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村居》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春天的景象。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古诗词语言精练,内容含蓄,意蕴丰富,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需要将书面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转换较难,要求描绘准确,语言生动流畅,就是难上加难。
难点分析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古诗中意象的抽象概念没有组成生动的画面,学生难以体会诗人创设的情境,难以理解古诗的意蕴。学生的语言积累不够丰富,阅读积累较薄弱,学生缺乏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学生较多的进行了读和写的训练,听和说的训练进行的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欠缺。所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春天的景象较难。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
朗读体验法
读写结合法
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法5.看图说话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你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
(出示课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莺歌燕舞、泉水叮咚)
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体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村居》。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看了诗题,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
5.理解诗句。
(1)(出示课件)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古诗,找一找,圈一圈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学生圈出:草、莺、堤、杨柳、春烟)
结合诗句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它们的了解。
①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春季、二月天)
②想象一下,春天的小草长什么样子?(嫩绿的、尖尖的)
③你能做做小草发芽的动作吗?学生做小草“长”的动作。
④这绿茸茸的小草给你什么感觉?(希望、生命力旺盛)
⑤引出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我们带着对小草的喜爱之情,齐读。
⑥春天小草钻出地面,小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你看谁还来了?(喜鹊、黄莺在天空中飞,在枝头上唱歌)
⑦如果你是诗人,看到小草吐出嫩芽,黄莺在空中飞舞,你的心情怎么样?(舒畅、喜悦、高兴)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看到春天美好景象的喜悦之情。
(2)(出示课件)理解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
①杨柳是春天的信使,杨柳在春风中怎么样?(轻轻摆动,在跳舞)
②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是“醉”字)
③字理识记“醉”字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是谁醉了?杨柳吗?结合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④教师讲解“春烟”
⑤难道只有杨柳醉了吗?你一定猜到了诗人也陶醉其中了。指导朗读:带着春天的发现齐读这两句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出示课件)理解第三、四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春光如此美丽,(出示课件)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
②理解风筝就是“纸鸢”
③想象:儿童放风筝的心情怎样?(激动、欢快、高兴。)并带着这种欢快的心情朗读(指名读)
④诗句中哪个字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急切的心情?(“忙”字)
⑤因为孩子们放学了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让我们带着欢快心情再来读一读。
⑥讲解“散学”和“东风”
⑦想象:你在春天里会做什么事?
⑧学生尝试背古诗《村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比如:
(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他们有的写春鸟,有的写春雨,有的写春花,还有的写春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度春花红。请你以《村居》为题,把春天的景象写下来。
小结
(出示课件)诗人独具匠心,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春景图,分别是草长图、莺飞图、杨柳图、纸鸢图,一个“醉”浓缩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诗人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之中,更陶醉在儿童们的欢声笑语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欣欣向荣。让我们徜徉在春天里,一同再来齐读《村居》。(配乐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