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10.北京的古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北京)三年级美术下册《10.北京的古塔》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01 09:1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案例名称 北京的古塔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美术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 12 月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究。尝试将房山区的本土资源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利用ipad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ipad的拖动放大功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真正开启学生的欣赏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个性自主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凸显美术学科特点
3、信息技术使美术欣赏活动更加真实的发生
教学背景分析
《北京的古塔》属于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三学段“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 本课在全套教材和本册教材中的位置:纵观全套美术教材,本课是北京古建筑系列教学内容中的第三课,在学习《北京的桥》、《北京的胡同》两课的基础上注入了一些欣赏的成分,为后面的教材中继续学习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的单元课程《北京的牌楼》、《北京的城楼》做好铺垫。此课在本册教材中自成一个单元,是北京的古建筑系列教学内容的过渡课。
本课教材分析:我将本课拆分为两课时,并结合房山地区丰富的古塔本土物质资源,设计了以欣赏评述为主的第一课时。在考虑到后面的单元课程欣赏评述学习目标对本课做降调处理。强调学生对古塔的感受与体验,初步认识古塔的结构,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对古塔艺术形式的认识和对家乡的热爱。不仅为学生表现古塔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欣赏北京的古建筑打下伏笔。虽然古塔的结构较牌楼和城楼简单些,但由于古塔年代久远,甚至有些地方已经破损,视觉上不能直观的给学生以美感。所以潜移默化的学习整体——局部——整体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古塔的美感是本课的难点。
房山当地课程资源分析:在房山众多珍贵价值的古塔资源中,我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这些古塔进行筛选。最后选出一些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珍贵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房山古塔来丰富本科的教学资源。万佛堂花塔、昊天塔、天开塔、姚广孝墓塔、云居寺北塔等。为了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古塔美感的同时,也关注北京的古塔和世界的古塔,在这方面我选用了北京的天宁寺塔、通州的燃灯塔等。
学生情况:
我校坐落在房山区良乡拱辰街道,离区政府所在地良乡的标志性建筑——昊天塔仅几分钟的路程。我区的古塔占北京市古塔资源的50%,但我校学生没有具体细致的了解过这些珍贵的艺术珍品,更不用说古塔的艺术价值了。针对学生情况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视觉直观性为学生提供详实的古塔图片,丰富学生的直观视觉,增强情感体验。五年级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有浓厚兴趣,可是对美术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不是很浓,只初步了解一些绘画作品的简单欣赏方法,对于古建筑的欣赏方法还是一片空白。而且学生没有注意到身边的古塔,更没有想到他们与美术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了解塔的结构、历史和造型特点感受其美感。学习从色彩、造型、装饰、环境等方面欣赏古塔。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对塔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欣赏塔的图片、对比探究塔的形式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动中感受古塔的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进一步欣赏古塔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古塔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感受古塔的不同形式美感。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谈话导入 谈话:在座的同学们见过塔的请举手!对于古塔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这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塔,印度的窣堵波,传入我国与我国的楼阁等建筑相结合就出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塔。
你知道怎么欣赏古塔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
【板书课题】北京的古塔
学生思考,理解古塔的含义。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直奔主题。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 图片
1分钟
欣赏感受塔的节奏美 整体感受古塔的美
这就是离我们最近的古塔——良乡昊天塔。
远远望去,昊天塔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么?
什么颜色的?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如果换成这个颜色呢?
不同颜色的塔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了解塔的结构
你知道塔有那几部分组成么?
请你在平板上学习一下。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塔分成这样几部分:
【课件展示塔的结构】
教师补充古塔的塔檐、斗拱、券门等。
3、感受古塔的节奏美
这样我们就把塔分成塔刹、塔身、塔座三部分。你觉得哪部分最美?怎么美了?
昊天塔分成五部分并向上依次变小。
你能试着用一个音来表现一下他身上的这种变化么?
塔身上的这种变化使古塔产生了一种节奏。
欣赏其他形式的塔
(1)【课件展示密檐式塔】
这是北京昌平银山塔林重的一座塔。他与昊天塔比什么部位发生了变化?这座塔塔檐密密麻麻挨得很近,上紧下松,有主有辅,又产生了另外一种节奏,这就是古塔最美的地方。人们称这种塔为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给你一种什么节奏感呢?
密檐式塔也是老师最喜欢的一种,它挺拔,像古筝曲一样韵律优美。
【板书节奏美】
(2)【课件展示金刚宝座塔】
这是一座什么形式得古塔?
在它的旁边还有什么?
你猜猜这些塔建在了哪里呢?
像这样在高台上建小塔的形式叫金刚宝座塔。
这样的节奏给你一种什么美感呢?
如果说这两座塔是独奏的话,那么这座塔就像是一首丰富优美的交响乐。
这座塔跟前面的他相比又有那些不同了呢?
分成几部分?像什么?不仅上下变了,左右也变了。这是一座从外形和颜色都具有我国西藏地域特色的古塔。由于塔身像覆钵,所以人们也叫这种古塔覆钵式塔。
4、欣赏塔的局部
刚才我们是从整体上来欣赏古塔的,下面我们就走近古塔,感受古塔细节带给我们的精致美。
板书。
看看这是什么材质的?这种材质有什么特点呢?在这么坚硬的材质上雕刻出这样优美的曲线形象,你能想到当时艺人的什么?
让我们再走近些,看一看这做美丽的古塔,你看到了什么?
如果让你去雕刻,你会遇到什么呢?
所以说,每一座古塔都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5、欣赏自然环境
不仅塔本身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你看,【课件】像歌里唱的古塔与周围的绿树、红墙、湖水、蓝天的自然环境完美的结合,产生一种塔与景的和谐美。
6、总结
下面请你选择一座你最喜欢的古塔,进行欣赏,并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录在学习单上,时间10钟。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ipad学习古塔的结构:塔座;塔身;塔刹。
学生回答:塔身不同,有门……
学生回答:壮观;雄伟……
学生回答:有好多层塔檐……
学生回答:挺拔;高耸……
学生回答:高大;威武;敦实……
整体感受古塔,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抓住孩子对古塔的第一感受。
了解塔的结构。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古塔外形的节奏美感。
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化,使学生了解塔形式的多样,感受不同形式古塔的美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平板学习塔的结构
课件展示楼阁式塔
课件展示密檐式塔
课件展示古塔的局部图片
引导学生从局部的装饰形式和装饰内容进行欣赏。
通过看到的形象想象完成的艰辛过程和艺人精益求精对美的追求。
与音乐学科整合,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古塔与环境结合的和谐之美。 15分钟
学生欣赏 明确欣赏的内容和时间要求。引导学生运用ipad进行选择性的欣赏。并完成学习单。 学生在平板上进行自主欣赏评述,记录自己的感受,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5分钟
拓展提高 刚才我们欣赏了古塔的地上部分,这还不是完整的古塔,还有地下的地宫,存放的舍利等宝物又向我们诉说了古塔背后的故事,是我们感受到古塔的文化之美。
板贴:文化美
今天,我们欣赏了离我们最近的良乡标志性建筑——昊天塔;常乐寺的姚广孝墓塔,在我们的家乡房山还有世上仅存的两座花塔之一——万福哦堂的花塔;还有京城古塔四大怪之一的云居寺公主塔等约107座古塔,占北京市古塔数量的二分之一。
将学习内容延伸到课下。 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2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 1、激励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给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以情动人,突出评价的人文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学生自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优点,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作品榜样,相互评价,相互学习。
3、本节课在汇报环节,先满足学生与同伴交流的心理,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作品交流;再以集体展示介绍自己作品的方式进行展评;并与教师的过程评价和作品点评相结合,多方位、多角度的欣赏评述学生作品。
4、本节课重点强调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在课上的各种表现和实践过程中的种种优点和问题,及时给予评价和纠正。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首先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究。尝试将房山区的本土资源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利用ipad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ipad的拖动放大功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真正开启学生的欣赏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个性自主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凸显美术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使美术欣赏活动更加真实的发生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凸显美术学科的特点,美术是视觉的艺术,ipad的拖动放大功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见到的古塔呈现在学生面前。清晰地图片可以任意的放大, 清冽的视觉刺激使学生产生真是的心理感受,从而使欣赏活动能够真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