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5.守株待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能说出“阅读链接”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方法
听录音、读中悟、游戏激趣
教具学具准备
PPT
一课时学习过程
学习过 程
活动一:单元导读背诵引入新课(8分钟)
1、出示单元小诗《寓言小魔袋》
寓言是个小魔袋,含义深来短身材。守株待兔太可笑,陶罐千年依然在。
脚与鹿角都重要,没有谁可被替代。流水不腐是规律,池子淤塞(sè)长青苔。
读过寓言要思考,请把哲理猜一猜。
读一读。
总结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
导入新课:
A.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会讲故事的人,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呢?课件出示韩非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承荀子。
B.看图猜故事。韩非子写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守株待兔》的故事插图,让学生对照插图猜故事。
C.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守株待兔》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和我们学过的司马光一样,这是一篇文言文。(板书:守株待兔)
D.解释题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猜想一下题目是什么意思。(株,树桩;守株待兔,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
E.指导书写。学生书写“守、株、待”,注意“待”字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分布均匀。
活动二:听录音、初读感知(5分钟)
1.听录音。(唇动齿动不出声,解决读音)
2.再听录音,用斜线划分节奏。(出示正确的节奏划分)
3.按照划分的节奏,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4.指名读(纠正)
5.齐读
活动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意思(10分钟)
1.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常见的汉字。
(1)识记“耒”:在课文插图中找到“耒”,课件出示“耒”的字理图。
(2)识记“耕”:在文中还有一个字跟“耒”有关,大家一起来找找。“耕”即耕田、种地,而种地用的工具就是“耒”。
(3)指导学生书写“耕”:明确“耕”字左窄右宽,“耒”字的末笔是点。
(4)理解“耕者”:“耕者”是做什么的?那“记者、作者”呢?
2.古文言简义丰,一个字常常有几种意思。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文中字的意思,那么接下来,又该怎样读懂古文的意思呢?(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
3.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
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四:游戏竞猜,背诵。(10分钟)
我来问,你来猜。
A.猜一猜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农夫急忙跑过去,一点儿力气没有花,就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那该多好啊!(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耒放在身边,守在树桩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死在树桩上。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没能再次得到兔子,农夫自己也沦为了宋国的笑柄。(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对比,说说两种表达方式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请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我。
一个宋国人,遇见一件事。(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这个宋国人心里美滋滋。(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可笑宋国人,愚蠢天下之。(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镂空背诵。
4.说说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不能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
活动五:阅读链接(5分钟)
1.默读材料,读懂故事。课件出示《南辕北辙》。
学习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请大家默读《南辕北辙》。
2.理解《南辕北辙》的道理。
(1)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把去楚国的方向搞反了)
(2)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方向错了,一切的有利条件和努力都白费了。)
3.结合情境,活学活用。
课件出示:
情境:有位同学,学习不认真。有一次数学考试,选择题特别多,他不会做,就随便蒙,竟然蒙对了大半,考试及了格。从那以后,他更不认真学习了。同学劝他,他说:“没关系,我能蒙对!”
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同学?
课 堂
总 结
谁能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
布置
1.给本组考官背诵第5课。
2.用上本课所有的生字写一写《守株待兔》的故事。
3.预习第6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