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预习学案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年级
班
姓名:
我的预习目标
1.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
2.积累“翘、衰、谚、风雪载途、销声匿迹、周而复始、翩然”等词语。
3.理清本文结构和说明顺序,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重点:2.3
我的预习任务:
一、资料积累
(一)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
(二)文学常识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三要素是:(1)内容的严密性(2)说明的生动性(3)语言的准确性。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五种: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包括:(1)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先总体的概括,再具体来说,最后再总结)(3)分——总。
统分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一层一层地剖析事
理。如《向沙漠进军》。
3.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论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4.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5.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如《向沙漠进军》。
递进结构的主要形式有:
①现象——本质;
②特点——用途;
③原因——结果;
④整体——部分;
⑤主要——次要;
⑥概括——具体。
二、读一读,做一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连qiáo(
)
纬度(
)
xiāo(
)声匿迹
衰草连天(
)
簌簌(
)
农谚(
)
风雪载途(
)
piān然(
)
yùn育(
)
蓑(-)衣阻挠(-)-一忌讳()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萌发:
(2)次第:
(3)翩然:
(4)孕育:
(5)销声匿迹:
(6)衰草连天:
(7)风雪载途:
(8)周而复始:
(9)草长莺飞::
三、大声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1.思路梳理:本文共有十二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2.想一想,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做好标记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什么?
3.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并分析其作用。(要求:用
标画句子,做好批注)
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