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7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7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15:3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语言梳理薄】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
1.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
2.言而有信:说话诚实有信用。
3.居无求安:居住不追求安逸。
4.敏于事而慎于言:办事勤勉而说话谨慎。
【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1.如果高校不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只指望着年轻的大学生们生而知之,
怎么可能不接二连三地发生类似李文星一类的悲剧? ( )
2.林黛玉来到贾府后,敏于事而慎于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因失礼
而遭人耻笑。(
)

×。“敏于事而慎于言”指办事勤勉而说话谨慎。这里犯了望
文生义的错误。











二、名句填空
1.孔子认为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人们学问不是用来卖弄的,而是为了自己修养道德的。?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三、文化常识
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文言知识卡】
一、通假字
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___”,通“___”)
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___”,通“___”,_____)




聪明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勇而无礼则乱(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
2.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形容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
3.其蔽也乱(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
4.不迁怒,不贰过(数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拿礼节制
忠厚诚实的人
犯上作乱、闯祸
重复,某种行为或现象再次出现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恭而无礼则劳
古义:不___________
今义:指不讲礼节
2.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古义:_________
今义:指某一方面学识渊博的人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古义:_______
今义:指徒弟
拿礼来节制
学习的人
年轻人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生而知之者,上也。(判断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状语后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的。
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即厚待父母及亲族),那么老百姓就会
为仁所激发,兴起仁厚之风。
【疑难交流群】
【课文图解】
【研讨展示】
1.孔子把人分为四个等级,根据选文来看,他把自己归为哪一个等级?
【点拨】在孔子所分的四个等级中,孔子把自己归为第二个等级,即“学而知之者”,因为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孔子所讲“六言”“六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孔子对弟子所讲的“六言”“六蔽”其实是告诉弟子好学的重要性:就算你有千百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如果不好学也会有千百种的人生缺陷。
【备选要点】
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教育的什么特点?
【点拨】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2.孔子认为,怎样才能称得上好学之人呢?请结合第7、8节,用自己的话概述。
【点拨】(1)好学之人就应该不受限于外界环境,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勤做事慎言语,并靠近有道德的人来弥补不足。
  (3)做到这些,才能像颜回一样,不随便迁怒于他人,做事不犯同样的错误,成为真正好学的人。
【思维升华】
 本文中,孔子所谓的学习,侧重于“修身”与“学礼”。这个跟我们现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区别。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单纯修身养性,学礼治国,显然不合适。于是,我们越来越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成就高科技生活。那么,孔子的教学思想,是否已经不适用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点拨】孔子的教学思想今天依然适用。我们忽视的,正是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贤们所追崇的修身养性。现今的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美好的德行。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固然能够使我们成才,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让我们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你拥有多少知识和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你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文本自测区】
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2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对文中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六言”指下文所说的“仁”“知”“信”“直”“勇”“刚”;“六蔽”指下文的“愚”“荡”“贼”“绞”“乱”“狂”。
B.对照“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与“直而无礼则绞”两句,可以看出,孔子所谓“学”的内涵主要是指“礼”。
C.“恭”“慎”“勇”“直”一般说来都是人们称赞的德行,但如果没有礼的节制,也会走入另一极端。
D.“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中的“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明确】选D。“君子”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2.孔子所说的“好学”是从哪方面来说的?怎么理解他说的“好学”?
【明确】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跟现在通常所说的喜欢学习知识和技能不同。孔子认为好学就可以防止弊端,这意味着他所说的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其基本内容是学礼、修身。
  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3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1)“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2)‘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陈亢认为孔子在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上可能会有不同于学生的地方,所以问伯鱼。
B.孔子认为,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不学《礼》,就无法独立生活。
C.从最后一段文字看,陈亢是一个懂得思考的人。
D.这个故事体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孔子不分亲疏,把伯鱼看成和其他弟子一样,没有任何偏爱。
【明确】选B。“无以立”的意思是无法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非无法独立生活。
2.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是: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1)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
(2)不学习《诗》,就不会说话(指话说得不漂亮、没有依循)。
【课内素材站】
好学修身,完善品德
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孔子所说的“好学”,都是就品行修养而言的,他以“好学”推许人,也完全着眼于修养德行。他的这种思想对我们具有很深刻的启发意义: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而道德品质的完善与否也是衡量一个人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
【话题延伸】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品评】一块上等的美玉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素养的人。
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品评】读书能够提高人的学问素养,而学问素养提高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课外人物志】
吴文俊:创独特方法 探数学奇道
1956年,他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
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他又和袁隆平一起站上首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
的数学家之一,他提出的“吴公式”“吴方法”具有极
强的独创性,成就影响至今,甚至激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跨越。
  2019年9月17日,吴文俊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1234567……普通人看来再平凡不过的数字,在吴文俊眼中却如此美妙,值得用一辈子求索其中之“道”。
  拓扑学被称为“现代数学的女王”。20世纪50年代前后,吴文俊由繁化简、由难变易,提出“吴示性类”“吴公式”等。他的工作承前启后,为拓扑学开辟了新天地,令国际数学界瞩目。“对纤维丛示性类的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数学家陈省身这样称赞吴文俊。
  吴文俊不满足于此,他又开启了新的学术生涯:研究数学机械化。70年代后期,他提出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开辟了近代数学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这一方法后来被用于解决曲面拼接、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高技术领域核心问题,在国际上引发了一场关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研究与应用的高潮。1982年,美国人工智能协会主席布莱索等知名科学家联名致信中国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领导人,赞扬吴文俊“独自使中国在该领域进入国际领先地位”。
  2006年,年近九旬的吴文俊凭借“对数学机械化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贡献”获得邵逸夫数学奖。评奖委员会这样评论他的获奖工作:“展示了数学的广度,为未来的数学家们树立了新的榜样。”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今天的中国,越来越认识到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原创的价值。吴文俊是先行者。
  70年代,《数学学报》发表了一篇署名“顾今用”的文章,对中西方的数学发展进行比较,精辟独到地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世界意义。“顾今用”是吴文俊的笔名。正如这一笔名所预示的,吴文俊逐步开拓出一个“古为今用”的数学原创领域。他曾对人回忆:我们往往花很大力气从事对某种猜测的研究,但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罢,无非是做好了老师的题目,仍然跟在别人后面。“不管谁提出来好的问题,我们都应想办法对其有所贡献,但是不能止步于此。我们应该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吴文俊说。
  他的学生、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小山1988年曾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后者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中心之一。高小山回忆:在与一众知名学者交谈时,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吴是真正有创新性的学者。还有人对高小山说:“你来美国不是学习别人东西的,而是带着中国人的方法来的。”
  中科院院士、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郭雷曾撰文回忆:作为享有盛誉的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独到见解,“他认为,中国数学最重要的是要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研究领域,创立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
  2017年5月,吴文俊辞世。北京八宝山,千余人静静排着长队,为他送上最后一程……
  许多人评价:吴文俊“一辈子就是在做学问,一心一意做学问”。他被公认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非常勤奋、非常刻苦;二是非常放得开,为人豁达,不受私利困扰。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各种活动邀约不断,吴文俊公开说:“我是数学家、科学家,不想当社会活动家。”
  “做研究不要自以为聪明,总是想些怪招,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功夫不到,哪里会有什么灵感?”吴文俊生前接受采访表示。他也曾说:“我们是踩在许多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应当怎么样回报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呢?我想,只有让人踩在我的肩膀上。”
(有删改)
一枝一叶
总关情
文章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哪几句话最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画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三言两语
话主题
请以吴文俊为论据,写一段话论证“好学”这一话题。
  好学,培养兴趣,是学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让自己有心思,感兴趣,才能用心好好钻研。谁能想到,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期末考试数学竟得过零分。但他在此后的岁月,好学不辍,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提出的“吴公式”“吴方法”具有极强的独创性,成就影响至今,甚至激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跨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