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15:3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言梳理薄】
一、积累熟语及运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运用】(判断下面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深圳地铁高峰时段女性优先车厢拟劝离男乘客,这种“女性优先车厢”的权
利让渡不是歧视,更不是对个人权利的侵占,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善
意,是让社会更加和谐的公序良俗。( )








ⅹ。应用“推己及人”
二、名句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孔子认为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才能站得住,让别人通达自己才能通达。
答案: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三、文化常识
1.家:古代大夫的家族。
2.尧舜:古史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远古部落联盟的领袖。
【文言知识卡】
一、通假字
1.问知(“___”,通“___”)
2.举直错诸枉(“___”,通“___”,___________)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___”,通“___”,_____)




安排、安置


先前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尧舜其犹病诸(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
2.举直错诸枉(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____)
3.不仁者远矣(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
4.己欲立而立人(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
担忧、忧虑
正直公正的人
邪恶的人
疏远
使……站得住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古义:_________。
今义:①指丈夫或妻子;②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2.非礼勿视
古义:_________。
今义:①不礼貌的举动;②指调戏;猥亵(妇女)。
爱护别人
不合乎礼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哉言乎!(主谓倒装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
这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
【疑难交流群】
【课文图解】
【研讨展示】
本文中关于“仁”,共有多少含义?
【点拨】一是克己复礼为仁。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恕”为仁。如,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三是“博施于民”“济众”为仁。在孔子看来,如果能够做到“博施于民”“济众”,那么,“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就不仅是“仁”,而且是“圣”了。可见,孔子眼里的“仁”是有层次、有内涵的,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备选要点】
1.从“克己复礼为仁”一句中可以知道什么是“仁”吗?
【点拨】究竟什么是“仁”呢?“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的本质在于一切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每一个人都要注意克制自己的私欲,用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一切行为,使自己的一切都符合礼。反过来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克己复礼,视听言动都符合了礼,整个社会也就实现了仁爱,达到了和谐。
2.如何认识孔子的“仁”?
【点拨】第一,“仁”是一种纯粹与崇高的道德精神。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
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
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
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推行
“仁”的途径一点也不玄妙,只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而已。第二,“仁”是
一种消极的伦理原则,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核心就是“仁”,而
“不”则强调“不要”做什么,因此,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伦理原则。第三,
“仁”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因为它暗含“己所欲,施于人”,而孔子也明确地将其表达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因此,“仁”升华与提升了人性的内在潜能。
3.孔子的“仁”和“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点拨】(1)联系:“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外在体现。
(2)区别:“仁”是目的,而“礼”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
【思维升华】
 有人说,“仁”是很高尚的道德,但施仁的社会已远离我们而去了;有人却认为,“仁”一直与我们在一起,我们生活中,仍需要“仁”,存在“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
【点拨】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就是爱人,用慈善之心去待人接物。
仁爱的思想根植于人的本性,所以孔夫子提出的仁爱思想直到今天还是一样让人感觉温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仁的实现,是自我的实现,如同个人的修行,要凭借内在的精神力量才可以完成。
【文本自测区】
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3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①“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对文中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对颜渊说仁,主要是从独处的角度来讲的,对仲弓说仁,主要是从处世角度来说的。
B.文中的“邦”,是指诸侯国;“家”,古代是指普通百姓的家。
C.子夏并没有直接回答樊迟的问题,而是大发了一番议论,委婉地启发樊迟。
D.文中的“汤”,是商朝的开国之君;伊尹,是商汤的大臣。
【明确】选B。“家”,古代是指大夫的家族。
2.请解释“克己复礼”的含义。
【明确】“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复礼”,就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规范。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①我颜回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②先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啊?
【加固训练】
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3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①“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做,实践)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施加)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帮助,接济)
D.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扬)
【明确】选D。弘:广大。




2.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
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
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明确】选A。“恕”,不是宽恕,而是从自己出发,去推想别人。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①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
②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课内素材站】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当你想要自己通达的同时,也要让别人通达。而不是推倒别人站稳自己,损害他人发展自己。
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彼此,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自私自利,整个社会才会和谐。
【话题延伸】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吕坤
【品评】自私自利是人立世、成功的障碍。我们做人要宽容大度,懂得为别人着想。
【课外人物志】
申纪兰:处处以身作则 事事为了人民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自古就是要与河道抢耕地、与老天抢粮食的地方。沧海桑田。曾经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绿,或梯田成片……
  这里有一位执拗的老者,年复一年,仍坚持着自己劳作。春天播种,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除了不时整理行装进京开会,几乎没什么能把她和普通农妇一眼区别开。
  她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
  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记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记5个。不平等的报酬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
  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984年,申纪兰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大胆进行改革。
  她主张: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归集体管理;耕地仍然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但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添人增地、减人减地,确保土地不撂荒。最终,改革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适度,实现优势互补。
  1985年,结合申纪兰外出考察的经验,利用当地的硅矿资源优势,西沟村建立起第一个村办企业铁合金厂,当年实现利润150万元。此后,西沟村又建立起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村办企业成了西沟村的经济支柱。
  但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不把污染留给子孙后代,2012年,申纪兰和西沟村民决定,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几年间,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引进的知名服饰公司开工生产。
  作为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通过建议和议案将老区脱贫振兴带入了快车道。中西部开发、引黄入晋工程、太旧高速公路、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等促进了经济发展;平顺县提水工程,平顺县二级公路建设,平顺县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工程等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的“学历”是扫盲班毕业,她一辈子坚持自己只是个农民。1973年至1983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坚决不领厅级领导干部的工资,不转干部身份。女儿去省城太原看她,辛苦坐了一路卡车,她也只在单位院外匆匆见了一面,就让孩子回去了。
  她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但她只把荣誉看作一种鞭策。她“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话语,成了自己对人生的一种诠释。
一枝一叶
总关情
文章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哪几句话最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画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三言两语
话主题
请以申纪兰为论据,写一段话论证“以身作则”这一话题。
  历史变迁,时代更迭。91年时光荏苒,岁月让申纪兰从一个勤劳朴实的年轻姑娘变成饱经风霜的老者;时间改变不了的,是她对共产党的质朴情感和真诚信仰;91年岁月流金,她初心不改、以身作则,始终和百姓紧密相连,始终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光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