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预习导学案
2.腊八粥
【学习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走进作者】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主要作品: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粥
(
)
腻
(
)
熬
(
)
褐
(
)
缸
(
)
脏
(
)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落
(
)
冲
(
)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圈起来,读两遍。
腊月
喝粥
细腻
咽下
汤匙
搅和
沸腾
唾沫
浓稠
肿胀
熬粥
褐色
染缸
脏乱
要不然
浪漫
(4)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何况:
解释:
浪漫:
奈何:
2.再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整体解读。
①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
②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事,以此给课文分一下脉络。
(2)课文分析
①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有哪些,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腊八粥写具体的。
②说说八儿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
【摘抄积累】
4.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片段赏析】
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nǐ
nì)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lóng
lǒng)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shí
chí)朝口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hé
huo)。锅里的粥也象是益发浓稠了。
(1)用“/”给文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赏析文中画“
”的句子。
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
介绍了选文的主要人物___
__
,
以及他
的心理。
(3)文段中画横线的向子,作者为什么说“老孩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4)文段中最后一句“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这里为什么用“像是”?
(5)八儿家里的腊八粥都放了什么?
【相关链接】
描写腊八节的古诗句:
(1)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
——王季珠《腊八粥》
(2)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兄酬弟劝情如昨,物换星移事可嗟。旅食一瓯怜佛粥,乡心万里入梅花。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
——张问陶《腊八日丁未,此日自成都到家》
【参考答案】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粥zhōu(腊八粥)
腻nì(细腻)
熬áo(熬汤)
褐hè(褐色)
缸gāng(水缸)
脏zāng(脏乱)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luò(落水)
chōng(冲茶)
落
là(丢三落四)
冲
chòng(冲床)
(3)略
(4)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解释: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奈何:用于反问或否定式,表示没有办法。
2.这篇课文记叙了八儿等吃腊八粥的故事,通过对八儿和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同时也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育网版权所有
3.(1)①八儿
②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
第1自然段简述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和味道;
第2-19自然段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部分又包括“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场景。
(2)课文分析
①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
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
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实和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从腊八粥的食材,煮粥时发出的声音,粥的颜色、味道等方面把腊八粥写具体的。
②八儿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是本课的线索,即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
再到“亲见时的惊异”。
4.略
5.(1)nì
lǒng
chí
huo
(2)夸张
八儿
着急
(3)作者认为所有的老人都只不过是老了的孩子,表现出作者充满童心童趣。
(4)因为八儿看不到锅里的情况,只能看到妈妈的动作,也从侧面体现出他着急想要吃腊八粥的心里。
(5)八儿家里的腊八粥里有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
2.腊八粥
一、读拼音,写词语。
áo zhōu
xì nì
yàn xià
jiě shì
(
)
(
)
(
)
(
)
nónɡ chóu
hè sè
rǎn ɡānɡ
zānɡ shuǐ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熬(
)
褐(
)
缸(
)
脏(
)
遨(
)
渴(
)
缺(
)
赃(
)
三、选一选。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松劲(jìn)
唾沫(tuò)
B.肿胀(zhǒng)
搅和(hé)
C.搁置(gé)
黄焖鸡(mēn)
2.“熬”字的意思与( )有关。
A.水
B.火
C.文
D.土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蜡肉 奈何
B.栗子 浪漫
C.沸腾 汤匙
D.猜想 粉碎
4.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 )
①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②美丽的三角梅在风中翩翩起舞。
③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A.反问 比喻 拟人
B.反问 拟人 比喻
C.设问 拟人 比喻
D.设问 比喻 拟人
5.为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1)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 )
(2)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 )
(3)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 )
四、读课文,回答问题。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立时一(
)
合拢--(
)
2.当我读到画横线的句子时,我会想到_________
(
填一个成语)。
3.本文作者
先生,我还知道他的作品
。
4.作者笔下的腊八粥真让人难忘,我也能照着第一句的样子写写我喜爱的-
-种食物。
参考答案:
熬粥
细腻
咽下
解释
浓稠
褐色
染缸
脏水
二、熬(熬夜)
褐(褐色)
缸(水缸)
脏(脏水)
遨(遨游)
渴(口渴)
缺(缺少)
赃(赃款)
三、1.A
2.D
3.
C
4.C
5.(1)C
(2)B
(3)A
四、1.立刻
集合
垂涎三尺
3.《边城》
4.在玩积木的弟弟,在写作业的我,在搞卫生的爸爸,在浇花的爷爷奶奶,闻到妈妈做的红烧鱼,立刻都会等在桌子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