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20:1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

A.酝酿(niàng)
确凿(záo)
迸射(bèng)
周道如砥(dǐ)
B.阴霾(mái)
家醅(pēi)
真谛(dì)
强聒不舍(guō)
C.瓦砾(lì)
秸秆(jié)
蓬蒿(hāo)
千山万壑(hè)
D.栖息(qī)
翩然(piān)
喧嚷(xuān)
气吞斗牛(dòu)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羁绊/滑稽
撤销/合辙押韵
拮据/据理力争
B.睥睨/庇护
繁衍/气息奄奄
涂抹/拐弯抹角
C.勾当/污垢
嘹亮/穷愁潦倒
酬和/随声附和
D.告馨/芳馨
取缔/根深蒂固
咀嚼/味同嚼蜡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婀娜
瞋视
惋转
叹为观止
B.粲然
惬意
徘徊
参差不齐
C.惆怅
褶皱
细腻
叱诧风云
D.缥缈
桕树
束缚
嘎然而止
4.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4分)
(1)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
)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
)绊,容不得闭塞(
)。
5.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辟的,临河的小村庄。
B.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C.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赖子”。
D.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诲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6.(江苏常州)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括号内。(5分)
“融”(
)获选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对更好地诠(
)释“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共荣共赢的精神内hán(
)有天然优势。为了追sù(
)仓顿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diàn(
)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
7.(山东青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篮球场上,九年级二班的主力队员王瑞在抢球过程中意外受伤,虽然他坚持打完比赛,但是班级已与冠军无缘,为此王瑞非常难过。这时,作为王瑞的同班同学,你会对他说:“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含标点40字以内)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北京的炸酱面
刘齐
①北京的炸酱面很有名,我从小就知道。那时我在沈阳读书,家里常吃炸酱面。本来母亲做的已经不错了,我们吃得也快活,但幼年在北京住过的父亲仍不满意,认为没有北京的地道。我心想,北京人跟毛主席紧挨着,又有长城又有天安门,还能吃到比我们这个更棒的炸酱面,好事都让他们赶上了,难怪户口那么金贵。
②长大看电视剧《四世同堂》,那里面有几个北京老爷子一起吃炸酱面,吃得踢里秃鲁的,我在电视外面都替他们香得不行。各种书里也有不少赞誉,给人的总印象,北京除了烤鸭、涮羊肉等菜肴名震中外,主食方面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堂堂炸酱面。说它是主食,似乎不妥,因为它还配有许多小花样,不就菜也能吃得很好,故应叫主副兼备的吃食。据说,老北京人对炸酱面格外青睐,平时舍不得惊动它,重要时刻才肯拿来派用场。炸酱面在北京众多面条中风头最健,简直可以评为京面。
③现在我也有了北京户口,走大街穿小巷,上商店入公厕,都有自豪感。北京的风光养我眼,北京的伙食养我身,我特别感激。但对北京的炸酱面却再也不敢钦佩,确切说,不敢钦佩炸酱面里的那个酱。
④面是没的说,手擀的,筋筋道道的,一碰到牙,牙就高兴。菜码也无可挑剔,黄瓜丝,水萝卜丝,其他丝,外加豆芽、豆瓣等等,赤橙黄绿,清凉可人。还有老醋,还有辣油,还有白嫩爽滑的蒜瓣,万事俱备,千军待发,只欠那个酱了。那个酱却不争气,黑乎乎的,齁咸齁咸的,酱上泛一层令人难堪的浮油,酱里面藏一些令人更难堪的肥肉丁。而且冰凉呆滞,好像搁了一百年,是慈禧手下的小太监炸出来的。
⑤如果我只在一家饭馆遇到这种酱,我会要求自己看主流,识大节。问题是不少饭馆都是这种酱,其中一些店铺还理直气壮地挂着“老北京炸酱面”或“正宗北京炸酱面”的大招牌,小伙计特意穿着老式服装,用朴素而精致的青花瓷碗盛酱,用谦卑而骄傲的京腔高喊“来了您呐”“慢用了您呐”——面对这一切,我变得十分困惑,主流观就有些动摇。
⑥炸酱面以酱成名,兵熊熊一个,将(酱)熊熊一窝,酱的责任极其重要。历史也悠久,几千年以前,古人还没发明涤棉、味素、塑料盆呢,就已经做得一手好酱了。一千四五百年以前,北魏一个老干部贾思勰,给“齐民”也就是平民百姓,写了一本流芳千古的实用性名著,里边专门有一节讲怎样做肉酱。先生特意嘱咐说,要割取刚宰杀的新鲜肉,去掉肥肉,剁得细碎一些。如若与肥肉混在一起,会使酱变得油腻(“取良杀新肉,去脂,细锉”,“合脂令酱腻”,出自《齐民要术·作酱等法第七十·肉酱法》)。
⑦我们家乡的现代人在做酱方面更有两下子。前一段,我在锦州、沈阳一些默默无间的小馆子吃炸酱面,酱都是现吃现炸,热腾腾的,香喷喷的。花样也多,有鸡蛋酱、肉酱等等。肉酱里不但有肉(是新鲜的瘦肉丁),还有青辣椒,有时有豆腐干、豆腐泡。酱往往也是东北大酱、甜面酱或豆瓣酱的复合体,多样香,不像北京那些店,仅由当地黄酱独霸一方。
⑧我无意以家乡的好处来贬低北京炸酱面,我只是为它着急,就像为一个不思进取的名家惋惜一样。北京多好啊,名胜古迹比炸酱面里的菜码还多,老北京话的意味比手擀的面条还长,怎么那个酱就那么徒有其名,让人泄气呢?
⑨或许这些年,我仍像一个初入皇城的外地人那样,只在北京的表面打转转,一直没有发现真正的好酱,而该酱矜持地躲在三进四进的深宅大院、十层二十层的高楼大厦里,与一些熟知其妙的人物悄悄欢乐。
⑩或许,被前人无数次夸奖过的那个酱,原本就是我现在所见的模样,只是今人发展太快,口味太刁,已经吃不出多好的滋味了。
(
释然
)
(
钦佩
)8.请根据提示,按照文章写作顺序梳理“我”对北京炸酱面的心理感受,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9.在①②两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北京炸酱面的名气?有什么作用?(3分)
10.本文语言诙谐、风趣。请根据语境,品味下面句子或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那个酱却不争气,黑乎乎的,齁咸齁咸的,酱上泛一层令人难堪的浮油,酱里面藏一些令人更难堪的肥肉丁。而且冰凉呆滞,好像搁了一百年,是慈禧手下的小太监炸出来的。
(2)问题是不少饭馆都是这种酱,其中一些店铺还理直气壮地挂着“老北京炸酱面”或“正宗北京炸酱面”的大招牌……
11.本文题目是“北京的炸酱面”,文章不仅仅是写北京炸酱面存在的问题,读罢全文,你还读出了哪些更深长的意味呢?(4分)
12.请从生活中选择一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食物,借鉴文中第④段写一段话,要融进你的独特感受。(100字左右)(6分)
(二)端午的鸭蛋(节选)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成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成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成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脆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脆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成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作“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成鸭蛋呢!
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④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13.通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3分)
14.选文第①段中说“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为什么作者还摘录《食单》中“腌蛋”的内容?(4分)
15.选文第②段中写“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有何作用?(4分)
16.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红油就冒出来了。(揣摩句中加点的“吱”字,分析其表达效果。)
(2)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①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②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17.选文中第③段描写孩子们端午节挑鸭蛋制成“鸭蛋络子”这一细节,从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们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请运用细节描写,把你如何精心挑选某心爱之物的过程分享给大家(60字以内,含标点)。(6分)
三、写作(50分)
18.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
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字数在600~800之间。(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与解析
1.DC“气吞斗牛”的“斗”应读dǒu。故选D。]
2.CA.第一组都读jī,第二组分别读chè/zhé,第三组分别读jū/jù;B.第一组分别读pì/bì,第二组都读yǎn,第三组分别读mǒ/mò;C.第一组都读gòu,第二组都读liáo,第三组都读hè;D.第一组分别读qìng/xīn,第二组都读dì,第三组分别读jué/jiáo。]
3.(1)cuān
duo(2)yǒng
yuè(3)jīsè
4.D〔“故名思义”中的“故”应写为“顾”;“味同嚼腊”中的“腊”
应写为“蜡”。〕
5.B[A.辟一僻。C.赖一癞。D.诲一侮。]
6.róng
quán涵


7.示例:王瑞,不要难过了。你受伤了仍然坚持打完比赛,坚持为班级战斗,这种精神已经让我们很受感动了。
二、(一)
8.不敢钦佩
困惑
着急
9.①父亲因母亲做的炸酱面不如北京的地道而不满意;②电视剧《四世同堂》里面几个北京老爷子一起吃炸酱面,“我”在电视外面都替他们香得不行。③各种书里也有不少赞誉;④老北京人对炸酱面格外青睐;⑤炸酱面在北京众多面条中风头最健。
作用:在内容上,从侧面交代北京炸酱面“很有名”,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介绍北京炸酱面,同时也为下文作者的心理感受做铺垫。
10.(1)示例一:采用视觉、味觉等角度,写出了酱的“不争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北京的炸酱面“再也不敢钦佩”的原因,诙谐、风趣,富有表现力。
示例二: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搁了一百年,是慈禧手下的小太监炸出来的”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酱的“冰凉呆滞”,读谐、风趣,富有表现力。
(2)“理直气壮”是指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这里指一些店铺醒目地挂着大招牌,饱蘸作者困惑的情感,诙谐、风趣,富有表现力。
11.①对北京炸酱面这一传统食品的热爱;②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理解;③对快速发展和继承传统的忧思等。
12.示例:青椒没的说,一到嘴,胃口就大开。土豆也好、茄子也好、煨到筋都入了味的牛肉也好、爆炒的肉丝也好、摊到一面微焦一面金黄的鸡蛋也好,只要和青椒的脆爽在一块,总有种来多少都能吃得下的错觉。只是有时青椒太辣,吃的时候不得不一边抹一下脑门儿上浅浅的一层汗珠,灌下大半杯冰凉刺激的碳酸饮料,清凉的气泡从喉咙向食道滚落,舌头却还在来回摆动,颤抖不已……
(二)
13.从名声、特点和习俗三个方面介绍了作者故乡的鸭蛋。
14.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答出“与有荣焉”的意思即可)
15.突出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16.(1)“吱”生动地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声音,体现出高邮咸鸭蛋油多的特点,写出了吃咸鸭蛋时的兴奋和快乐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成鸭蛋的喜爱之情。(2)示例:选第一句话,这句话文白夹杂,有一种幽默感;选第二句话,这句话口语化,平淡有味,读来亲切感人。
17.表现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
示例:我把枣子倒进盆里,一颗颗拈起来,翻来覆去地寻找瑕疵,可是往往没等到发现瑕疵,这颗艳红的枣子就成了我的口中食!
三、
18.【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有提示语的半命题作文题,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贵”。极其看重。真”,真人,真事、真情感。题目可填“友谊”“交往”“读书”“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