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矩形、菱形、正方形(3)学案
课前学习完成下列各题:
1.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
A、四条边相等; B、四个内角都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2. 菱形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
3. 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10cm和24cm,则周长为 cm;面积为 cm2。
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F. 试判断四边形AEDF是何图形,并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
(一).教学菱形的概念:
1.实施课本P95《操作》:按操作—观察—探索的程序展开。活动分为以下二个层次:
第一层次:画出等腰三角形ABC关于底边AC的中点O对称的图形,将点B关于点O的对称点记为点D,则ΔCDA可以看成是ΔABC绕点O旋转180得到的。
第二层次:探索四边形ABCD的特点
学生通过探究可以发现: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为引入菱形的概念做好铺垫。
2.给出菱形的概念:__________相等_________叫做菱形。
(二). 教学菱形的性质
1. 按课本的《思考》、《讨论》两个环节展开.具体活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使学生理解,既然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它就应该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第二层次:通过思考,使学生理解,由于菱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个特殊条件:有一组邻边相等,因此菱形应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探索菱形的特殊性质,要从这一特殊之处(有一组邻边相等)入手.
第三层次:借助于图形直观,引导学生通过合情推理去探索,发现结论.
第四层次:在合情推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理(分别从菱形的定义与中心对称性两个方面),发展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给出菱形的特殊性质
(1)与平行四边形的共同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平行四边形的不同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运用
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a 、b, AC、BD相交于点O.
(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菱形ABCD的面积S;(2)若a=3cm,b=4cm菱形ABCD的面积和周
长。
例2.菱形ABCD的周长为20,相邻两角之比为2:1。 (1)求菱形对角线的长; (2)求菱形面积
当堂反馈(4×16+4×9)
1.(1)在菱形ABCD中,AE⊥BC,AF⊥CD,且垂足E、F分别为BC、CD的中点,那么∠EAF =( ).
A.75° B. 60° C. 45° D. 30°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 ).
A. 10cm B. 7cm C. 5cm D. 4cm
(3).菱形的周长为20㎝,两邻角的比为1∶3,则菱形的面积为( )㎝
A.25 B.16 C. D.
(4).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为BC的中点,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
A.AC=2OE B.BC=2OE
C.AD=OE D.OB=OE
2.菱形的周长为16 cm,则菱形的边长为 cm
3.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C=8 cm,DB=6 cm菱形的边长
是 cm
4.已知菱形的边长是5 cm,一条对角线长为8 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 cm
5.菱形ABCD的周长为40 cm,两条对角线AC:BD=4:3,那么对角线AC= cm,
BD= cm
6.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120°,AB=12 cm,则∠ABD的度数为________,∠DAB的度数为________;对角线BD=________,AC=________;菱形ABCD的面积为s=________,
7.(1)已知菱形的周长为52,一条对角线长是24,则另一条对角线长是_______.
(2)菱形两邻角的度数之比为1:3,边长为5,则高为________.
8.如图,菱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连接AE、AF.AE与AF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
9.在菱形ABCD中,CE⊥AB,E为垂足,BC=2,BE=1,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A
E
B
C
F
1
D
2
A
B
C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