠厚、怯懦麻木、迂腐无能。
*
(3)从选文中画线语句可以看出王举人对待周进的态度是怎样的?周进对待王举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从“不谦让”“上首坐了”和取笑周进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王举人对待周进的态度十分傲慢,不管周进年纪多大,只管在周进面前摆架子。从“晚生”和周进回答王举人的语气可以看出,周进因自己身份卑微,甘于处在下位,性格迂腐怯懦。这是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造成的结果,让读书人认为考取功名就非常了不起,考不到便自甘卑微。
课外古诗词诵读
*
一、记忆型默写。
1.【四川宜宾中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2.【四川攀枝花中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6.杏花疏影里,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
山头斜照却相迎
吹笛到天明
*
7.__________________,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8.古今多少事,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9.忆昔午桥桥上饮,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0.长沟流月去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二十余年如一梦
渔唱起三更
坐中多是豪英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
11.__________________,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3.【山东日照中考】__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4.【山东临沂中考】斫去桂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
乘风好去
长空万里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光更多
*
15.把酒问姮娥:被白发,________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________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18.__________________,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今幽恨几时平!(纳兰性德《浣溪沙》)
欺人奈何
直下看山河
半竿斜日旧关城
身向云山那畔行
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
二、理解型默写。
1.苏轼《定风波》中道出词人对天气微妙变化的顿悟,表达了词人宠辱不惊的超然情怀,饱含了人生哲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浙江宁波中考】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苏轼《定风波》中的声音表现了词人面对风雨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定风波》中写自己面对人生风雨不畏坎坷的超脱情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
*
4.《定风波》中写词人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定风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7.苏轼《定风波》下阕中描写雨过天晴,语意双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8.《定风波》中苏轼由眼前风雨联想到人生风雨,用“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面对人生风雨无所畏惧、坦然洒脱的情怀。
9.《定风波》中,当苏轼走过风雨,看到山头的斜阳之后,他不禁“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之后的一句感慨“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的顿悟: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10.【山东德州中考】夜色渐浓,杏花摇曳,短笛一声,不由让人想起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
1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形象、委婉地表达自己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光更多
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名著导读
*
1.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次早,应天府送下一个监生来,犯了赌博,来讨收管。门斗和街役把那监生看守在门房里,进来禀过,问:“老爷,将他锁在那里?”虞博士道:“你且请他进来。”那监生姓端,是个乡里人,走进来,两眼垂泪,双膝跪下,诉说这些冤枉的事。虞博士道:“我知道了。”当下把他留在书房里,每日间他一桌吃饭,又拿出行李与他睡觉。次日,到府尹面前替他辩明白了这些冤枉的事,将那监生释放。那监生叩谢,说道:“门生虽粉身碎骨,也难报老师的恩。”虞博士道:“这有甚么要紧?你既然冤枉,我原该替你辩白。”那监生道:“辩白固然是老师的大恩,只是门生初来收管时,心中疑惑,不知老师怎样处置,门斗怎样要钱,把门生关到甚么地方受罪。怎想老师把门生作上客。门生不是来收管,竟是来享了两日的福!这个恩典,叫门生怎么感激的尽!”虞博士道:“你打了这些日子的官司,作速回家看看罢,不必多讲闲话。”那监生辞别去了。
*
武书道:“这回朝廷奉旨要甄别在监读书的人,所以六堂合考。那日上头吩咐下来,解怀脱脚,认真搜检,就和乡试场一样。考的是两篇《四书》,一篇经文。有个习《春秋》的朋友竟带了一篇刻的经文进去。他带了也罢,上去告出恭,就把这经文夹在卷子里,送上堂去。天幸遇着虞老师值场。大人里面也有人同虞老师巡视。虞老师揭卷子,看见这文章,忙拿了藏在靴桶里。巡视的人问是甚么东西。虞老师说:‘不相干’。等那人出恭回来,悄悄递与他:‘你拿去写。但是你方才上堂不该夹在卷子里拿上来。幸得是我看见,若是别人看见,怎了?’那人吓了个臭死。
*
发案考在二等,走来谢虞老师。虞老师推不认得,说:‘并没有这句话。你想是昨日错认了,并不是我,那日小弟恰好在那里谢考,亲眼看见。’那人去了,我问虞老师:‘这事老师怎的不肯认?难道他还是不该来谢的?’虞老师道:‘读书人全要养其廉耻。他没奈何来谢我,我若再认这话,他就无容身之地了。’小弟却认不的这位朋友,彼时问他姓名,虞老师也不肯说。先生,你说这一件奇事可是难得?”杜少卿道:“这也是老人家常有的事。”
(选自《儒林外史》)
*
(1)简要概括选文中的两件事。
虞博士与犯了赌博罪的监生同吃同住,监生被感化;监考时发现有人作弊,不但没有揭穿反而替他隐瞒。
(2)结合选文及原著,分析众人为何一致推选虞博士做泰伯祠主祭。
①他拒绝以过生日为名收取礼金;旧邻汤相公拆卖了他的房子,不但不责怪反送钱给他;将丫头许配给严管家,两人要离开时,不仅给钱,还推荐管家做了长随。从这一系列举动可看出他襟怀宽阔、仁义。②从没得馆开时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看出他旷达、乐天知命。③从他虽然乐于助人但施与有度,看出他清醒冷静、中和中庸。这些品质都符合众人对于泰伯祠主祭必须是个圣贤的要求,所以虞博士受到众人推举。
*
(3)文中虞博士面对作弊的考生不但没有指责,反而帮他隐瞒,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原因:他这样做是心怀仁义之心,照顾考生并顾忌考生的颜面。看法: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样能够以仁义感化考生,他也没有作弊成功。(或:这样做不对,因为作为考官应该严格维护考场纪律,否则对其他考生不公平,也可能会使得该考生以后得寸进尺)
*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A自想:“这相国、督学、太史、通政以及太守、司马明府,都是而今的现任老爷们的称呼,可见只要会做两句诗,并不要进学、中举,就可以同这些老爷们往来,何等荣耀!”因想:“他这人姓牛,我也姓牛。他诗上只写了牛布衣,并不曾有个名字,何不把我的名字,合着他的号,刻起两方图书来印在上面,这两本诗可不算了我的了?我从今就号做牛布衣!”当晚回家盘算,喜了一夜。
(1)选段中人物A是__________。
(2)《儒林外史》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来揭示其精神世界,“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请你说说选段揭示了A怎样的心理。
揭示了他想到欺世盗名之途而沾沾自喜,一种汲汲于功名富贵的心理状态。
牛浦郎
*
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
(1)补填下面横线处空缺的内容。
《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___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________________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请结合相关篇章内容阐述理由。
不合理。周进好不容易进入贡院,回想起自己读书数十年的经历,却没能中个秀才,悲痛难耐,于是一头撞上去,而不是因为“中了恶”。
吴敬梓
封建科举制度
*
4.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那王举人也不谦让,让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周进下面相陪。王举人道:“你这位先生贵姓?”周进知他是个举人,便自称道:“晚生姓周。”王举人道:“去年在谁家作馆?”周进道:“在县门口顾老相公家。”王举人道:“足下莫不是就在我白老师手里曾考过一个案首的?说这几年在顾二哥家做馆,不差,不差。”周进道:“俺这顾东家,老先生也是相与的?”王举人道:“顾二哥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好弟兄。”
…… ……
*
正说得热闹,一个小学生送仿来批,周进叫他搁着。王举人道:“不妨,你只管去批仿,俺还有别的事。”周进只得上位批仿。王举人吩咐家人道:“天已黑了,雨又不住,你们把船上的食盒挑了上来,拿升米做饭。船家叫他伺候着,明日早走。”向周进道:“我方才上坟回来,不想遇着雨,耽搁一夜。”说着就猛然回头,一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周进又不好问他,批完了仿依旧陪他坐着。他就问道:“方才这小学生几岁了?”周进道:“他才七岁。”王举人道:“是今年才开蒙?这名字是你替他起的?”周进道:“这名字不是晚生起的。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名。梅朋友说,自己的名字叫做‘玖’,也替他起个‘王’旁的名字发发兆,将来好同他一样的意思。”
*
王举人笑道:“说起来竟是一场笑话。弟今年正月初一日梦见看会试榜,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说了,那第三名也是汶上人,叫做荀玫。弟正疑惑:我县里没有这一个姓荀的孝廉,谁知竟同着这个小学生的名字。难道和他同榜不成!”说罢,就哈哈大笑起来,道:“可见梦作不得准。况且功名大事总以文章为主,那里有甚么鬼神!”周进道:“老先生,梦也竟有准的。前日晚生初来,会着集上梅朋友。他说,也是正月初一日,他梦见一个大红日头落在他头上,他这年就飞黄腾达的。”王举人道:“这话更作不得准了。比如他进过学,就有日头落在他头上,像我这发过的,不该连天都掉下来,是俺顶着的了?”
(选自《儒林外史》,有删改)
*
(1)联系原著说说周进后来为什么会在贡院里不省人事。
周进在贡院里看见了摆得齐齐整整的两块号板,那是他做梦都想用的东西,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现在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在眼前,勾起了他满腹的心酸,因此他急火攻心,昏倒在地。
(2)结合原著和选文,简要分析周进的性格。
醉心科举、热衷功名、老实忠厚、怯懦麻木、迂腐无能。
*
(3)从选文中画线语句可以看出王举人对待周进的态度是怎样的?周进对待王举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从“不谦让”“上首坐了”和取笑周进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王举人对待周进的态度十分傲慢,不管周进年纪多大,只管在周进面前摆架子。从“晚生”和周进回答王举人的语气可以看出,周进因自己身份卑微,甘于处在下位,性格迂腐怯懦。这是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读书人造成的结果,让读书人认为考取功名就非常了不起,考不到便自甘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