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学2020-2021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1 (有答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每3分 共30分)
1.已知在一个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中,腰长为2cm,则这个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为( )
A.1 B. C.1或 D.或2
2.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南偏西65°方向的A处,它以每小时36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
航行,1.5小时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50°的B处,则B处与灯塔P的距离为( )
A.60海里 B.54海里 C.52海里 D.48海里
3.在Rt△ABC中,AC=12,BC=16,∠C=90°,AD是∠CAB的平分线,交BC于点D,则△ADB的面积为 ( )
A.120 B. 90 C.72 D.60
4.如图,点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部一点,AP=2,BP=,CP=4,则△ABC的面积为( )
A.10 B. C. D.
5.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的度数为( )
A.145° B.140° C.135° D.125°
6.等腰三角形一腰的中线,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cm和18cm的面部分,则这个等腰
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9 B.9或11 C.11 D.8或3
7.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周长为,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
A. B.9 C. D.或
8.如图,在△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若AD=8,BD=6,则AC的长为( )
A. B. C.8 D.
9.如图:在△ABC中,∠BAC=100°,∠ACB=20°,CE是∠ACB的角平分线,D是BC上一点,
且点D是线段AC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则∠CED的度数( )
A.25° B.20° C.15° D.10°
10.下列命题:①过到一条线段距离相等的点的直线,一定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一个三角
形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这个三角形的外部,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③到角的
两边距离相等的点一定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④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这个三角形的
内部,则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⑤ 等边三角形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和三边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同一点.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为( )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每题3分 共30分)
11.如图,△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DE⊥AB,于点E,若AC=18,
CD=6,AB=22.5,则△BDE的周长为 .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70°,则其顶角为 .
13.下列命题:(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2)如图a=b,则a2=b2;(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
余;(4)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5)对顶角相等.其中逆命题是
真命题的是 .(填序号)
14.如图,已知∠AOB=30°,点P在∠AOB内部,OP=17cm,P1与P关于OB对称,P2与P关
于OA对称,则P1P2的长为 cm.
15.∠AO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且∠AOB=60°,在∠AOB内有一点P(4,3),M,
N分别是OA,OB边上的动点,连接PM,PN,MN,则△PMN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
16.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是∠ABC和∠ACE的平分线的交点,若∠BDC=35°,
则∠CAD的度数为 .
17.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
则∠B= .
18.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为28、35、49.其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
S△ABO:S△BCO:S△CAO= .
19.若∠MAN=10°,A1,A3,…在AN上,A2,A4,…在AM上,△AA1A2,△A1A2A3,…均是等
腰三角形,且AA1=A1A2=A2A3,…在∠MAN中长度为AA1的线段,最多能作出 条.
20.如图,在△ABC中,AD是∠BAC平分线,EP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延长线于点P,
连接AP,下列结论:①AP=DP;②∠B=∠CAP;③S△ABD:S△ACD=AB:AC;④BD=DC;
⑤∠BAP=∠ACP,其中正确的是 (填正确的序号).
三、解答题(共7题 共60分)
21.(满分10分)已知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1)写出逆命题并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2)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画出“图形”,写出“已知”,
“求证”,再 进行“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反例说明.
22.(满分9分)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在线段CD上,∠DAE=∠BAE,
∠ABE=∠CBE.求证:点E是DC的中点.
23.(满分9分) 已知:如图,在△ABC中,∠A=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DE⊥BC,
交BC于点E,求证:△DEC的周长=BC.
24. (满分12分) 如图,△ABC中,AB=AC,∠BAC=90°,BD平分∠ABC,BE⊥CE,垂足E在
BD的延长线上,请你解决下列问题:
(1)延长BA和CE,交点为点F:
①在图上作图,并标出点F;
②证明△ACF≌△ABD;
(2)试探究线段CE和B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5.(满分10分)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DG⊥BC 且平分BC,DE⊥AB 于E,DF⊥AC
于F.
(1)说明BE=CF 的理由;
(2)如果AB=5,AC=3,求 AE、BE 的长.
26.(满分10分) 如图所示,已知△ABC是边长为12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2cm/s,点Q运动的速度 是
4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在
点P与点Q的运动过程中,△BPQ是否能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请求出t,若不能,请说明
理由.(2)在点P与点Q的运动过程中,△BPQ是否能成为等边三角形?若能,请求出t,若
不能,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每3分 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B C B C A D A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每题3分 共30分)
11、18 12、110° 13、(1)(3)(4) 14、17 15、 16、55°
17、20°或70° 18、4:5:7 19、8 20、①②③⑤
21. (1)逆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上的高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真命题.
如图已知△ABC中, CE、BD分别是AB、AC上的高,若BD=CE,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BD、CE是△ABC的高,
∴CE⊥AB,BD⊥AD,
∴∠AEC=∠ADB=90°,
∵∠A=∠A,
∵BD=CE,
∴Rt△ADB≌Rt△AEC,
∴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
22、 证明:过点E作EF⊥AD于点F,EG⊥BC的延长线于点G,
EH⊥AB于点H,
∵AD∥BC,
∴F、E、G三点共线,
∵∠DAE=∠BAE,∠ABE=∠CBE.
∴EF=EH,EH=EG,
∴EF=EG,
在△EFD和△EGC中,
∵,
∴△EFD≌△EGC(ASA);
∴DE=CE,
∴点E是DC的中点;
23.(满分9分) 已知:如图,在△ABC中,∠A=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DE⊥BC,
交BC于点E,求证:△DEC的周长=BC.
证明:∵∠A=90°,
∴DA⊥AB,
∵BD是∠ABC的平分线,DA⊥AB,DE⊥BC,
∴DA=DE,
在Rt△ABD和Rt△EBD中,
∴,
∴Rt△ABD≌Rt△EBD(HL),
∴AB=BE=AC,
又∵∠A=90°,且AB=AC,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ABC=45°,又∠DEC=90°,
∴△DE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E=EC,
∴AD=EC,
△DEC的周长=DE+EC+DC
=AD+DC+EC
=AC+EC
=BE+EC
=BC.
24. (满分12分) 如图,△ABC中,AB=AC,∠BAC=90°,BD平分∠ABC,BE⊥CE,垂足E在
BD的延长线上,请你解决下列问题:
(1)延长BA和CE,交点为点F:
①在图上作图,并标出点F;
②证明△ACF≌△ABD;
(2)试探究线段CE和B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①如图:
②证明:∵∠BAC=90°,BE⊥CE,
∴∠CDE=∠F,
∵∠BDA=∠CDE,
∴∠BDA=∠F,
在△ACF和△ABD,
∵,
∴△ACF≌△ABD(AAS);
(2)2CE=BD
证明:∵BD平分∠ABC,BE⊥CE,
∴∠A BD=∠CBE,∠BEF=∠BEC=90°,
在△BFE和△BCE中,
∵,
∴△BFE≌△BCE(ASA);
∴EF=CE,
∴2CE=CF,
∵△ACF≌△ABD;
∴CF=BD,
∴2CE=BD.
25.(满分10分)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DG⊥BC 且平分BC,DE⊥AB 于E,DF⊥AC
于F.
(1)说明BE=CF 的理由;
(2)如果AB=5,AC=3,求 AE、BE 的长.
(1)证明:连接BD,CD,
∵AD平分∠BAC,DE⊥AB,DF⊥AC,
∴∠BED=∠CFD=90°,DE=DF,
∵DG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D=CD,
在Rt△BED与Rt△CFD中,
∵,
∴Rt△BED≌Rt△CFD(HL),
∴BE=CF;
(2)在Rt△AED和Rt△AFD中,
∵,
∴Rt△AED≌Rt△AFD(HL),
∴AE=AF,
设BE=x,则CF=x,
∵AB=5,AC=3,AE=ABBE,AF=AC+CF,
∴5x=3+x,
解得:x=1,
∴BE=1,AE=ABBE=51=4.
26. (满分10分) 如图所示,已知△ABC是边长为12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2cm/s,点Q运动的速度 是
4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在
点P与点Q的运动过程中,△BPQ是否能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请求出t,若不能,请说明
理由.(2)在点P与点Q的运动过程中,△BPQ是否能成为等边三角形?若能,请求出t,若
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①当点Q到达点C时,即△BPQ为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
∵AB=AC=BC=12cm,∴当点Q到达点C时,BP=6cm,
∴点P为AB的中点.
∴QP⊥BA(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4t=12,
解得t=3s时,△BPQ是直角三角形.
②当PQ⊥BC时,即△BPQ为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
∵△ABC是等边三角形,
∴∠B=60°,
∴∠BPQ=30°,
∴PB=2BQ,
∴122t=2×4t,
解得t=1.2s.
∴当t=1.2时,△BPQ是直角三角形.
(2)假设在点P与点Q的运动过程中,△BPQ能成为等边三角形,
∴BP=PQ=BQ,
∴122t=4t,
解得t=2s.
∴当t=2s时,△BPQ是个等边三角形.
第14题图
第25题图
第4题图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第10题图
第24题图
第24题图
第23题图
第11题图
第17题图
第22题图
第8题图
第22题图
第25题图
第3题图
第15题图
第19题图
第21题图
第2题图
第24题图
第23题图
第16题图
第20题图
第18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