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祖父的园子 课件 (共44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2祖父的园子 课件 (共44张 )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21:3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这样的园子,你们喜欢吗?
2 祖父的园子


晃眼
啃骨头
我会认
bàng

蚌壳
kěn
huǎng


嘟囔


倭瓜
luo

走啰





蚂蚱
蚱蜢
嗡嗡
锄头
收割
我会写
shuān

樱花

拔草
xiā
chéng
yīng


承诺

拴马
chǎn
zhà
wēng


蝴蝶


瞎话
guàng

铲平
chú
piáo

和谐


逛街

xiǎn
xiān
新鲜
多音字
鲜见

shí
shén
什么
什锦

jiē
结实
jié
结论

kōng
天空
kòng
空地
[转]辨读:zhuǎn(转弯)zhuàn(转圈)
运用:在转(zhuǎn)弯处,一辆汽车突然转(zhuàn)了个圈。
近义词
反义词
闪烁——
玩腻——
特别——
愿意——
随意——
存心——
闪耀
玩厌
非常
情愿
残疾
丑陋
拘谨
词语对对碰
健康——
漂亮——
随意——
阴凉——
马马虎虎——
燥热
随便
故意
认认真真
词语解释
溜:
蚌:
绒毛:
忽明忽暗,动摇不定。
滑行。
本课指蜜蜂身体表面短而柔软的毛。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贝壳圆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
闪烁:
倭瓜:
南瓜。
光芒四射:
向四面放射出强烈的光线。
存心:
怀着某种念头,文中指要追上蜻蜓的念头。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知名的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知识链接
《呼兰河传》一部描述故乡回忆性的长篇小说,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作者对旧中国的扭曲人性和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茅盾曾说:“《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知识链接
初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列举出花园里都有哪些昆虫,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中心句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作者是怎样如数家珍似的介绍花园里的昆虫的?
作者不仅着眼于昆虫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花园在“我”的记忆中是“明晃晃”的,色彩明亮,活力四射。
花园在“我”的记忆中是什么样子的?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大榆树。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动作描写
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我”不是在劳作,而是在胡闹。这里写出了“我”的天真可爱,也写出了祖父对“我”胡闹的宽容。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这是本段的总起句,下文的三句话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总起句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也说明园子不仅是“我”童年的乐园,也是学习的大课堂。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语言描写
这是对“我”的语言描写,“我”虽然不分苗和草,但在回答祖父的问题时却毫不含糊,非常肯定。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我”和祖父的对话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体现了“我”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体现了祖父很有耐心,对“我”的胡闹没有丝毫责备,还给“我”慢慢讲谷穗和狗尾巴草的区别,对“我”真是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这里体现了祖父怎样的性格?祖父是如何对待“我”的?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这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的天真、可爱,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园子里的“我”是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因为祖父允许“我”随便胡闹,他的爱放飞了“我”的天性。
通过语言描写真实的展现了“我”童年生活的快乐无比。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语言描写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一系列的描述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了活力。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有生命,具有梦幻般的色彩。一系列描述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展现了出来。“花开似睡醒”“鸟飞似闲逛”“虫叫似说话”,这些充满灵性的描写,把人带入了童话般的世界,园子里的一切都能与“我”交流。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在“我”的心中,园子里的东西都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感受到的?
在“我”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有自主性的,是快乐自由的,不受约束地生长的。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写“我”随便地就睡着了,突出了什么?
突出了“我”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再读课文
把课文题目改为“我的园子”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与快乐,所以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美好温馨,那样难以忘怀。作者的童年快乐,还来源于慈爱的祖父,所以作者称园子为“祖父的园子”。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对园子的初步描绘
各色昆虫:
色彩丰富
园中之树:
富有活力
难忘的园中往事
跟着祖父做:
栽花 拔草 种菜 铲地 浇水
自己游戏:
摘黄瓜 追蜻蜓 采倭瓜花
捉蚂蚱
园子里的一切
太阳下的健康漂亮
植物、动物自由自在
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儿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一系列情景,表达了对祖父园子的深深喜爱之情和对包容自己、爱护自己、给“我”自由的祖父表达的思念之情。正是因为祖父的慈爱,“我”才有那么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
作业
你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和同学们交流。
课后习题解答
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默读指导: 我们要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默读。默读时既要能通过语言文字抓住思想内容,对课文有全面的了解,又要深入重点。同时边读边思考、分析、综合、概括。
参考答案: “我”和祖父所做的事情见课文第4,5,13,14自然段。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参考答案: 类似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我内心的感受:在我的内心中它们都是有灵性的,是快乐自由的,不受约束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答案: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