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7 22:5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历史期初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孝王曾攻打西边的游牧民族犬戎,犬戎臣服于周,并固定为
西周王朝提供马匹,后来他们的首领非子受周天子分封,建立泰国。从这段历史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秦国最初并非中华民族的一部分B.华夏族形成是多元融合的历史过程
C.秦灭六国是华夏文明衰退的体现D.中华文明最初起源于陕西西部地区
2.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
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増加。这一变化()
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
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
3.汉武帝提出“罢墻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据《汉书》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也
受到重用。这体现了汉朝()
A.思想统一不足以巩固政权B.儒家思想在实践中名存实亡
C.兼釆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D,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4.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
其孙王融“自侍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这说明南朝()
A.选官重视才能与人品B.用官看重名士对人才的举荐
C.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D,世族子弟直接继承父祖官爵
5.北宋画院王希孟所绘《千里江山图》是传世山水画名作(下图为节选),以长卷形式展现
江南风貌,并用特殊的矿石颜料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绘画风格,其中花鸟人物都细节丰富,栩栩如生,被宋徽宗视为珍藏佳品。这幅作品集中体现了()
A.文人画的意境和趣味B.贴近市井的风俗描绘
C.江南农业生产的环境D.关注自然的审美取向
6.《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
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军机处的岀现D.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7.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
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清政府()
A.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B.逐步接受国际惯例
C.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D.坚守天朝上国观念
8.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
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9.梁启超指出,共产主义和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处于“同一立脚点”;在孙中山看来,“共
产主义在外国只有言论,还没有完全实行,在中国,洪秀全时代便实行过了”;无政府主义者也把大同思想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实质和精髓。这些认识客观上()
A.确立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途径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为国民大革命提供思想基础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0.民国某时期报纸刊登了一组漫画:黄芋的《名实榨取的经济互惠》、黄茅和志庠的《后
方同胞踊跃赠送春礼劳军》和《凯旋回来同欢乐》、克平的《巩固团结,谨防诱降》等。据此推断,该时期最可能是()
A.北伐战争时期B.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1.1949年6月,毛泽东在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衣联盟是基础力量。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A.始终是我国内外政策的理论基础B.指导了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
C.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政策基础D.和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一致
12.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六月十日的一个明朗的下午,山东省昆布县七里乡第三选区一一布北村的人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张被认为是'光荣证'的盖有红印的选民证,走出家门,匆匆地朝着一个方向一一挂着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像的地方聚齐。”该
报道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体现
1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早起源于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
例》。1957年科学奖进行了首次评审,1963年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毛泽东为“发明证书”亲笔题字。到1966年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共297项。以下科技成果可能被列入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C.载人航天技术的实现D.培育杂交水稻“南优2号”
14.“如果我们将中世纪比作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么我们必须将这新的觉醒时代,这个
从佛罗伦萨开始的时代,看成明亮而清澈的黎明。”“这新的觉醒时代”()
A.吹响人文主义的号角B,摧毁罗马教廷的统治
C.高扬理性主义的旗帜D.打破君主专制的束缚
15.“他不仅作为某些关键性方法的发明者来说是杰出的,而且他在善于运用他那时的经验材
料上也是独特的,同时他还对数学和物理学的详细证明方法有惊人的创造才能。由于这些理由,他应当受到我们最深挚的尊敬。”文中的“他”()
A.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B.揭示了自然界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
C.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念D.弥补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16.路德的“因信称义”,进一步坚定了上帝为自然界制定秩序的信心,强化了上帝创造的
是有条不紊的世界的观念,这种坚定不移的信仰是最根本的。相信一切事物存在并有其固有的规律,是可以理解和可以预言的。这表明宗教改革()
A,发现了客观自然规律B.强化了对上帝的崇拜
C.为理性活动解除枷锁D.摆脱了对上帝的迷信
17.钱乘旦指出:“如果说在光荣革命之初,行政与立法的关系尚不明确,国王与议会有可
能各行其是,那么到18世纪中叶,国王的权力已经消退了,立法权已高出行政权,将行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下。”据此可知,英国为捋顺两者关系所釆取的措施是()
A.发动“光荣革命”B.建立议会责任制内阁
C.颁布《权利法案》D.实行1832年议会改革
18.“列宁的讲话遭到孟什维克党人的强烈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内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他们
认为当前的任务应是巩固工农革命民主专政,而不是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情况说明了()
A.十月革命后党内路线之争十分激烈B.俄国二月革命的条件并未十分成熟
C.苏维埃已经掌握了俄国的主要权力D.革命党人未对临时政府有清晰认识
19.1939年,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为背景,发表小说《愤怒
的葡荷》0小说写道:“他们企图用渔网捞河里的土豆,但守卫不让他们这么做。他们到格格响的汽车上捡被扔弃的桔子,但是桔子上已经被喷上了煤油。”据此可知,作者()
A.注重对细节的描写批判社会现实B.通过丰富想象对下层民众寄予同情
C.受环保思潮影响反对工业化浪潮D.擅长以荒诞手法抒发个人主观感受
20.1949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决策文件,明确提出要“防止亚洲出现足以威
胁美国安全或亚洲国家穏定和安全的力量对比”。据此可知,美国()
A.认为亚洲的力量对比已经失衡B.不将苏联视为唯一的敌人
C.致力于维护亚洲的稳定与安全D.将冷战政策重心转向亚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4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929年废止医案的争论;1934年发生在《大公报》《独立评论》上的“所谓国医的问题”的争论;1941年国民政府参政会上的傅斯年、孔庚争论。下表为部分名人在论战中发表的主要观点。
任务
论战中发表的观点
余云岫
(1929 年)
“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 不能选展。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此乃国家大 计,非区区主奴之见也。”
傅斯年 (1934 年)
“只有中医、西医之争,真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暴露得无所不至!以开了四十年 学校的结果,中医还成问题!受了新式教育的人,还在那里听中医的五行、六 气等等胡说!……到今天还在那里争着中医、西医,岂不使全世界人觉得中 国人另是人类之一种!办了四十年学校不能脱离这个中世纪的阶段,岂不使人 觉得教育的前途仍是枉然!”
孔庚等中医 药界人士 (1941 年)
“一曰民族主义,西医主张废置中医中药,尽改西医西药,使我全民民族之 生命,操于西医西药之手,此亡族主义也。二曰民权主义,西医以极少数之 意见,乃处心积虑,利用时机,欲以压迫数百万之中医界,不顾民权,莫此 为甚。三曰民生主义,吾国业国医国药者数百万人,西医竞欲尽以西医西药 养其席,招致外宾,为座上客,挥使同胞无啖饭地,民生主义之谓何!”
据邓文初《“失语”的中医——民国时期中西医论争的话语分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5分)
22.(14分)伴随着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近代文官制度逐渐在英国形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财政大臣罗金厄姆为了扩大'阁的权力,于1782年推动议会通过《文官定员法案》等法案,限制国王恩赐官职的权力,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之手转入到内阁各部门负责人的手中。1805年,财政部还首先设立了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此次改革是英国的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涉及职业道德操守、专业化、任用制度等方面,其首要意义在于将文官及整个文官体系完全纳入了议会的领导之下。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髙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此次改革的政治因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6分)
(3)据材料一、二,简述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启示。(2分)
23.(11分)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的一次重大实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绪帝下谕目取消各衡门堂官对司员士民上书的审査权后,短时间内上书次数猛增至三百多人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了解公文程式,开出了长长的救时方,建策往往同时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社会、财政等等诸多方面。然而,正是他们的参与,使得戊戌变法有了更大的展开面,波及更多人的内心。方案种种,对策多多,却没有一条清晰的改革思路,对彼得、明治的模仿也只能是外貌,而不详其真精神。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材料二法之为用,其先后缓急,当视其所遇之时,时安则局缓,时危则局急。而中外风气,号为讲求时务者,皆务搜求新异之说,以为迎合上意之具。臣愿我皇上于广开言路之下,必持安危缓急之定见,必以求实为先,勿为好奇所动。愚臣之意,究以练兵造械为至急之图环顾诸臣,其老成者既苦于素无学术,其新进者又苦于未经历练。故于奏对之次,颇怀有君无臣之忧。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材料一、二对这一举措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有何共同看法?(6分)
(2)材料二中关于变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关于政治改革的经验启示。(5分)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历史期初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示例1:
观点:傅斯年把中西医之争视为落后与先进之争(迷信与科学之争),这一观点具有片面性。(2分)
评析:中医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历史上名医辈出,有张仲景、华佗等,其中李时珍《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药物学巨典”,为世界文明做岀了贡献。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保存温情与敬意之心,取其精华、继承弘扬。傅斯年的观点受西学东渐,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主义的影响,对中医绝对否定的态度是偏激的。(4分)
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西方科技的传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学习西医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傅斯年注重新式教育,宣传科学思想,这一观点值得肯定。(4分)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两大任务。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继承弘扬中医有利于树立民众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符合时代要求。学习包括西医在内的无进科技是实现现代化的时代要求。(4分)
结论:我们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树立民族和文化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1分)
示例2:
观点:中西医之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众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要求,其争论的观点是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产物。(2分)
评析:1912年一1937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处于“黄金时代”,实现现代化是当时民众的共识,1934年傅斯年在中西医争论中,主张学习西医,破除封建迷信,发展新式教育,正是当时这一时代要求的反映。(6分)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1941年。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国内外形势复杂,孔庚等中医药界人士以“三民主义”为旗帜,弘扬中医,有利于激发民众抗日救国、延续华夏文明的信心,团结中医药人士为抗战做出贡献。(6分)
结论:民众的要求与当时的吋代背景密不可分,合天,虽是和平年代,仍需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处理民族优秀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发挥历史的激励作用。(1分)
22.(1)主要成就:取消国王的人事任免权;奠定了文官常任的原则;文官体系纳入议会领导。(3分)
政治因素:议会和国王的斗争:两党政治的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发展。(3分)
(2)主要内容:公开考试录用文官;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2分)
历史意义:减弱政界腐败风气;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巩固议会改革的成果;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4分)
(3)启示: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2分)
23.(1)举措:鼓励官民上书言事(2分)
意义:提供官民参与政治的可能性;民众获得一定政治言论自由,激发爱国热情(2分)共同看法:上书者缺乏政治实践;上书言论不切实际(2分)
(2)观点:变法须依据时局轻重缓急;变法要以求实为先,以练兵造械为急务;变法缺乏有用人才(3分)
启示:改革需要兼具政治经验和改革能力的人才;改革措施要切实可行(2分,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