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8 15: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语言梳理薄】
一、积累熟语及运用
1.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2.见利思义:看到利益,要想到道义。
【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1.大自然奇石的价值在造型,欣赏奇石,认识自然,能让人乐在其中。( )
2.晋商在做生意时强调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不发不义之财,义利
相济相通。 ( )










二、名句填空
1.孔子认为,只要是符合道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生活,也能找到人生的幸福。?
2.小人贪求不义之财,孔子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义薄云天的性格。?
答案:1.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2.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三、文学常识
   卞庄子,亦称管庄子、卞严子、辨庄子,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卞邑大夫。以勇力过人知名,《韩诗外传》记载,卞庄子是个孝子,其母在世时,他随军作战,三战三败,朋友看不起他,国君羞辱他。及其母死三年,鲁国兴师伐齐,他请求从战,三战三获敌人甲首,以雪昔日败北之耻,最后又冲杀七十人而阵亡。
【文言知识卡】
一、通假字
1.若臧武仲之知(“___”,通“___”)
2.久要不忘平生之言(“___”,通“___”,_____)




贫困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
2.不义而富且贵(形容词用作动词,_________)
吃(饭)
取得富贵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饭疏食饮水
古义:_______
今义:喝水
2.造次必于是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鲁莽
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有生之年;一生
喝冷水
慌忙、仓促
向来、素来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判断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义以为上。(宾语前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宾语前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和贵,这是人人想得到的东西。
君子(有学问有道德之人)把义看作是最高尚的品德。
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
【疑难交流群】
【课文图解】
【研讨展示】
1.根据文本内容探究孔子的富贵观。
【点拨】第一,孔子认为“富”与“贵”均可求取,所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无可厚非,因此,整体上孔子是赞成求取富贵的。第二,孔子的“富贵”观有严格条件。如“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应符合“仁德”标准。第三,“富贵”应合乎道义,“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义”是判定富贵合乎原则的重要标准。
2.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
【点拨】是要求。孔子告诫后人,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含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等,所有这些,都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组成部分。
3.孔子认为什么是完善的人格?孔子对君子的修养提出了什么要求?
【点拨】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养;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时,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见利思义”这一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孔子对君子的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是“义之与比”“义以为上”,言行要符合仁、礼要求,要有勇且慎勇。处世严肃灵活,不厚此薄彼。符合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备选要点】
 在第九则中,孔子为什么感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点拨】因为在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和“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思维升华】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而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中小学校明确指出,不提倡中小学生“见义勇为”。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矛盾的态度的呢?
【点拨】“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勇”二字,撑起了中华美德的一片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公民,都会被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感动。现代社会也涌现了许许多多“见义勇为”的英雄,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一是缺乏专业知识与能力,二是经常为此而致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实践证明,许多“见义勇为”行为背后须得有专业知识与能力为支撑,否则很难达到“见义勇为”的最佳效果,不是将被救人救起后自己牺牲,就是不但没将被救的人救起反而还白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不提倡中小学生“见义勇为”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文本自测区】
一、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3题。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虽:虽然
B.饭疏食饮水       水:冷水
C.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处:接受
D.造次必于是       造次:慌忙、仓促
【明确】选A。虽:即使。





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以看出孔子是不反对追求财富的。
B.从“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来看,孔子追求自己的事业,是在财富不可求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
C.“乐在其中”之“乐”,并不在于“饭疏食饮水”,而在于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
D.人们想要的东西自己有时候不接受,人们厌恶的东西自己有时候不撇弃,关键要看是否符合道。
【明确】选B。“孔子追求自己的事业,是在财富不可求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错。
3.根据本节内容,谈谈孔子对“富贵”和“义”的认识。
【明确】孔子不鄙视富贵,更看重道义。二者得兼,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不可得兼,则舍利取义。孔子将“义”置于“富贵”之上。
二、阅读文中语段,完成4、5题。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孔子认为什么是完善的人格?
【明确】完善的人格应当聪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并富有礼、乐修养;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时,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
5.孔子对君子的道德修养提出了什么要求?
【明确】“义之与比”,即一切按照义去做。
【课内素材站】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并不是反对富贵,而是说不能违背道义去追求富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即“道义”,通俗地讲就是正当的手段。人有谋取富贵财利的欲望,这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如果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地贪求不义之财,就会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可怕的危害。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应该把奉行仁义道德放在追逐富贵之上。
【话题延伸】
1.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品评】在儒家思想中,“义”高于一切,舍利就义值得称颂,而见利忘义往往为人们所不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取之以利。为满足私欲,不择手段,舍义取利的结果不仅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且损害别人的利益。
2.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墨子·天志上》
【品评】墨子认为,尽管利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需要,但是如果求利不是从义出发,而是从一己私利出发,就必然导致人人皆相恶。因此,求利须以义为前提,首先得考虑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其次才是自己的利益,更不能为了个人私利而肆意践踏、损害公众和国家利益。

【课外人物志】
朱彦夫:身残志坚 带领乡亲奔小康
  进入10月,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的红山梯
田进入采摘季,漫山的枝头上,“沂源红”苹果泛着光
泽……
  “这片70多亩的梯田,就是老支书朱彦夫1970年起
带着乡亲们垒起来的。一干就是7年时间。”望着层次分
明的梯田,张家泉村村委会主任刘文合说,这片梯田果园光照多、通风好,一公斤苹果能多卖1元钱。
  这个小山村,因种植苹果、蜜桃而走上富裕之路。说起这山上山下1 000多亩的果林,村民们都会感念一个人——朱彦夫。
  今年87岁的朱彦夫,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47年,14岁的他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1950年12月初,朱彦夫奉命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长津湖战斗中,他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敌人血战三天三夜。全连伤亡殆尽,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然而,战斗的残酷、天气的恶劣,让他的躯体受到严重伤害……
  先后手术47次、昏迷93天,双手以及膝盖以下都被截去,左眼失明、右眼视力降至0.3……“我这样的‘肉轱辘’还要留在世上给他人添负担吗?”朱彦夫有好几次想到了死,但战友的牺牲让他觉得要将生命投入到他们未竟的事业中……
  1956年初春,朱彦夫回到家乡。学会生活自理成为他要攻下的第一个“碉堡”。
  一开始,残臂刚夹起勺子,勺子就掉了;用嘴叼起勺子,又把碗碰翻了;终于舀上了“饭”,刚要低头张嘴,勺子又掉了下去。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上几十次、上百次。每“吃”完一顿饭,他都累得精疲力尽……
  就在这一次次练习中,朱彦夫学会了自己吃饭,又学会了捆绑绷带、装卸假肢、如厕自理……慢慢地,健全人能干的事,他大多都能干。不仅如此,1958年朱彦夫还担任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扛起带领乡里乡亲过上好日子的重担。
  此后的20多年里,张家泉村填平了3条深沟,新增粮田200多亩;先后打出9口水井和3眼大口井,修了1 500米水渠。那些年,朱彦夫戴着假肢、拄着拐杖翻山越岭,自创了“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滚着走”四种走路法;那些年,朱彦夫冬闲时节带头下地打井,井水、汗水、血水将假肢死死冻在身上;那些年,张家泉村在周边71个村庄中创下多项第一:办夜校、整山造田、掘井取水、架线通电……
  卸任后的朱彦夫,又开始筹备写书。他要把战友们英勇奋战、自己成长的经历写成书。衔笔写字、翻检字典,并不比学会吃饭穿衣、打井整田容易多少。然而,朱彦夫依然成功了,《极限人生》《男儿无悔》两本自传体小说的出版,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位中国的“保尔”。
  直到今天,每当朱彦夫回到张家泉村时,周围几个村庄的老百姓依然会聚集到他身边。年长者要与他叙叙旧,中年人要和他讲讲村里新变化,青年人要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的模样。村中的“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去年修葺一新,目前已接待各地学习访问团500余个、学员超过两万人,成为当地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
  国庆节前夕,记者走进老英雄朱彦夫的住所。小院里草木丰茂,居室内井井有条。卧室中,各类书报杂志被码放得整整齐齐,连书桌上的药盒都如同队列般摆成了一条直线。家人告诉记者,老人依然保持着军营的生活作息方式,读书、看报、听新闻是每天必做的功课。
  一支笔夹在铁环上、铁环箍在残臂上,依靠这样的书写工具,老英雄在纸上写下了“祝祖国永远强盛”等几行字。“我不是英雄,人民才是英雄,我的战友才是英雄。”朱彦夫说。
一枝一叶
总关情
文章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哪几句话最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画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三言两语
话主题
请以朱彦夫为论据,写一段话论证“义利”这一话题。
  追求“极限人生”的朱彦夫,身体残疾之后,本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国家福利,但他没有忘记还在贫困中的家乡人,扛起带领乡里乡亲过上好日子的重担。卸任后,又不忘著书。对他而
言,真正的财富不是计数,而是用精神衡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