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文档属性

名称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2-28 17:45:10

文档简介

甸垛中学13届高二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必修三) 日期:________________
总课题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课 题 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课 型 复习课 课时 1 主备人 李伟 审核人 施玉平
考点搜索 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复习过程 复 习 内 容 个人复备
[知识梳理]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位,低于巴西、俄罗斯、 、美国、印度尼西亚。2.分布:不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土资源不协调。3.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1)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流量 ,且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2)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________________中下游靠近最缺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东线工程路线:从___________抽水站引水,基本沿 ___ 河输水到 地区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线工程路线:从__________水库引水,出 ________水库,沿 山、 _______山东麓送水到 、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西线工程路线:从 上游引水到 上游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 ,吸引更多国内 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利于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 ,控制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 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2)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 。(3)对沿线地区 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4)沿线土壤易发生________。(5)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污水排放多,降低 。[考点质疑]1、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1)对中西部地区:①将西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②推动中西部_______________,增加就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2)对东部地区:①缓解东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优化能源结构;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③促进能源生产和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 、 是三个重要因素;此外,还有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 等。(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区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促进区域 调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迁移,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 业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发展 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改变了区域_______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污染产业转移,环境得到改善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可能带来___________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外移,国内 减少, 增加大量接受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经典体验]图17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18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体系建构]【自我提升】一、单项选择题图1为“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1~3题。1.由图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区)( )A.河北水土配合最差   B.广西水土配合最佳C.水土配合总体较好D.越往北水土配合越差2.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3.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 700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到2010年,中石化每年将往上海输送19亿立方米天然气。据下图回答4~5题。4.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5.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二、双项选择题图3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原料7.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2011·苏南十校联考)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8~9题。8.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A.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B.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C.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D.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9.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输水线路短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三、综合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材料二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A.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         ,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       和      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办法,为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成功地建成了      和      工程。(4)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①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    河至    (城市)。②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    水库至    (城市)。③西线调水路线:________江和________江至________河(5)从经济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意义。【教学反思】 个人复备个人复备个人复备个人复备个人复备
图1
图3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