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 讲练课件——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孔乙己 讲练课件——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19:5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5.孔乙己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1分)
羼水( )  间或( )  侍候( )
阔绰( ) 笔砚( ) 乱蓬蓬( )
唠叨( ) hūn( )菜 伤bā( )
wǎn( )惜 不屑置biàn( )
chàn
jiàn
shì
chuò
yàn
péng
láo dɑo




jiá
jiā
hōng
hǒng
hòng
倘若
流淌
徜徉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一篇小说的核心。
C.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状元”。
D.“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解析】A.《狂人日记》选自小说集《呐喊》;B.人物是一篇小说的核心;C.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状元”是殿试第一名。
D
请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答题。
4.赏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排”字有摆的意思,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却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急于争辩的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5.谈谈你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理解。(3分)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预示了他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这样的描写表现了他爱慕虚荣、贫困潦倒、死爱面子的特点。
6.下列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特点?(4分)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肖像描写。写出了他尚有劳动能力但又不肯劳动、好逸恶劳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萎靡颓唐、生活穷困潦倒、因偷窃而经常挨打的现状。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7.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视角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4分)
作者以一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这样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而且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显得更为真实亲切。
8.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用简朴清晰的笔触勾勒人物形象,刻绘细腻传神的肖像。如写孔乙己的脸色,最先是“青白脸色”,临终前是“黑而且瘦”,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命运悲惨的老书生形象。
请你仔细观察你熟悉的人物的某一部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100字左右)(6分)
示例:时光飞逝,如今,我已同父亲一般高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端详父亲的脸,工作的繁忙、身体上的病痛让他身体消瘦,面容憔悴。充血的眼,两个大大的眼袋……预示着父亲已不再年轻。尽管外界太多的纷扰会令他略显疲惫,但他的眼里总闪烁着坚定与不屈的光芒。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题。
若说诗是人生的浪漫,散文是人生的不羁,戏剧是人生的波澜,那么小说就是人生的百科全书。
小说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番别样的天地。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时光永远不会倒流,但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①这却是经常时时发生的事。你或许从不知道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可以像《孔乙己》中那样严重,被人取绰号为“孔乙己”的孔先生对众人的取乐也只能bù xiè zhì biàn,你甚至会为众人的冷漠、麻木感到(  )以及对孔乙己悲惨的命运感到一丝wǎn xī。你或许从不知道,一个人可以像《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那样吝啬,直到侍
候他的人挑去一茎灯草他才肯断气。②在小说中,可以让我们获得人生的感悟。有人说:小说是人生的缩影。的确,许多作家都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创作小说,希望读者能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获取些启发。
③小说可以陶冶情操,扩大我们的道德修养。《格列佛游记》教会我们正义与尊严,《汤姆叔叔的小屋》呼唤反抗的精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磨砺我们坚忍的意志……④从翻开小说的那一刻起,便时时被感动包围,被信念支持。
然而,小说只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部分,语文世界(  )而奇妙。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还会登上戏剧舞台。________。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chuò shì      B.zhuò shì
C.zhuò sì D.chuò sì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屑置辩 婉惜 B.不屑置辨 婉惜
C.不屑置辩 惋惜 D.不屑置辨 惋惜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不可思议 辽阔 B.不堪设想 广阔
C.不堪设想 辽阔 D.不可思议 广阔
A
C
D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这却是经常发生的事”。
B.②处修改为“小说,可以让我们获得人生的感悟”。
C.③处修改为“小说可以陶冶情操,加大我们的道德修养”。
D.④处修改为“从翻开小说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时时被感动包围,被信念支持”。
【解析】③处应修改为“小说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
C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A.①④②③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B
6.学习了小说《孔乙己》,班级开展“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6分)
(1)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4分)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鲁迅散文的特点
【研究依据】《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我的发现】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地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虽零零碎碎写了自己对阿长的诸多讨厌,但又写了她为自己买《山海经》这件事。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2)“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2分)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尝尽人生酸辛。
充满世态炎凉;大社会小人物
独腿人生(潍坊中考改编)
罗伟章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与闹市区有一段距离,下公交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曾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见我犹豫,车夫开导我说:“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这不是讹人嘛。”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穿着人力三轮车车夫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至少有55岁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右腿上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摆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
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上坡路。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重地喘着粗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影。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 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他说:“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下了车,那两个外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的坏话。”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自豪的情感。
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
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但此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谢谢。”我轻声地说。“谢谢您!”车夫郑重地说。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7.简要梳理“我”对车夫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怀疑→______→高兴→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情
感动(使用其他词语,意思对亦可)
8.小说让车夫自述拉两个外国人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①“我”对车夫以前的事一无所知,运用车夫自述的方式使故事更真实、情节更紧凑。②这个故事上升到了城市与国家的层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深刻。
9.小说中画线部分对独腿车夫蹬车情形做了详细描写,请简要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①通过车夫蹬车的艰难,从细节上表现他生活的艰辛不易。②残缺的躯体与顽强的表现,展现出车夫精神世界的伟大。③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让“我”产生心灵的触动。
10.车夫是一个具有很多优秀品质的人物,请简析车夫形象。(3分)
①车夫为人诚恳,关心他人,耐心地向“我”解释车价,介绍乘车路线。②他不怕困难,身残志坚,坚持自食其力,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地与命运抗争。③自尊自爱,有民族尊严感。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④讲求信誉,自尊自爱,坚持只收3元钱。⑤为人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在离别墅百十米处叫“我”下车,为“我”留面子。
11.小说为什么以《独腿人生》为题目?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①题目具有一定的悬念,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有助于突出主人公的主要精神品格。③暗示了小说情节的凝聚点。④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能引起读者的反思。
12.车夫与鲁迅小说中孔乙己的命运截然不同,请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社会原因。(4分)
孔乙己:①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和摧残。②受到社会权贵和普通民众的歧视和嘲笑。人力车夫:①社会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②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