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激趣
天鹰高翔鸟飞绝
(2字动物名)
大雁
大雁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群的聚合体。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喙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颌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上颌硬角质鞘强大,占了上颌的全部。额部无肉瘤,呈流线型。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
全世界共有9种大雁,我国就占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
大雁归来
(美国)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和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3、品味文章优美的抒情性语言、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4、培养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揭示课题
《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是由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奥尔多·利奥波德所写的。 “大雁归来”中的“归来”有两层含义:
①飞回来了;
②表达了对大雁的呼唤、期盼和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奥尔多·利奥波。他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读准字音
僻pì静 弥mí漫
覆fù盖 环颈jǐng雉zhì
璞pǔ鹬yù 狩shòu猎
雾wù霭ǎi 缄jiān默
窥kuī探 凋diāo零
顾忌jì 迁徙xǐ
滑翔xiáng 沼zhǎo泽 zé
香蒲pú 忧郁yù
多音字
吓
xià
hè
吓唬
恐吓
背
bēi
bèi
背包
背诵
学习词语
雾霭wù ǎi雾气。
缄默jiān mò闭口不说话。
迁徙qiān xǐ 迁移。
赌注 dǔ zhù指赌博时所押的财物。
沼泽zhǎo zé 低洼积水、杂草丛生的大片泥淖区。
瞄准miáo zhǔn射击时注视目标,以期命中。
狩猎shòu liè打猎。
盘旋pán xuán逗留,徘徊。
喧嚷xuān rǎng喧哗,大声吵闹。
邀请yāo qǐng请人出席或参加。
凋零diāo líng凋谢零落。
枯燥kū zào形容一点劲头也没有。
稀疏xī shū宽松;不稠密。
弥漫mí màn(烟尘、雾气、水气等)充满、布满。
目空一切mù kōng y ì qiè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偷偷摸摸tōu tōu mō mō指背着人暗中行事。
窥探kuī tàn暗中察看。
预料yù liào事先推测。
生气shēng qì生命力,活力。
预期yù qī预先期待。
深沉shēn chén声音低沉。
久别jiǔ bié长时间地分别。
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5)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6-10)介绍大雁的日常生活。
(11-13)揭示主题,写大雁的联合观念值得人类借鉴学习。
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一段承接题目,总领全文,运用对比手法,把燕子与大雁进行对比,说明大雁才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它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希望和喜悦。
问题探究
2、分析“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3、“赌注”一词有什么特殊意味?
赌注的意思是赌博时所押的财物。在此处意 味着大雁飞行迁徙的成本很高,而且不能随意撤回。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威斯康星法规的内容。
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
5、冬天如何能“抖掉”?
“抖掉” 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春天到来,河水开始融化,大雁归来,嬉戏、玩水、“抖掉”了冬天。
6、 思考问题: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1)三月春暖北飞
(2)飞行路线很直
(3)常成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4)孤雁时常哀鸣
(5)雁过群体生活
7、“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一移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这一句意在说明什么?
大雁的飞行是笔直的。
8、“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一句中的“我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见大雁归来后的欣喜之情。
9、分析“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这句话的含义。
表达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与期盼。
10、快速浏览第一、二部分,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体会写法及作用。
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拐来拐去”“低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大雁机敏、活泼、警觉和在休战期的自在快乐等特点。
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邀请”是指热情地召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间的联络,表明大雁的聪慧,同时我们从大雁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美好的友情。
③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的情态描绘得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④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比喻,把大雁比作凋零的枫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雁从盘旋到着陆时的悠闲姿态。
①-④这几句话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11、“3月的大雁则不同” 是一个过渡句。其中“不同之处”显现在哪里?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12、“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 ”指的是什么?
指对“孤雁”问题的思考有了准确解释的希望。
13、“那种想像 ”指的是什么?
指过去猜测“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
14、“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一句中“爱鸟者的感伤”具体“感伤”什么?
为那些孤雁因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被扼杀,或成了心碎的单身,或成了失去了子女的父母而感伤。
15、你觉得大雁身上有哪些可贵的东西?
大雁身上有亲情、友情,还有联合观念,更有赋予大自然的诗意。
1 6、孤雁有什么特点?
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都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即都是伤心的单身。
1 7、“所有的孤雁都有一个共性”一句中的“共性”能否去掉?为什么?
【1】不能;
【2】因为“所有”表示一切孤雁都是这样,无一例外。
18、如何理解“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孤雁的同情及对杀鸟者的憎恨。
19、“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这“希望之光”意味着什么?
“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也就是说,孤雁不多 ,或者说很少。这“希望之光”意味着人们捕杀大雁的现象得到了控制,保护鸟类的意识有所增强。
20、默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和作用。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这句话把3月迁徙的大雁的鸣叫比喻成一首诗歌,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之情,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起到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①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通过大雁和主红雀、花鼠的对比,突出了大雁迁徙的坚定不移。
21、文中除了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作者
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大雁的特征,试找出几句
并加以分析。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通过大雁和乌鸦的对比,突出了大雁南飞路线笔直,有明确的目的地。
22、 通读全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大雁进行观察的,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对大雁的报春感到欣喜,把春雁的数目看作农场春天富足的标准。
(2)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地钦敬。
(3)喜欢倾听大雁集会时的各种鸣叫,认为那是它们乐此不疲的辩论。
(4)对孤单的大雁感到哀怜,表示对枪杀者的反感和痛恨。
(5)赞叹大雁具有人类所不及的联合观念。
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阅读感悟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这么美妙。
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课堂巩固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B.曲线(qū) 狩猎(shǒu)
C.香蒲(pú) 沼泽(zhǎo)
D.雉鸡(zhì) 黑鹂(l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融化 暄嚷 B.邀请 凋零
C.想像 枯燥 D.鸭蹼 窥探
B (shòu)
A (喧)
4.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5.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D
D 解析:“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比喻不当.“脉搏”可以跳动不能流动,“小河”可以流动不能跳动,两者没有相似点,构不成比喻;
D
D 解析:“洗心革面”是说一个人犯了错误,改过自新,用在这里不合适。
回顾所学,试着写出有关“大雁”的诗句: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5.西风烈,______________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 娄山关》
归雁入胡天
长风万里送秋雁
归雁洛阳边
衡阳雁去无留意
长空雁叫霜晨月
课堂巩固训练
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D
D.点拨:D项为比喻,其他各项为拟人。
课堂阅读训练
(一)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①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课堂阅读训练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
答:
大雁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课堂阅读训练
2.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曲线还是直线?
答: 定期迁徙的大雁在黑夜将飞行__________ 英里。
3.由第三、第四段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允许猎杀大雁?什么季节不允许?在这些季节大雁怎么活动?
答:
4.画线句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直线
200
冬;春。冬天在晚上觅食活动,春天放心大胆地觅食、活动。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蓬勃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5、第③段中“大雁知道很多事情, 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是什么意思?“威斯康星的法规” 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大雁知道 11 月 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 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 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捡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 觅食。 由此可见, 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 春季禁止猎杀大雁, 冬季则允许猎杀。
解析: 联系③④两段中大雁的行为来理解把握。
6. 从选文中, 你读出了大雁的什么美好品性和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作者描写大雁归来的情景, 说它们“向每个沙滩低语着, 如同向久别的
朋友低语一样”“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写出了大雁的善良与热情
的美好品性和极富灵性的特点。
解析: 要从大雁的行为把握其品性。
7. 作者写此文仅仅表达自己对大雁的喜爱与赞美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作者写此文还为了呼吁人们把动物当朋友, 和它们和谐共处。 从选文中大雁归去时“大雁知道, 从黎明到夜幕降临, 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 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的细节可以看出人类对大雁的不友好。 作者对大雁极力赞美, 赞美它们是春天的使者, 赞美它们的灵性与热情, 称呼它们为“我们的客人”“我们的大雁” , 就是要用自己对大雁的态度去影响人们, 让人们也把大雁当朋友, 也来爱护
大雁等动物朋友。
解析: 从人们对动物的态度和作者对动物的态度的比较中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课堂阅读训练
沙尘暴敲响了警钟
①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保护环境,抑制环境恶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地球环境已有声有色、实实在在地威胁着人类。因此,今年世界环保日的主题定为“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②今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在气象学中,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级。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称为“扬沙”;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称为“沙尘暴”。
③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原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土地沙化不断扩展。我国50年代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90年代每年扩展则已达2460平方公里。
④据国家环保部门的分析,沙尘暴骤起的主因之一,在于草原过度放牧而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内蒙古某地区草场放羊的密度,50年代为60万只羊单位,90年代初发展到202.5万只羊单位,超过草场极限载畜量26.5万只羊单位。50年代那儿水草丰美,牧歌声声,成片羊群如悠悠白云游动于草原的富有诗意的兴旺美景已不复存在。如今,一眼望去,是被啃光牧草、土地沙化的6万平方公里的荒漠。草场成为扬起沙尘暴的沙源。再看看另外一个旗,由于产羊绒获利大,牧民靠多养山羊增收,养羊125万余只,其中山羊达90万只。而一只山羊对草场的破坏力相当于20只绵羊对草场的危害。春天牧草刚返青,饥饿的山羊大军就将牧草一扫而光。这个旗虽年产15万公斤羊绒,但由于过度放牧,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而急剧沙化。羊绒业是发展了,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
⑤“羊绒业是生态环境的绞刑架。”这句话确有警示感,但它还未道出问题的实质。八年前联合国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针对沙漠化等全球七大环境危机所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有一个基本精神;富裕和繁荣的新概念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较高水准的生活,生活方式改变指的是更少地依赖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的承载能力达到协调。它深刻地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了环境恶化。换言之,将人类赖以生息的生态环境套上绞刑架的,正是当代盛行的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而包括羊绒业在内的任何产业,只要与大自然休养生息协调,就决不会充当环境的绞刑架。
⑥朱镕基总理最近在河北、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加快防沙治沙,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如果只图眼前经济高速增长,不顾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jiè___泽而渔的方式,超负载地开发利用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那不要说经济增长能持续几年,恐怕要避免经济衰退都很艰难。今年的沙尘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进入2000年之后,我们必须考虑的是,如何追求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同时,注意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等。
问题
1.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jiè_____泽而鱼。
2. 从文中看,今年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的原因在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说明方法。第④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
气候异常,东亚冬季风势力强
土地沙化不断扩展(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
作比较、列数字
草原过度放牧而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
5. 文中的第④段不能与第③段互换位置的理由是:
?
6. 从全文看,第⑥段画线句“今年的沙尘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句中划线词“警钟”指的是
(1)第③段总写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的多种原因,第④段具体剖析其中的一个主因。
(2)第⑤段的第一句承上启下,总结了第④段,与第④段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土地沙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超负载地开发利用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那么不要说经济增长能持续几年,恐怕要避免经济衰退都很艰难)。
7. 从文中看,防沙治沙根本而且有效的途径是
根据这个途径,结合发生沙尘暴的原因,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措施。例如:以圈养为主,轮流放牧,来提高草地生产力。
?
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或“更少地依赖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的承载能力达到协调”,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可以针对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原过度的放牧等,来提出具体措施,言之成理即可,不必追究目前能否实现。
8. 对本文的重点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本文主要说明沙尘暴骤起的原因及危害;有的认为,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A类答案:本文主要说明沙尘暴骤起的原因及危害,因为文中大部分内容在介绍沙尘暴骤起的原因及危害。
B类答案: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文中从沙尘暴骤起的原因及危害说起,更有力地阐述了观点。
C类答案:本文前半部分重在说明沙尘暴骤起的原因及危害,后半部分重在论述提倡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本文是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