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8 14:5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人教部版
九年级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二战后社会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拉丁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苏共还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经互会的影响(作用)
经济
政治
相关史事
1947年,苏联坚持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苏联代表日丹诺夫提出世界已经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通过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要求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苏联还在东欧各国进行了无情的大清洗,将包括共产党薯名领导人在内的几十万人清除出党,以保证苏联政治路线和外交政策的执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
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政治
评价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
如何理解“掘墓人”和“守墓人” ?
掘墓人: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感悟赫鲁晓夫改革
守墓人: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相关史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后安全返回地面,为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内容)
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就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戈尔巴乔夫又转回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曼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改革的内容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你怎样评价?
经济改革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政治体制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曼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王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同时,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③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
东欧剧变的原因
此后,东欧政局剧烈动荡。在短短的两三年里,
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东欧剧变的实质
相关史事
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苏联各民族的积怨被煽动起来,民族之间从群殴、械斗,发展到武装冲突。1990年,立陶宛首先宣布独立,拉脱维亚等5个加盟共和国也要求退出苏联。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联盟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人主张保留。但是,新联盟条约却要把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催化剂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有人评述苏联的改革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归纳
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长期影响;
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等。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国名
时间
中国
1949年10月1日
越南
1945年9月2日
朝鲜
1948年9月9日
古巴
1959年1月1日
老挝
1975年12月2日









B
例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以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努力,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列对有关国家经济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于农村改革
B.东欧各国改革后继续坚持一党制
C.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D.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根据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内容,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生在农村改革之后,并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A项错误,D项正确。东欧改革后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故B项说法错误,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成效不大,最后导致苏联的解体,故 C项错误。
2.读下表,表中的信息反映了( )
C
苏联年人均消费食品数量(公斤)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食品种类
1913年
1924年
1928年
1930年
1940年
1952年
面粉、大米制品
200
223
214
208
195
190
蔬菜、瓜果类
40

72
93
64
61
牛奶及乳制品
154
160
182
157
130
159
肉及油脂
27
19
32
28
21
24
A. 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就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合理性
C. 赫鲁晓夫改革的迫切性 D. 斯大林模式的政治弊端
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 政治改革初见成效
B. 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D.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D
4、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②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材料 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共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
(3)若没有材料三中事件的发生,苏联会解体吗?为什么?
原因:因为苏联解体是种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的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西方势力影响等都会迫使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只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会。
知识拓展
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3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决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外,苏联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天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____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_______”。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_________经济的轨道。
苏共还加强了对东欧_________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影响(作用)
政治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950年,中苏缔结了《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经互会
1949
苏联计划
各国共产党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本节小结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在批判__________________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________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_________上台执政。
斯大林个人崇拜
高度集中
赫鲁晓夫
1964年,_____________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__________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
①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_____方面,
②国民经济呈现出____发展
③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________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勃列日涅夫
军事
航天技术
畸形
经济管理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_______,倡导“_______”和“政治多元化”.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政治上: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_______状态曼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经济改革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失败。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______年年底,苏联解体。
多党制
公开性
1991
无政府
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是________的长期影响;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等。
苏联模式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王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西方国家加紧推行“_________”战略。
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______,
东欧剧变的原因
东欧各国的_____制度(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政治上,实行____民主制和多党制;
在经济上,实行________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东欧剧变的实质
和平演变
多元化
社会
议会
私有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