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色彩的调和
学科 美术 学段:第四学段 年级 八年级 教师 宋志娟
相关 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美术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与《用大自然色彩美化生活》、《色彩的对比》等课形成系列,构成完整的色彩体系。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色彩调和的现象,再通过对经典美术作品的赏析,了解色彩调和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然后明确学习色彩调和中同类色调和、邻近色调和、对比色调和的特点和不同的艺术效果。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展开对色彩调和知识的学习,运用比较,举例分析等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色彩调和知识,掌握用色彩抒发情感和进行表达的能力。
理论依据:
以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作为理论支撑,主要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教师搭建知识框架创设情景,抛出问题,确定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协作学习建构新知,最后通过多元评价体现意义建构。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是本套教材中的“色彩知识”系列课程之一。设置“色彩知识”系列课程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想象和表现色彩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不同感受,形成自我感受,并运用美术语言和多种材料创造性的加以表达,解决问题。”
学生情况: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八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对比色等美术知识,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大自然的色彩美化生活》《彩的对比》两节课。本课《色彩的调和》从中学到色彩调和的用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色彩调和的实践的几种方案,以简单易行且具有时效性的方法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色彩调和的实践能力。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交流、演示、实践
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肌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技术准备:WindowsXP操作系统;Microsoft PowerPoint2007软件。
教具——自制PPT课件、范画、水粉用具;
学具——教材、绘画材料。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色彩调和的知识欣赏美术作品并进行美术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小组探究活动,了解色彩调和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感知色彩调和的美,体验用色彩调和进行美术创作的乐趣。
重点:色彩调和的应用。
难点: 运用色彩调和知识,创作出色彩效果统一和谐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温故知新 请同学观看一组图,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三种色彩调和吗?这三张图分别显示出哪种色彩调和呢?
同类色调和
邻近色调和
对比色调和
2.引导学生辨析色彩调和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说说看,下面这些美术作品分别用到了哪种色彩调和方法?
图2
图3
学生观察、比较。
第一张图片是同类色调和。
第二张是邻近色调和。
第三张图片是对比色调和。
图1
图1是同类色调和,强调色彩的要素中的一致性关系,追求色彩关系的统一变化微妙柔和,给人舒服的感觉。
图2是邻近色调和,画面色调统一谐调,感觉很舒服,但更多显示了色彩丰富多样的变化。
图3是是对比色调和,对比调和是以强调变化而组合的和谐的色彩。色彩富于活泼、生动、鲜明的效果。
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复习色彩调和的知识。
能运用色彩调和的知识欣赏美术作品。
多媒体
5
探求 新知
讨论
释疑 1.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请同学齐读。
色彩调和的应用
(1)讲解色彩调和创作过程
在具体运用色彩调和时,首先仔细思考作品的主色调是什么?然后根据主色调与作品所应有的效果,考虑采用哪种色彩调和关系?确定最终色彩方案,再进行实际创作。
出示色相环,引导学生讨论同类色、邻近色的应用方法。
(3)对比色调和
A 教师讲解,对比色调和是以强调变化而组合的和谐的色彩。
B 引导学生欣赏《西风烈》,判断是哪种色相的对比?如何做到色彩的调和?
板书:加颜色,明度,纯度。
C分组继续欣赏、讨论《有绿树的风景》、《绿野》,判断是哪种色相的对比?如何做到色彩的调和?
詹建俊 (油画)1989《绿野》
板书:看面积
D引导学生赏析,画家们是怎样运用色彩调和的?
E. 现在,我们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利用色彩调和知识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及方法。
F 出示PPT:学生作业展示
齐读目标,了解本课要求: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感知色彩调和的美,能运用色彩调和的知识欣赏美术作品并进行美术创作。
观察图片,听教师讲解,理解色彩调和创作过程。
讨论同类色、邻近色的应用方法。
闻立鹏(油画)2007《西风烈》
答案预测:红绿对比。杨树中的红与绿都加入了黄色,达到了调和并提高了明度,使它从背景中凸现出来。
莫里斯·德尼(法国)《有绿树的风景》(油画)
答案预测:《有绿树的风景》通过降低红色、绿色的纯度,造成谐调的色彩效果。《绿野》整个作品都统一在大面积的绿色中,小面积的红色点缀在其中,取得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视觉效果。
画家以蓝色为主色调,用邻近色调和手法组织并分割画面,人物与背景若即若离,造成一种迷离的色彩情感,以此来表达人物沉浸在思念中的情绪。
作者以中黄、橘红等邻近色为主,形成色彩的调和关系,表现内心火一样的热情。
作者用对比色描绘水面映射出的绿树与蓝天,它们与睡莲相互融合、映衬,从而产生美妙的色彩关系。
观察并总结创作步骤
看同学作品,暗下决心,画出更优秀的作业。 知道目标,确立方向。
通过观察、讨论和小组探究活动,了解色彩调和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方法。
?能运用色彩调和的知识欣赏美术作品。
能运用色彩调和的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多媒体
PPT
PPT
教师范画 15
实践操作 ?作业要求: 要求:确定主要色调,选择一种色彩调和关系,确定最终色彩方案,独立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师行间巡视,及时指出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构思新颖、设计精巧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展示。发现基本要素安排有遗漏的及时提醒。
牢记作业要求。
尝试色彩的调和的创作。
体验用色彩调和进行美术创作的乐趣。
PPT
展板 22
分享交流 引导学生欣赏,相互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适当做出补充和交流,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学习伙伴。
色彩调和能使美术作品产生迷人的色彩效果,并有效地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它是我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好帮手,相信大家在将来还能用色彩的调和创造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作业完成后,自己贴到展板上。填写《学习效果评价》。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请作业有特点的同学谈构思。
听教师小结,查漏补缺。
分小组讨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从色彩调和的角度你怎么看?
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感知色彩调和的美。
3
效果评价 作业评价标准
主色调突出
色彩调
和清晰
色彩效果
情感表达
总分100
?
?
?
?
?
归纳总结 色彩调和能使美术作品产生迷人的色彩效果,并有效地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它是我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好帮手,相信大家在将来还能用色彩的调和创造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拓展提高 分小组讨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从色彩调和的角度你怎么看?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自评、互评、师评
学习效果评价
课后评价量规 你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同学们欣赏你的作品吗?
欣赏
一般
不欣赏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