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曲五首 讲练课件——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诗词曲五首 讲练课件——湖北省黄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19:5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24.诗词曲五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冢累累( ) 狗窦( ) 雉( )
舂谷( ) 锦衾( ) 都护( )
冷难着( ) 瀚海( ) 饮归客( )
掣( ) 兜鍪( )
zhǒng
dòu
zhì
chōng
qīn

zhuó
hàn
yìn
chè
móu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分)
(1)松柏冢累累( )
(2)羹饭一时熟( )
(3)瀚海阑干百丈冰( )( )
(4)愁云惨淡万里凝( )
(5)风掣红旗冻不翻( )
(6)坐断东南战未休( )
(7)干戈寥落四周星( )( )
(8)零丁洋里叹零丁( )
(9)留取丹心照汗青( )
(10)意踌躇( )
坟墓
一会儿
指沙漠
纵横交错的样子
暗淡
拉,扯
占据
代指战争
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孤苦无依的样子
指史册
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D.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C
【解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4.名句默写。(26分)
(1)《十五从军征》中写主人公孤独、悲凉凄楚、老泪纵横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
(3)《十五从军征》中描写主人公征战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的句子是:
(7)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8)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9)《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10)《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文学常识填空。(18分)
(1)《十五从军征》选自《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被称作“乐府双璧”。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____代边塞诗人_____。题目中的“京”指的是______。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是_____(时期)_____派词人___,字______,号______,与______合称“苏辛”。
(4)《过零丁洋》的作者是______(时期)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字履善,又字宋瑞。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________,“__________”是题目。作者__________,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____代文学家。
乐府诗集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岑参
长安
南宋
豪放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苏轼
南宋
文天祥
曲牌名
潼关怀古
张养浩

一、课内阅读
(一)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这首诗中老兵感情有着怎样的变化?(3分)
2.“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分)
满怀希望(喜)→希望落空(悲)→彻底绝望(泣)。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从军之久,也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这首诗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4分)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画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意对即可)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C
【解析】“坐断东南战未休”未采用象征手法。
7.“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
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四)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关头,起兵抗元。
B.颔联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历经艰辛危苦,动荡不安。
C.颈联运用双关,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令人震撼。
B
【解析】第二联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无拟人。
9.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示例: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留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这样的人从古至今都有,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0.说说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这两个词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予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11.这首曲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3分)
这首曲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关怀及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课外阅读
卜算子·席间再作(甘肃中考)
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②。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③。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④举。
【注释】①水芝:荷花的别称。②蒹葭浦:一般的、寻常的水滨。③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④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13.根据词意,完成填空。(2分)
紧承“盈盈女”,下阕以“____”喻荷花,与上阕“_________”一句照应。
红衣
袅袅水芝红
14.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
B.词人笔下的风不是狂风,而是“淅淅”的风,充分衬托出荷花的生动情态。
C.词中以“淡淡”状“烟”,营造朦胧的、似轻纱般的意境,衬托荷的姿态优美。
D.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
D
【解析】“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表述有误,应该是:从“草草”“细细”来看,写出了诗人随意摆酒杯、细细品美酒的动作情态,表现了诗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