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语言梳理薄】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
1.揠苗助长: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揠,拔起。
2.富贵不淫: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扰乱。富贵,指有钱财、有地位;淫,扰乱。
3.威武不屈: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
【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1.将疫情期间的网课变成课堂教学的“翻版”,甚至成了应试教育的另一种形
式,是一种揠苗助长式的教育现象。 ( )
2.无论是许下奖赏的承诺,还是申之以严酷的法律制裁,两个犯罪嫌疑人富贵
不淫,威武不屈,始终不肯交代自己的同伙。(
)
﹒
﹒
﹒
﹒
﹒
﹒
﹒
﹒
﹒
﹒
﹒
﹒
√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是褒义词,用在这里感彩有误。
二、名句填空
1.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他著名的“养气说”。?
2.孟子认为,自己蓄养的浩然之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孟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被称为大丈夫。?
答案:1.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 3.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文言知识卡】
一、通假字
1.行有不慊于心(“___”,通“___”,___________)
2.往送之门,戒之曰(“___”,通“___”,_____)
慊
惬
快心、满意
戒
诫
告诫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丈夫之冠也(名词作动词,_________)
2.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名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动心忍性(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
行加冠礼
把……看成是心外之物
使……惊动
使……坚韧
﹒
﹒
﹒
﹒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古义:_______
今义:指女子对其配偶的称呼
2.人恒过,然后能改
古义:_____
今义:连词,指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
﹒
﹒
﹒
指男子
此后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敢问夫子恶乎长?(宾语前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有不慊于心。(状语后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定语后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敢问老师长于哪一方面?
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
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的人。
【疑难交流群】
【课文图解】
【研讨展示】
1.选文第1则所说的浩然之气与第2则所说的大丈夫气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点拨】二者之间是条件关系。
(1)只有有了浩然之气,才能有大丈夫气概。因为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用正义培养而不加损害,就会充盈上下四方。
(2)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气,要跟义和道相配,离开义和道,它就会缩减。浩然之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为之即可取得的。一旦做了有愧于内心的事,这气就疲软了。
(3)没有浩然之气,就不可能抵制各种诱惑,自然也就不会有大丈夫气概。
2.孟子认为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
【点拨】(1)直养无害。浩然之气是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正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可以充塞于天地之间。
(2)配义与道。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坚定。
(3)集义无馁。平时集义养气,不放弃,长时间坚持才可以。
(4)勿正勿忘,勿助长也。要做集义养气的事情,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不要急于促使它成长。
【备选要点】
1.就本课的论证特点填写下面表格中空白部分。
论证特点
举例分析
(1)巧用寓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妙用比喻
第2则在批评公孙衍、张仪的时候,孟子以女子出嫁、母
亲训导为喻,讽刺公孙衍、张仪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
之见,既诙谐幽默,又达到了讽喻的目的。
第1则在论述养成浩然之气需要日积月累,而不能揠苗
助长、急于求成时,运用了“揠苗助长”的寓言进行说理,
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
论证特点
举例分析
(3)善用排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则中,“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连续六
句,形成排比,列举贤相能臣出身低微,却成就伟业,铺
陈渲染,给人心灵以极大震撼;“必先苦其心志……行拂
乱其所为”又是连续五句,构成排比,论述了苦难是成就
雄才的途径,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这一观点。文章一气贯通,
气势如虹,极具感染力。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点拨】“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本文节选的《孟子》这三则内容,表达了作者的哪些观点?
【点拨】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
(1)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所以,浩然之气“至大”。
(2)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坚定。他住天下最大的宅子(即仁),立于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依循天下最宽的道路(即义),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所以浩然之气“至刚”。
(3)真正的大丈夫不是阿谀苟容,窃取权势,逞个人智慧和能力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人物,而是那种执着于道义,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充满浩然正气的人。
【思维升华】
通过对这几则材料的学习,你对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有什么认识?你认为他关于“浩然之气”的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点拨】(1)认识: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2)现实意义:孟子的“浩然之气”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它教育我们,生活中要注意品德修养,要讲仁德;为人做事要造就一身正气;要做到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要做到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胜不骄,败不馁。
【文本自测区】
一、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3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
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
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敢问夫子恶乎长 长:_______?
(2)必有事焉,而勿正 正:_______?
(3)则塞于天地之间 塞:_______?
(4)今日病矣 病:_______?
【明确】(1)擅长 (2)预期 (3)充满 (4)疲累、倦困
﹒
﹒
﹒
﹒
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无所不在。
B.孟子认为“浩然之气”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把它与“义”和“道”结合起来,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
C.虽然孟子对于所养之“气”的实质不是十分清楚,但他还是对浩然之气做了一番具体的描述。
D.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助长”对养气的危害。
【明确】选C。“对于所养之‘气’的实质不是十分清楚”错,是“难言”,即难以言说,并不是对其实质不清楚。
3.文中所说的“浩然之气”是一种什么气?请结合文中内容加以解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二、阅读文中语段,完成4、5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具有“一怒天下恐”的威力应该可称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因为他们不符合“仁”“礼”“义”的条件。
C.孟子用“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是为了说明一般人所要遵守的“礼”,离“大丈夫”的条件还差得远。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通俗地讲就是“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
【明确】选C。是为了说明公孙衍、张仪并不是大丈夫。
5.在孟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
答:? ?
【明确】(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课内素材站】
坚守气节,充满浩然正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提倡浩然正气和大丈夫气概,就是要人们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坚定,执着于道义像青松一样坚强。
在生死抉择的时候,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有气节、有操守、有尊严,为民族大业和人民利益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充满浩然正气。
【话题延伸】
1.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 ——房玄龄
【品评】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文天祥说,时穷节乃见。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2.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
【品评】良将不怯死以苟免,是因为有比死更可怕的事情,就是“失节”;烈士不毁节以求生,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气节比生命更重要。
【课外人物志】
紧跟党走,做党的好战士
1948年3月,他在陕西宜川县瓦子街参加革命,开启了
自己的英雄之旅。
壶梯山战役、永丰战役中,他任突击组长,先后炸掉
敌人3个碉堡,立下赫赫战功。
1955年1月,他退役转业,告别军营,扎根湖北来凤县,
锁住荣誉,尘封战功,为当地发展和群众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
1985年1月,他站完最后一班岗。人离休了,思想却不离休,他坚持学习,三十多年如一日。
无论何时、何地、何境,他都把组织的要求摆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精神上追求卓越,物质上毫无所求。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
从革命战场到人生战场不改本色
1924年12月,张富清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马畅镇双庙村一个贫农家庭。兵荒马乱的年月,他在家种过地,给地主当过长工,没有上过一天学。1945年下半年,家中唯一的壮劳力二哥被国民党抓壮丁,为了维持一家人生计,他用自己将二哥换了出来。
宜川战役中,国民党军整编第九十师在瓦子街落入我军伏击圈被歼,作为该师杂役的张富清,选择参加革命,成为王震所领导的英雄部队——359旅718团的一名“人民子弟兵”。
1948年7月,壶梯山战役打响。这是1948年9月我军转入战略决战前,西北野战军为牵制胡宗南部队而发起的澄合战役中的一场激烈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张富清荣立师一等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1948年11月,永丰战役打响。此时,我军已转入战略决战,西北野战军配合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作战。在战斗中,张富清带着2个炸药包、1支步枪、1支冲锋枪和16个手榴弹,攀上寨墙,炸掉了敌人两个碉堡,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独自坚守阵地到天明,数次打退敌人反扑。他因此荣立军一等功,被授予军甲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西北野战军加授特等功。
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战斗英雄”称号,这就是张富清在战场上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
1953年3月至1954年12月,张富清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1月退役转业时,张富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赴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他带着爱人孙玉兰扎根来凤县,一口皮箱,锁住了他在战场上获得的全部荣誉。
每一个岗位都担当作为竭尽所能
到来凤县后,张富清先后任城关粮油所主任,三胡区副区长、区长,建行来凤支行副行长等职务。每一个岗位,他都脚踏实地,竭尽所能,担当奉献。
为了带头示范,他让爱人孙玉兰从自己分管的三胡区供销社下岗,让大儿子张建国到卯洞公社万亩林场当知青。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他不躲不绕,想方设法,克服解决。刚开始进驻生产大队时,群众不买账、不认可。为了让群众接受自己,他住进最穷的社员家,白天与社员一起干重体力活儿,晚上开完会后,帮社员挑水扫地。
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进驻卯洞公社高洞管理区,群众反映出行难、吃水难后,他带着社员四处寻找水源,50多岁的年纪腰系长绳,下到天坑底部找水。他带着社员修路,与社员一起在绝壁上抡大锤打炮眼。
任三胡区副区长、区长期间,他推动水电站建设,让土苗山村进入“电力时代”。
1961年至1964年期间,张富清主导修建了三胡区老狮子桥水电站,供附近的两个生产队照明。这是三胡区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从一个区来讲,能够照上电灯是祖祖辈辈多少年来都没有的事,电灯更明亮,比照桐油灯好多少倍呀!”讲起这件事,张富清高兴地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心中无我,付此一生。这就是战斗英雄张富清,在工作岗位上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
深藏功名六十余载连家人都不知情
1985年1月,张富清站完最后一班岗,从建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退下来。
离休后,张富清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住老房子、穿老衣服、用老家具、过老生活。
虽然离休了,但他未有一丝懈怠,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卧室的书桌上,摆着成堆的学习资料。书桌右侧的抽屉里,放着他的药——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他,为了防止家人“违规”用自己的药,甚至锁住了抽屉。
2012年,张富清因病左腿截肢。为了不影响子女“为党和人民工作”,88岁的他装上假肢顽强站了起来。
60多年里,张富清将赫赫战功深埋心底,从不提起,他的老伴儿和儿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张富清隐藏半个多世纪的战功才得以发现。
讲起登记的初衷,张富清说:“我起初不想把这些奖章和证书拿出来,但考虑到如果不拿出来,那就是对党不忠诚,是欺骗党的行为……”
战斗英雄的事迹披露后,诸多光环加身,他依然是老样子,一切都没有变,还是那个坚守初心、保持本色的张富清。
“我要在有生之年,坚决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做到哪里,党叫我做啥,我就做啥。”张富清说。
一枝一叶
总关情
文章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哪几句话最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画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三言两语
话主题
请以张富清为论据,写一段话论证“操守”这一话题。
张富清战功赫赫,退役转业后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到最偏远的山区,做最艰苦的工作,过最平凡的生活。为落实国家政策,曾身先士卒让妻子主动下岗,自此为贫穷山区奉献一 生。这是一种不怕苦不怕累、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操守。新时代,我们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
献,进一步强化担当奉献意识,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共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