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13.短文两篇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4分)
诘难( ) 滞碍( ) 狡黠( )
阐证( ) 涉猎( ) 吹毛求疵( )
liàn( )达 zǎo( )饰 统chóu( )
聪yǐng( ) 要jué( ) 劝jiè( )
狂wàng( )自大 zhū( )如此类
jié
zhì
xiá
chǎn
shè
cī
练
藻
筹
颖
诀
诫
妄
诸
2.多音字注音,形近字组词。(7分)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对别人说的话千万不要寻章摘句,这样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B.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吹毛求疵,只有拥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C.这篇文章虽然篇幅很长,但语言平淡,读起来味同嚼蜡。
D.吴老师才华横溢,教学水平很高,常常在课堂上高谈阔论,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C
【解析】A.“寻章摘句”意思是搜寻、摘取文章的漂亮词句。可改为“断章取义”。B.“吹毛求疵”意思是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含贬义)。可改为“精益求精”。D.“高谈阔论”意思是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4.(广安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眼界决定了读书人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________。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③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④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A
5.培根的《谈读书》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气势,鲜明有力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请你仿照这种写法,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谈一谈你对读书的看法。(120字左右)(6分)
例文:与好书相伴,绘美丽人生,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有了读书这个厚实的根本,知识的花蕾才能绽放,智慧的果实才能饱满。多读一本好书,多得一分经验,多增一分智慧,多添一分力量。唯有读书才能将枯燥的生活变得鲜活,将遥远的过去变得亲近,将理想变得熠熠生辉,将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那些说得头头是道的“成功学”,即使读上十本八本,也未必就能成功。从正面讲,读此类书者或许变得足智多谋,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为商场赢家;从负面说,则可能变得虚伪狡黠,甚至成为阴谋家。
有些人读书只是为了消遣,或是受兴趣的诱引,并无明确的目的。我称其为“非功利性读书”。由于没有明确的目的,也就不需硬着头皮读那些kū zào 乏味的书,而是择爱读之书咀嚼。茶余饭后,夜晚无事,休闲度假,旅行途中,兴来展卷,兴尽阖之,心中全无负担,在轻松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受益。这类读者大多( )广泛,以至职业以外的知识非常丰富。
非功利的阅读,有时能使读者对某一门学问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专业。因为兴趣不但是最好的老师,而且是长效的兴奋剂,在兴趣的引导下读书,就会废寝忘食,( )其间,专心致志,xīn wú páng wù;就会耐得寂寞,不怕孤独,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而随着阅读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就可能对自己喜爱的行当进行尝试,若能不畏挫折,( ),就可能在某个领域取得可喜的成就。古今中外,不乏此例。
(选自梅桑榆《非功利性读书》,有删改)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xié jiáo B.xiá jué
C.xié jué D.xiá jiáo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枯燥 心无旁鹜 B.枯躁 心无旁鹜
C.枯燥 心无旁骛 D.枯躁 心无旁骛
B
C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涉及 沉迷 屡战屡败
B.涉及 沉醉 屡战屡败
C.涉猎 沉迷 屡败屡战
D.涉猎 沉醉 屡败屡战
D
4.文中画线句有语病,对其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非功利的阅读,有时能使读者发生对某一门学问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专业。
B.通过非功利的阅读,有时能使读者对某一门学问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专业之路。
C.通过非功利的阅读,有时能使读者对某一门学问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专业之路。
D.非功利的阅读,有时能使读者对某一门学问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专业之路。
D
5.青春不息,学习不止;捧起书本,沐浴书香。你所在班级要开展“青春作伴好读书”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6分)
(1)下图是李明同学为本次活动画的一幅关于“读书”的宣传画,根据画面内容说说多读书有哪些好处。(2分)
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塑造气质,陶冶情操等。(任意两点即可)
(2)调动你的诗词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并为这次读书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4分)
诗句: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允许有错别字)
标语:示例: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感受文字之美,_尽享读书之乐。/读书,让生活更和谐。/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知识改变命运,智慧书写人生。_(要求流畅、有文采,切合主题)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襄阳中考)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
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诫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 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6.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7.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8.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4分)
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玉峰实验学校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效显著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增强了说服力。
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意对即可)
9.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3分)
示例: ①坚持每天阅读;②合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 ③要读有价值的东西;④静下心来挤时间读;⑤读书形式可以多样化;⑥多读书,读好书。(任答出三点,合理即可)
10.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书等身”。
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