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教学设计
课题
12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法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
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元朝时,怎样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请简单介绍一下元朝的行省制度。
请说出元朝疆域四至。
导入新课
出示汴河虹桥图
这是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将深入探究这一主题。
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
倾听,思考
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
2.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3.知道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4.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5.比较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和当代市民文化生活的相同点和差别,从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特点。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出示清明上河图,分析:
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哪几个?我要去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地方,谁能给我推荐一个场所?
教师总结:著名都市: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简述宋元时期大都市繁华的背景。
请列举大都市繁华的表现。
教师总结:北宋开封:大相国寺:开封最为繁华的场所,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业交易和表演
表现: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摊位很多,十分热闹,勾栏等
出示瓦子和勾栏图示,如下:
小组讨论:(1)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瓦子”和“勾栏”。那你知道什么是“瓦子”?什么是“勾栏”吗?瓦子和勾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在瓦子里你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教师提示如: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里面专供演出的圈子……
出示图片如下:
思考:上图反映的是什么场所?这种场所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教师总结: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居。杂居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出示元杂剧演员示意图:
小组讨论:(1)宋元杂剧的地位及特点?
教师总结: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简述元杂剧发展的三个阶段。
教师提示:可从形成时间、开始兴盛、流行全国三个时间分析。
材料分析:
宋代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分析:(1)宋朝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传承下来?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
(2)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目标导学二:宋词和元曲
出示人物图像
小组合作:(1)有感情地朗读以下几首词,品味词句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选一首你最喜欢的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理由。
《但愿人长久》《声声慢
寻寻觅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请概括宋词的特点。
(3)宋朝著名的词人有哪几位?
教师提示:豪放派代表、婉约派代表……
出示人物图像:
讨论:(1)请介绍元曲四大家。
(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教师总结: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相关介绍: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
目标导学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材料分析: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思考: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何地位?
教师提示: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借助教材分析,如:宋元时期有很多大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
学生列举如:南宋临安: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瓦子种类、数量多……
学生分析原因如: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学生看图并结构教材,如: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主所喜爱。
学生举手汇报如: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学生借助教材归纳,如:形成时间:宋代,开始兴盛: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
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诗句描述的节日,如,中秋节,元宵节……
学生识图,朗读,并归纳特点,如:词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学生根据所知及教材,回答,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学生朗读喝词
学生分析材料,回答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明确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读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本节主要内容,便
于下面教师进行讲解。
学生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在欣赏美的同时,引出相关知识——宋元时期的大都市以及繁华景象的表现。顺其自然。
通过具体展示瓦子和勾栏的展示,使学生对当时这两种娱乐场所有所了解,同时能够吸引学生兴趣。
通过出示杂剧表演人物图示,旨在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图画,引出宋元杂剧的地位及特点,使学生加深理解。
元杂剧发展的三个阶段,教师通过时间段的提示,使学生概括起来层次分明。
传统节日是学生喜闻乐见之情景,这里借助材料引出,并通过诗歌进行练习,使各科知识融江贯通,增强知识的横纵联系。
人物形象的展示,能够使学生以前散片的记忆,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宋词的特点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人物形象的展示,引出著名的元曲四大家。
通过精典悲剧《窦娥冤》的简单介绍,使学生深入了解。
此处通过材料分析和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刻的把握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
复习巩固
1.宋元时期的城市,店铺鳞次栉比,商业活动频繁,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有(???)????????
①开封????②兴庆?????③临安?????④大都?
A.①②③?
?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一位法国学者指出,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夜市 ③瓦子 ④岁币 ⑤邸店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3.《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等。那么他们最有可能走到了当时的( )
A.瓦厂
B.早市
C.瓦子
D.集贸市场
4.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士大夫的提倡
B.
达官贵人的提倡
C.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D.
农民的需要
5.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史记》
B.《西游记》
C.《资治通鉴》
D.《本草纲目》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交流。
通过复习巩固环境,检测本节课的教与学内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知道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了解了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作品,我们要自觉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