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11.送东阳马生序
shì
guān
sì
jūn
yìng
qiè
xǐ
qǐ
xiù
sì
yè
mào
yùn
lǐn
něi
wèi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6分)
嗜学( ) 加冠( ) 俟其欣悦( )
皲裂( ) 媵人( ) 负箧曳屣( )( )
绮绣( ) 容臭( ) 日再食( )
烨然( ) 耄老( ) 缊袍敝衣( )
廪稍( ) 冻馁( ) 裘葛之遗(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6分)
(1)不敢稍逾约( )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4)门人弟子填其室( )
(5)未尝稍降辞色( )
(6)援疑质理( )( )
(7)穷冬烈风( )
(8)四支僵劲不能动( )
超过约定期限
因此
请教
挤满
言辞和脸色
引、提出
询问
极
同“肢”
(9)主人日再食( )
(10)同舍生皆被绮绣( )
(11)烨然若神人( )
(12)略无慕艳意( )
(1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14)假诸人而后见也( )
(15)生以乡人子谒余( )
供养,给……吃
同“披”
光彩照人的样子
羡慕
给予,赠送
相当于“之于”
拜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2分)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色愈恭,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烨然若神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援疑质理 非天质之卑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
B
5.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录毕,走送之 B.腰白玉之环
C.主人日再食 D.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解析】A.走:古今异义词,跑;B.腰: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C.日:名词作状语,每天;D.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A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哈尔滨中考)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我站着陪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他自己说少年时学习很用心、勤奋,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文中点明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的句子是:
(2)作者年轻时“尝趋百里外”求学有两个原因:
(3)(百色中考)《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陈说自己发奋苦学,不慕同舍生华丽打扮的原因是: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是“益慕圣贤之道”;二是“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一、课内阅读
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2.作者在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3分)
幼时借书抄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难、生活之苦。
运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也突出了作者求师的艰难。
3.作者在叙述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时,插入了对同舍生优越条件的描写,有何用意?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4.(白银中考)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4分)
与同舍生对比,表明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启示示例: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
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于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二、比较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①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 ,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⑩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释】①滑稽:比喻巧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孙搴:人名。⑨勒:此处译为编辑。庶几:也许可以。
5.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
6.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D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8.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4分)
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异: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年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力减退,用勤奋来弥补。
【参考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我学习非常勤奋,以惩戒自己,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本书,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敲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搴说:“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疲弱的士兵。”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年长后容易忘记,也许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
三、课外阅读
(河北中考改编)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幼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B10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选文有删节)
【注释】①迥异:相差很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⑦华:花。⑧诡僻: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华腴(yú):丰美有文采。?曹:辈。?拱璧:大璧,泛指珍宝。?义蕴:内在的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枵(xiāo)腹:腹中空虚。?极:同“亟”,急。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B.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C.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D.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是分阶段的,二十岁之前和之后所读的书相差甚远。
B.为了参加科举,八岁到二十岁这段时间只能读科举应试之文。
C.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比读那些没有益处的文章要受用。
D.如果读完一本书,不能通晓其中的含义且灵活运用,应当立刻自我反省。
B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怎么可以用珠宝美玉都难以换来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
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当赶快反省(醒悟)。
【参考译文】凡是读书,二十岁以前读的书与二十岁以后读的书相差很远。幼年的时候知识面还没有打开,天真幼稚、纯粹坚定,所读的书,即使许久不温习,偶尔提起来,还可以背诵几行。如果是壮年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记了,必定不能保持很久的时间。所以六经和秦汉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必须在幼年的时候读。长大以后,虽然下了数倍的功夫,终究不会持久。从八岁到二十岁,这期间时间不多,怎么能够荒废舍弃或者阅读一些不急于用的书呢?这个时候,时文固然不可不读,但也必须选择典雅醇正、道理纯朴、词语丰富、能够经历二三十年不会有弊病的书来
阅读。如果像早上开的花晚上就落了、浅陋没有见识、荒谬邪僻违背体式、取悦一时的书,怎么可以用珠宝美玉都难以换来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哪里比得上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以及东西两汉典雅珍贵、华丽丰富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益的珍宝呢?
我希望你们把平时已经阅读过的经书,看得像稀世珍宝一样,一个月之内,一定要加以温习。古人的书,怎么能够全部读完呢?只要阅读了一篇,就一定要求可以背诵,然后思考懂得它内在的意义,把它运用到自己写的文章中去。这样,才气自然就会散播出来。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完全不能举出它里面的词语,就叫作“画饼充饥”;能够举出书里的词语但不能运用,就叫作“食物不化”。这两种情况与腹中空虚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当赶快反省(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