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15:2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主题曲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
赤壁怀古:题目
苏轼年轻时写的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个老者看出了他的傲气,拜访苏轼,结果苏轼出了丑,后来改为这两句之后,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立志读尽人间书
发愤识遍天下字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故宮博物院藏
苏轼《赤壁赋》墨迹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táo)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fà)。人间如梦,一尊(zūn)还(huán)酹(lèi)江月。
课文朗读
※设疑:古人常常在诗词中借景抒情,那么在这首词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在景与情之中又写了什么人呢?朗读全词说出你的理解。
品 析 鉴 赏
你觉得哪些景色写得好,好在哪?
并概括景物特点。
提示:抓住最关键的几个字来分析赤壁之景
“穿”,结合画面想象此景特征
穿:
山崖
陡峭
高峻
直插
云霄
的态

“拍”、“卷”再次结合画面概括其特征
拍:
卷:
波涛力度
之大
波涛的翻滚
体会本句的妙处
“乱”表现出岩峰错列, “穿”,直插云霄的态势;“惊”写出巨浪的声势,波涛汹涌奔腾, “拍”写出波涛的力量;“卷”写出波涛的翻滚,“雪”写出波涛的颜色, “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
雄奇、壮丽的景物为下片所追怀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氛围。
概括景物特点
明确:雄奇、壮丽、气势磅礴……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下阕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遥想公瑾当年”到“强虏灰飞烟灭”)描写周瑜的形象。
第二层(从“古国神游”到“一樽还酹江月”)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课 文 讲 析
细读下阕:你能否用几个词概括文中周瑜和词人本身的形象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那么苏轼眼中的周瑜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品 析 鉴 赏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
飞烟灭。
镇定自若从容破敌
装束儒雅风流潇洒
风度翩翩人才出众

以美人衬托英雄。说明周瑜年轻有为。
为何要写“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初”能否换成“出”? 。
苏轼眼中的周瑜是年轻有为功成业就的,那么他自己呢?
思 考
品 析 鉴 赏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如何理解?
这一“笑”是狂想之后清醒的自慰,是一种无可奈何地自我解脱。
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坎坷的一生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春风得意
风流倜傥
豪放洒脱
年轻有为
仕途坎坷
命运多舛
年老无为
不胜嗟叹


周瑜
苏轼
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
自比
周瑜 苏轼
年龄: 34 47
婚姻:美女相伴 屡遭不幸
外表: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品 析 鉴 赏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借怀古来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
存在几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
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作者为何多情?
明确:年岁将老,,但难忘世事,仍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
“还酹江月”仅仅是凭吊“江月”吗?
明确:
是凭吊周,表达仰慕之情。
人生苦短,寄托其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课文结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咏赤壁
怀周瑜
感人生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写景
抒怀
江山如画
人生如梦
研究性问题讨论:
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不屈不挠、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得志的一生。”结合词的内容、作者的生平,谈谈你的看法?
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1)——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间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2)——“人间如梦”两句是诗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的对比中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呢?
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3)——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拓展延伸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比较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