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5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件(5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8 14: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西欧丧失世界_________中心
的优势地位。
政治经济
(2)根本原因:西欧国家间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3)关键因素:法德两国关系的改善。
2.进程:
(1)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
《_________》,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后来,_____
___________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2)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___。
巴黎条约
欧洲
经济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3.作用:
(1)经济上:欧共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政治上。
①西欧开始摆脱_____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
策。
②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
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美国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背景:
(1)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
(2)美国帮助:1948年后,随着“冷战”加剧,美国开始
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削减直至免除战争赔偿,发还工业
设备,提供资金和物资。
(3)国际机遇:_________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
劳务得到大量“特需”收入,同时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
市场敞开了大门。
朝鲜战争
(4)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_______
___”“出口第一”的口号。
贸易立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
济大国。
3.影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_________的目标。
政治大国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2)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_____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
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概况:
(1)政策:奉行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2)任务: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_________作为重
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
的行动纲领。
1961
非集团、不结盟
霸权主义
4.影响:
(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
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
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_________。
两极格局
四、中国的振兴
1.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
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与___________保持着良好合作。
不结盟运动
【微点拨】
1.正确区分欧共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二者不是一个概念:(1)“欧共体”是“欧洲共同体”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2)欧洲经济共同体只是欧共体的组成部分之一。
2.正确理解不结盟运动中的“不结盟”: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及美苏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主题一 欧共体的形成及其影响
【问题探究】
1.形成。
(1)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一自然段及下面材料。
材料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思考:为什么“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的消失);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2)阅读课本第一目下的“资料回放”,欧洲走向联合的目标是什么?
提示:通过合作,协同利益,共同加快经济发展,密切各国间的政治关系,加强政治联合。
2.影响。
阅读课本第一目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和“历史纵横”及下列材料。
材料 1974年,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思考:谢尔如此讲话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20世纪70年代,西欧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1967年欧共体成立,在诸多方面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摆脱美国的控制。
【探究总结】
欧洲走向联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1)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失去了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作用,谁也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合”。
(2)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人民反战情绪强烈,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恢复发展经济。
(3)西欧各国面积狭小,资源相对匮乏,原有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纷纷独立。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既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
2.可能性:
(1)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2)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
(3)西欧各国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
(4)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5)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
【深化点拨】欧洲一体化成员国不断增加,合作领域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个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探究训练】
1.1947
年,丘吉尔说:“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为改变上述状况,西欧
(  )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
②逐步走向联合
③努力改善与苏联关系
④力图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遭受重大损失,
战后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优势地位,为恢复和发展经济,
西欧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同时,谋求走向联合,故①
②与题意相符;③不符合史实,④不符合时间。故选A。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签订某一条约,这
一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联邦德国的墨水、法
国的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覆着意大利制作
的飘带。根据这一条约,欧洲由此建立的组织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煤钢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联盟
【解析】选B。分析题干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煤钢共同体是由荷兰、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六国成立的,题干所提到的这些简单的东西,如纸张、飘带等,都与这些国家有关,故B正确。
3.下面是1958年德国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全速前进!》,
漫画中“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共同市场”两支桨正带动着“欧罗巴”这艘巨轮全速前进。对漫画寓意说明正确的是
(  )
A.欧洲联合使欧洲成为第三超级大国
B.欧盟的建立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C.欧洲共同体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D.欧洲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快速发展
【解析】选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共同市场”说明欧洲走向经济联合,“全速前进”说明欧洲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快速发展。
主题二 日本的崛起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问题探究】
1.日本的崛起。
(1)阅读下图: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思考: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
提示:特征: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主要原因:美国的扶植;朝鲜战争的刺激;适当的经济政策及大力发展技术及教育。
(2)阅读课本第二目下的“学思之窗”,思考: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演讲暴露出什么信号?
提示:日本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2.不结盟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思考:(1)根据材料,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原因。
提示:美苏对峙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新兴独立国家处于弱势地位,积极谋求自身的独立与安全、和平与发展。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探究总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由于长期竞争,实力相对衰落。
2.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不结盟运动与欧日崛起对两极格局冲击的不同
  1.从性质上看:
(1)西欧和日本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
(2)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它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2.从宗旨上看:
(1)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进行“冷战”。
(2)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政治集团。
3.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
【深化点拨】当前国际格局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不结盟运动面临转型与重新出发的挑战和机遇。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与常设机构,其会议决议缺乏约束力,组织定位与目标面临调整,需在多极化趋势下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定位。不结盟运动面临发展中国家不断分化重组的考验,需凝聚新共识,加强团结互助。
【探究训练】
1.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
(  )
A.日本得到了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
B.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C.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D.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解析】选D。“日本可以说不”“摆脱美国的控制”说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故选D。
【拓展延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关系的演变


关 系
原 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48年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日本追随美国
日本战败,日本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1948年—20世纪70年代
美国扶植日本,共同对抗中国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和中国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日本与美国、西欧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
2.1975年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通过的《利马纲领》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紧紧地束缚在以初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将致力于
(  )
A.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C.解决内部的矛盾和纠纷
D.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选B。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被“束缚在以初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表明这种经济秩序是不合理的,所以不结盟运动致力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故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