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
关于读书的名句
谈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
2.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运用排比修辞说理的方法。
3.借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目标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世界影响都很大。他的作品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启人深思。《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作者简介
《谈读书》选自《玫瑰树》。 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他的《随笔》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背景链接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篇幅短小,内容贴近生活,表现形式灵活自由,见解深刻,说理简明透彻,多有哲理格言。
文体知识
怡情(yí) 统筹(chóu) 矫(jiǎo)
狡黠(xiá) 诘难(jié) 蒸馏(liú)
味同嚼蜡(jiáo) 吹毛求疵(cī) 阐证(chǎn)
积累字词
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指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文采藻饰: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围绕这一话题,谈了哪些内容?
中心话题是“读书”。
一、读书的目的
二、读书的方法
三、读书的作用
整体感知
作者认为读书有哪些目的?又有哪些偏向(误区)?
读书的三个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正面论述
反面论述
第一部分:读书的目的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目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合作探究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鄙”“羡”“用”这三个字极为准确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论证,突出了正确的读书态度——用书。
合作探究
(3)“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中的“怡情”“傅彩”“长才”三个词语可以颠倒位置吗?为什么?
不能颠倒位置。
①这三个词语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的,形象地写出了读书的作用之大、之多。
②后文是按照“怡情”“傅彩”“长才”的顺序阐述的,这样上下文顺序一致。所以不能颠倒位置。
合作探究
1、读其部分(选读)——
2、大体涉猎(浏览)——
3、全读(精读)——
4、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摘要)——
读书有哪些方法?下列读书方法各适用于什么书?
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
第二部分:读书的方法
只有部分重要的书
不太重要的书
课本、重要的书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方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比喻论证,用“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因为,从反面强调了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合作探究
读书有什么作用?作者对此的观点是什么?
(1)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第三部分:读书的作用
(2)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作用,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举例论证、归纳论证,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论证了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读书能够弥补精神上的缺陷,就像身体百病可以通过运动祛除一样。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合作探究
(3)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举例论证,列举了各门学科知识的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合作探究
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强调读书的作用之大、之多。
强调读书的三种偏向。
品析语言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强调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
强调“读书”“讨论”“作文”在培养人的素养中的作用。
(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品析语言
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对人的不同作用。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品析语言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品析语言
主 旨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推断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舞人们多读书。
课堂小结
1、多法并用,灵活多样。
2、层次清晰,语言精练。
写作特色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反证)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举例论证:(有提示词吗?)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启发或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拓展延伸
阅读《谈读书》 节选段落,完成以下问题。
①读史使人充实,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②凡有报学,皆成性格。③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④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⑤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⑥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⑦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⑧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课堂检测
1.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者,很有说服力。
2.第②至⑤句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读书的重要性,比喻论证。
3.你积累了哪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请写出两句来?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板书设计
东晋陶渊明所写的《五柳先生传》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意是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态度的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